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与人     
《赫鲁晓夫回忆录》赫鲁晓夫1964年失去职务后开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忆录。苏联各时期政治画面,讳莫如深的最高层活动,某些政治事件始末,得借当事人之口呈现。这部全译本译  相似文献   

2.
(一) 自从1953年9月3日至7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选举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起,至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他的第一书记职务为止,赫鲁晓夫前后执政十一年之久,是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高领导人中,执政较长的一位,因而对苏联的政治、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联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对苏联社会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苏联有一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这种急于过渡的思想在战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赫鲁晓夫提出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理论,把苏联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冒进倾向发展到顶峰。赫鲁晓夫在1961年曾向全世界明确宣布苏联将于1980年基本实现共产主义。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赫鲁晓夫的预言已成为神话。今天,重新探讨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从中吸取教训,对我们今后更准确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次交锋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五周年庆祝活动。赫鲁晓夫此时地位并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将旅顺口海军基地交还给中国等条件。赫鲁晓夫又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赫鲁晓夫一听,急忙以无礼的口气拒绝道:"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  相似文献   

5.
商豫 《文史月刊》2011,(7):21-22
1964年10月2日,赫鲁晓夫在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以后,立即飞往南方海滨疗养地度假.休养中的赫鲁晓夫仍然兴致勃勃,不停地过问各类国务活动. 10月12日,苏联的三名宇航员乘坐一艘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当宇宙飞船飞完第三圈时,赫鲁晓夫通过无线电话与宇航员通话,祝贺他们成功.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2日,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1894-1971)在会见了印尼总统苏加诺后,立即飞往南方海滨疗养地度假.休养中的赫鲁晓夫仍然兴致勃勃,不停地过问各类国务活动.10月12日苏联的3名宇航员乘坐一艘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当宇宙飞船飞完第3圈时,赫鲁晓夫想通过无线电话与宇航员通话,祝贺他们成功.  相似文献   

7.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病逝后,赫鲁晓夫于同年9月3日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第一书记。上任二十多天后,赫鲁晓夫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于他本人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性,决心改变斯大林时期苏联对中国以大党大国自居的态度,决定趁新中国成立4周年大庆之机,亲自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在北京期间,除去参加国庆活动外,双方领导人还进行了多次广泛的会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关系发展史上一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影响到美苏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到中苏关系的发展。赫鲁晓夫在访美期间高调宣扬“和平共处”的缓和外交,力图同美国共治世界,实现世界霸权;中国政府高度关注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对其所宣扬的外交政策及对世界局势的错误认识感到不满;随后在中国进行的会谈中,中苏双方也没有消除在对美国政策方面的分歧,反而使分歧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首次访问英国。会谈时,英国领导人热情洋溢地致完欢迎词后,轮到赫鲁晓夫发言。他先问候了对方,然后就开始义正词严地抨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完全忘记了之前准备的讲稿。"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赫鲁晓夫对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教育改革始于1958年。它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1958年苏共中央举行9月全会,讨论和审核了《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即“七年计划”)。1959年1月27日苏共举行第21次非常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七年计划”的报告,宣称从现在起苏联开始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七年计划”既是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又是按人口计算的产品“赶超”美国的关键部署。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1.
沈志华 《百年潮》2009,(8):22-27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议最后一天作了秘密报告,公开批评斯大林,在苏联社会和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了混乱.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怎样出台的?中国是怎样得到这个报告文本的?中国对此的最初反应是什么?本文拟根据近10年来国内外披露的一些历史文献和史料,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2.
不那么严格地讲,社会主义制度史迄今为止可以分成两个大相径庭的时期:一个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一个是改革开放、再思考再认识的时代;斯大林去世大体上可视为第一个时代的终结,赫鲁晓夫现象代表着第二个时代的开始。尽管有许多矛盾与缺憾,赫鲁晓夫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他的成就与不足同时反映着现实社会主义的进步和曲折。 (一)从赫鲁晓夫开始,人们不再视斯大林为一尊神,一尊不可动摇、不可违抗、不可  相似文献   

13.
由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发动的非斯大林化,是使苏联社会主义摆脱斯大林模式若干弊端的突破性尝试。它在很大部分苏联人民中间有其深厚的社会动力,同时也与克里姆林宫内的权力斗争和赫鲁晓夫个人的政治经历及思想认识密切相关。它对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较健康生存,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另一方面同赫鲁晓夫的缺陷和失误相连,它也造成了在东欧极为严重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并因此决定性地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展开。非斯大林化后果的多重性从根本上说来自斯大林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来自对斯大林及其领导时期的苏联历史进行功过分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赫鲁晓夫是一位在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比较值得玩味的政治家.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吹捧斯大林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一直受到斯大林的信任,被培养为接班人,但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却大反斯大林,甚至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相似文献   

15.
论赫鲁晓夫     
在苏联历史上,赫鲁晓夫(1894—1971)是位新旧两个时代交叉点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依次追踪他的生命运行轨迹,截取其中三个主要时期,对其进行全面的论评,以求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国内一些文章曾把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对美政策概括为“苏美合谋主宰世界”。笔者认为,这一概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是不全面和有失准确的。这里拟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美政策的基本目标、实践内容以及苏联是如何寻求同美国的妥协等方面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阎明复 《百年潮》2009,(5):11-16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在中苏关系由分歧走向破裂的过程中,中共中央特别是毛泽东对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作过一些评论,而且随着双方分歧的加剧,对赫鲁晓夫的评论也逐步升级,从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上升到半修正主义以至修正主义.这些评论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执政年代,是苏联现代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最重要的政治现象,是赫鲁晓夫掀起的“非斯大林化”浪潮。这个浪潮冲击了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了苏联国内外政策一系列变化。这当中,当然也包括苏联对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应当指出,在斯大林逝世后的3、4年中,苏联并未有前后一致的东欧政策。一方面,苏联共产党内正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东欧尚未出现使苏联认为不仅需要治标,而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缺点是明显的。但他在破除个人崇拜、为千万受冤屈的人平反、改善民生方面是卓有成效的。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那由两块黑白石头相拼而成的墓碑一样分明。赫鲁晓夫死后,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在给他雕刻墓碑时,特意将两块黑白石头拼接在一起。墓碑上的黑白折线说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这对东欧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动摇与怀疑。1956年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面对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帮助,中国在解决波兰危机问题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