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悲剧石达开     
李嘉 《贵阳文史》2008,(3):40-45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领导者中最富谋略的人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把年青的石达开,锤炼成一位能征善战、深受太平军将士爱戴的军事统帅。陈玉成说他“独具将才”,李秀成说他“文武备足,谋略甚深”;而清朝统治者骂他“狡悍为诸贼之冠”。  相似文献   

2.
对石达开出走天京责任问题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修宜 《安徽史学》2002,(3):33-35,38
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给太平天国以巨大损失,成为太平天国命运的又一转折。本文针对学术界把出走责任强加给石达开之说,提出质疑。认为,对出走事件的责任研究,不仅要排除“唯君独尊”传统观念的干扰,还要区别开石达开出走与出走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必须找出出走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据此,石达开出走的责任不应由石达开负,而应由洪秀全负。  相似文献   

3.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他武兼备,不仅在军事上能克敌制胜,而且在政治上富有远见,连太平天国的敌人曾国藩、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石达开最为骁勇、最得人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石达开善于思考,具有独立见解,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甚理会俚教邪说。”因此,他在施政时十分注重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决不盲从。1853年秋,他到安庆抚民便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据说,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有人“别树一帜”,“另立一国”,进行分裂活动。这个人是谁?用不着提名,大家都会想到,这个人就是石达开。虽然事出有因,但是查无实据。1857年6日,石达开初离天京,路过安徽无为州时所贴《五言告示》上面的署名为“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五年以后,他远征到四川涪州,在《告涪州域内四民训谕》上的署名依然是“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  相似文献   

5.
石达开出走无可厚非李猛石达开的离京出走,是太平天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史学界对此评说不一。本文拟就此作一点粗浅的探析,以求教于方家。一1856年秋,杨、韦事变爆发。事变后,洪秀全顺应天朝军民情绪,命石达开主持太平...  相似文献   

6.
石达开出走     
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号称为“石敢当”。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石达开和杨秀清、韦昌辉同为洪秀全的重要辅臣。后来又在西征战场上,大败湘军于湖口、九江等地,迫使曾国藩投水自杀(遇救)。在天京事变中,他兴师靖难,支持洪秀全平定韦、秦、陈的叛乱,被朝野尊为义王,并成为洪秀全的首辅大臣。但就在这之后不久,担任如此重要显赫职位,集声望功劳卓著于一身的石达开,却径自率部20万出走天京,与洪秀全分袂,…  相似文献   

7.
史界历来认为,石达开自杨韦内讧回京又逃出之后。到再次回天京前,曾调洪山太平军救援被围之宁国府(安徽宣城)。这种看法主要是根据《李秀成自述》中谈到的石达开“移洪山之军下救宁国”。此论本已失当,近来又有甚者,认为石达开这时“已把个人的仇恨放在一边”,“把他的全部力量放在解救宁国、以卫天京的战事上面了。”近读郦纯同志的《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颇有收益(下文中有关太平军军事上的行动,除注明外,均可  相似文献   

8.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在成都就义,当时目睹石达开之死的的黄彭年,在书信和日记中留下了记录。他的日记《黎雅纪行》已有抄本行世,书信则未见。最近在贵阳出现的黄彭年覆唐炯书,内容涉及石达开的途穷就俘与从容就义、清军背信杀降、黄氏对石达开的评价,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白龙洞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诗刻,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遣迹之一。白龙洞在广西宜山县(旧属庆远)城北对河的北山,诗刻就在洞的左侧离地二米的石壁上。根据调查,诗刻是由当时的群众为了避免清政府的破坏,在前面建造厨房作为掩护,而得以保存下来的。诗刻的面积宽145、高108厘米,石面平滑,边沿齐整,无纹饰。诗刻的开头是石达开的序文,次为石达开的诗,标"翼王题"三字;后面是元宰张遂谋、地台右宰辅石蔡亲、户部大中丞肖寿鐄、礼部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具有文才,素负诗名。1862年石达开转战川、黔、滇时,曾在贵州留下三首“遗诗”,它们是《留题所居民舍》(两首)和《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这三首诗既非镌刻于石碑之上,也未见诸史籍记载,而是口头流传于民间的。  相似文献   

