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05,(4):i009-i010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临摹敦煌壁画,谱写了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曲壮歌。  相似文献   

3.
高原 《湖南文史》2010,(12):66-66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平有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京红 《文史月刊》2014,(3):49-49
1916年新年刚过,17岁的张大千随一伙商队从内江老家赴重庆求精中学读书。  相似文献   

5.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于1992年9月11日中秋佳节隆重开馆.海内外参观者对时居台北的张学良将军为该馆亲书“张大千纪念馆”匾额表达了极大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平有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张大千爱自制菜肴与家人并二三知  相似文献   

7.
杨海亮 《文史博览》2013,(11):41-41
齐白石与张大千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时间大致是20世纪30年代。不过,虽有交往,却不太深,且彼此互有成见,齐白石就曾三“刺”张大千。  相似文献   

8.
秦礼 《巴蜀史志》2012,(6):46-47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是一位伟大艺术家.深得人们敬仰。他曾拜曾熙、李梅庵为师,而18岁那年(1916年)拜师王竹林的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汪毅 《巴蜀史志》2011,(5):35-37
“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我的思念,不再是决堤的海。”这是歌曲《心雨》词曲作者及其与之共鸣者对思念的诠释。而我的思念。没有矫情和臆想,直率得近乎有一些另类,那便是:“可触摸的网”、“决堤的海”。  相似文献   

10.
周礼 《文史月刊》2013,(7):36-36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一位朋友拿张大千的胡子说事,并且越说越带劲,引得旁人哄堂大笑。张大千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不愠不怒,等朋友说完后.他心平气和地说:“我也给大家讲一个大胡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相继去世,刘备准备兴兵伐吴,为他们二人报仇,可是在任免先锋一职时,关羽的儿子关兴与张飞的儿子张苞发生了争执,都争着要当先锋。刘备无奈,只好让他们自述父辈的功劳,  相似文献   

11.
邢捷 《收藏家》2011,(5):65-66
在张大千一生的绘画作品中,动物画要明显少于山水、人物、花卉。而张大千的动物画中飞禽又占有一定的比例,故张大千的走兽画就更少了。张大千的走兽画除画牛、羊、犬、猫等外,偶尔也画马,就在这些比较罕见的画马作品中,还有的是和二哥张善子合作的。  相似文献   

12.
老拙 《收藏家》2000,(3):63-64
书画家多收藏书画,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不例外。因为被画名所掩,至今似无人称张大千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实,张大千收藏古代书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当代名列前茅,说他是大收藏家、大鉴赏家,名副其实,并非过誉。应该说,张大千收藏古代书画有其过人之处,有的颇富传奇色彩,足资后人借鉴。八十年前,青年张大千由上海回四川,在重庆用三千银元向收藏家卢雪堂购得元倪瓒《岸南双树图》,这是有记录可查的张大千收藏的第一幅古代名画。后来他把画带到上海给老师曾熙看,曾熙称赞其眼力。翌年,他在上海看中了一位江西画家收藏的几件书画,议定价格一千二百元。他交了四百元定金,正在等待四川老家汇款,而江西画家急于回原  相似文献   

13.
张大千画“资中八胜”之时,已进入其创作的鼎盛时期,而且是在1957年眼疾爆发之前。  相似文献   

14.
齐良芷 《收藏家》2008,(11):47-51
2008年9月16日,是先君白石老人逝世51周年纪念日。光阴荏苒,转眼间就是半个世纪。老父离世之际,我还是个26岁的青年,而今已届耄耋之年了。每忆当年在老父画案前看老人家作画,听老人家教诲,为老人家磨墨调色,得老人家手把手地传授画艺的往事,不觉感慨万千。我家兄妹共10人,老父独钟于我这个小女,自我记事起20余个春秋,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笔者在整理发掘内江历史文化资料中发现。大千先生之能成就一代大师与养育他的这片热土,不无关系,本文仅从大千先生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方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画大师张大千与广东有特殊的情缘,只因在广东甚短,并且鲜有记载,许多人都不知道张大千“原籍广东番禺”。 据1971年香港出版《当代中国画人名录》(林建同等编著)介绍张大千“原籍广东番禺”,林乃张大千的学生,此书又经张大千过目,可见此说乃张大千特意安排。此书还介绍了张大千的二哥张善抒(后改名“善子”),但却没有“原籍广东”之说了。这种“因人而异”,并非疏忽吧。  相似文献   

17.
汪毅 《巴蜀史志》2012,(1):36-38
在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最说不完的却是哈姆雷特。其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说不完的大千世界里,最说不完的艺术家却是张大千。“说不完”,构成了对张大千文化现象(人性的、人格的、精神的、艺术的、情感的,等等)的特别观照,传达了“张大千学”的多元意义。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与张大千的“术”之讨论.传达了对张大千“说不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汪毅 《巴蜀史志》2010,(1):37-43
中国文艺复兴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权,是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久久思考和孜孜探索的重要命题。该文对现代学界纷呈的“中国文艺复兴说”作了表述和解析,并通过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所推动的20世纪显学——“敦煌学”的文化现象考察“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解读了敦煌文化遗存与欧洲文艺复兴肇始的种种同比性.进而论证: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时间在1944年1月,标志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而中国文艺复兴的盛行始于当今。此外,该文首次提出中国文艺复兴“阶段论”。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和画友去邛崃,不料在途中钱包被偷。当时,张大千虽已誉满天下,两只手就是制造钞票的机器,但是,身在旅途之中,又没有笔墨纸砚,叫他空挟绝技,如何做画换钱呢?眼见太阳西斜,他忽地来了主意,慢慢悠悠地踱进一家茶馆,叫了几碗茶,又唤伙计去灶间弄来一簸箕黄泥巴。他将黄泥巴倒在桌上,悠闲地用手揉来揉去,不一会儿,手中便出现了一个肚皮圆滚滚的猪八戒来。周围的人见了,喝彩声不断。这时,张大千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1,(11):25-25
长约百米,宽约50米的土质台地上铺满了拳头大小的石头,黑色一绺间隔白色一绺如同斑马线。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专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临近塔什库尔干河的一处台地上发现了这一黑自石奇特石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