11.
石达开与横江军事城堡金萍,王炳元1992年夏,四川省宜宾县建委和县委宣传部在四)1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人岩墓群的石城山下,横江镇西郊二里黄鳝沟北侧,石门山南岸的白果山上,首次发现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所筑的军事城堡,保存完好,为史学界研究太平天国翼王远...  相似文献   

12.
他,是太平天国"文武足备"的翼王。他,是敌我双方都钦佩尊敬的人。他不恋富贵,不嗜杀戮,是太平天国唯一一位近乎完美的起义领袖。他20岁封王,32岁慷慨就义。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他一生的行事,或成或败,或毁或誉,多与他奉行"义气"为先有关。可谓"成也由义,败也由义"。他,便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顶撞天兄原为"义"1849年冬,石达开的家乡贵县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石达开所在的拜上帝会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天兄萧朝贵以粮草将尽为由,  相似文献   

13.
1856年夏天,天京事变后,因洪秀全对石达开有“阴图戕害之意”,并无理刁难、挟制和阴谋陷害,致使石达开无法实现匡国辅政的意愿,而石达开也对洪秀全及其集团失去信心和希望,采取了率军远征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大渡河下游,两岸高山,一河怒水,惊涛澎湃,石走雷奔。我几次夜宿河边,都是一夕数惊,好梦难成,盖因风声涛声,撼人心魄也。距今137年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领数万大军进驻河边的紫打地,因山洪暴发,抢渡不成,粮尽援绝,最后全军覆没,演出了一场大悲剧。百余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议论太平天国的功过是非,议论石达开功过是非的文章颇为不少。但是非常遗憾,比较之下,探讨历史真相的文章寥寥。如果在不明真相之前。即大加评论,甚或作出结论,一经与真相  相似文献   

15.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失误张思恩1856年夏,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的发生、石达开的出走,使天国受到极大损失。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他们率军浴血苦战,才稳定了形势。1859年4月,天王族弟洪仁从香港到达天京,...  相似文献   

16.
丁一 《文史春秋》2001,(1):73-73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将领们虽多是农家出身,但仍不乏有学问、懂诗联韵律,善用诗联宣传革命道理、鼓舞将士斗志的人,他们中如洪秀全、冯云山、石达开等人是这些人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一百二十年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石达开曾率部转战在湘川滇黔一带。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军事指挥上的失误,他们在入川的一次战役中陷入绝境,四万义军壮烈牺牲在大渡河畔,石达开等主要将领也在成都慷慨就义……。顾汶光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渡魂》(载《创作》1983年第2期),就艺术地展现了天国运动史上这极为悲壮的一幕。  相似文献   

18.
祁门县城内东衔敦仁里洪家大屋的墙上,有一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的太平军题字:“太平天国粤东前营叶”,面积约一平方米,至今字迹清晰。据祁门县志(同治志)和其他史料记载,从1854至1862年的九年中,太平军曾七次攻占祁城,石达开部1856年东返天京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1856年9月)天京发生杨韦事变,这是一个错综复杂但经研究已见端倪的问题。但是被卷入这个事变的翼王石达开在丁已七年五月离军分裂出走安徽途中,据当时清安徽巡抚福济上奏曾说石达开在这年私改太平天国丁已七年为“太平安国丁已元年”。太平安围”之说究否可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不顾大局“私自出京”,分裂出走,行抵安徽途中贴告示,发泄对天王洪秀全的不满和怨恨,诚然不是好事,虽然之后天王将洪仁发弟兄官爵削去,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袖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袖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研究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集团的形成、分化和瓦解过程及其原因作一个初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