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对资兴西汉墓的越文化因素进行识别,讨论了资兴西汉墓越文化因素的源流。在此基础上,将资兴西汉墓与平乐银山岭汉墓、广州汉墓进行比较,初步分析了湖南越族与两广越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湘江流域、广东西部、广西东部这一辽阔地域内发现的先秦越人墓所反映出的越族青铜文化,具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特征和浓厚的地方色彩,这早已受到考古学界的瞩目。然而,对于这些地区越文化的具体族属,过去一直缺乏综合性研究。近来,朱建中同志在《试说湖南先秦文化与西瓯的关系》一文中,把这一广大地区的发现联系起来探讨其族属,颇有见地。不过,他认为包括湖南境内在内的越文化的族属当为古代的西瓯,这一点似还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认为,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看,无论是湖南还是广东西部、广西东部的越文化,都是百越之一支——杨越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文化带的一个重要地区,其中属于周代的青铜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将其分为五群,分别以昌平白浮墓、延庆西拨子窖藏、平泉东南沟遗存、延庆军都山东周墓地和张家口白庙四、五类遗存为代表。前四群属北方文化,最后一群属中原燕文化。第四群最为复杂,它应属狄人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4.
《文博》2017,(5)
关中地区东周时期秦墓中经常出土一种以高领为特征的陶罐,因其与两周时期西戎文化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故被称为"戎式陶罐"。关中地区发现的"戎式陶罐"与陶质铲足鬲、双耳罐和单耳罐一样,是关中地区东周西戎遗存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它们来源于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的寺洼支系,应为战国时期迁居关中地区的西戎移民的遗留。  相似文献   

5.
宋莹 《东南文化》2004,(1):21-26
江南地区的商周时期文化与先周青铜文化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本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相当高的水平,且与先周乃至于西周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江南宁镇地区是一个区域文化相对独立与发达的地区,同时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文化有相当的交流。如这一地区这一时期有政权存在的话,则可将之视为一独立的方国。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重要考古发现大事记(续)1961年在江陵万城西周早期墓中,出土了有“北子”、“父乙”、“曰乙。等铭文和。族徽的青铜礼器17件。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北子”国原在河南省淇县。周灭商后被迫南迁于湖北江陵.是商代晚期一个重要氏族的徽记,标有这种族徽的铜...  相似文献   

7.
范男 《四川文物》2007,(2):64-73
云南青铜文化是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地域文化,它是构成中华灿烂青铜文明的一部份。其依区域而呈现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以环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滇类型;以洱海周遭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洱海类型;以滇西边地的青铜文化构成滇边类型;以滇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构成的红河类型。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表明,其青铜文明渊源有自,是在本地独立发展起来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周邻四川、广西等地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并对越南北部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辉县琉璃阁墓地国别族属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宏 《中原文物》2008,(3):49-57
本文在众学者对琉璃阁墓地考证的基础上,从辉县所处地理位置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年的政治形势,春秋辉县的"共"邑性质与两周归葬制度,琉璃阁东周墓地性质与埋葬方式,以及琉璃阁东周墓地器物组合与器型纹饰演变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对该墓地特别是甲乙二墓的年代、国别族属和墓主身份,提出了琉璃阁东周墓地作为卫国公室封于共城一宗族的归葬之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残墓20座,多为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的墓口覆盖有大石。墓葬内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陶器、铜器、铁器、铜铁复合器、绿松石、海贝等,其中陶器以双耳罐最为常见,铜器有剑、刀、矛、钺、镞和马具等。从出土的随葬器物来看,八家村墓地文化面貌比较一致,基本上集中在一个大的时期,推测其年代大致在西汉时期。八家村墓地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与西南夷考古中的滇、夜郎、邛等青铜文化相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同时它与周边同期的青铜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它的发现为西南夷考古研究和盐源青铜文化探索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晋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时间延续了108年,历年出土的青铜器极为丰富。晋国铜器多精品,春秋中叶以来晋国青铜艺术由西周青铜艺术风格转变为具有鲜明区域性与地方性的青铜艺术风格,以晋国铸造的青铜器为首构成了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类型。特别是1988年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晋国赵卿墓,出土器物中青铜礼乐器、日常生活用具品种齐全,形式多样,有的器体硕大,有的器形前所未见,可作东周时期晋国青  相似文献   

11.
江苏和安徽二省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属吴国范围.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学术界将这些古文化遗存称之为湖熟文化和土墩墓.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湖熟文化和土墩墓即为吴文化遗存.在苏皖南部所发现的土墩墓中,一些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墓往往出土有成套的青铜礼器.为人们认识这一地区鲜为人知的青铜文明提供了珍贵资料,(图一、二、三).  相似文献   

12.
《东周时期岭南地区青铜礼器的价值和意义》一文考证论述了出土于两广地区(广西、广东)青铜时代晚期大型墓葬的器皿、甬钟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绘出了各种青铜工艺制作的绚丽彩图,它们包括:1.黄河流域周代列国与长江流域尤其是楚国的青铜器物;2.与周室有联系的颇具地方青铜文化特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诸国的青铜器物;3.东南亚地区青铜时代的器物;4.岭南当地青铜铸造作坊的器物。对出土于广西恭城秧家,广东肇庆松山大墓的一些青铜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查阅核对了它们的器物图录,揭示了当地青铜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概貌。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的器物与当地铸造的青铜器皿中,挑选了一些与当地陶器在功能意义上相仿,并折射了周代礼仪制度的礼器组合的青铜器物来加以论述。青铜器物和陶器制品的使用惯例与礼仪庆典颇有关联。在文化移入、融合、发展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朝皇室中心区输入的青铜礼器,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当地富豪贵族把占有使用青铜礼器视为操纵权势和标榜威望的象征,这一主要特征亦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印证:即当地铸造的青铜甬钟,并非像北方那样用于音乐演奏,而是出于豪门对权势的贪婪,刻意对北方输入器物加以改制,至使其物丧失了原型原貌,曾有专家认为,为了炫耀岭南当地名流富豪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声望,他们竭力采用与此相应的青铜工艺铸品的改制措施和当地青铜作坊的仿铸技艺。此种探析,窥视了岭南地区在秦汉统一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地方文化历史发展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三晋东周铜器墓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内的26个墓地,资料较全的墓葬有149座.本文将三晋东周铜器墓分为六大期,以墓葬的年代和等级为基础,着力探讨了三晋东周铜器墓的墓地位置、在各自墓地内的分布情况、墓葬的形制、殉与牲、葬具以及随葬品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铜器对子墓在墓地内的男女墓位安排以及早晚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使用石范随葬的习俗贯穿西南地区整个青铜时代,而尤以滇文化最为突出。墓主人身份可能为铸造工匠,随葬的石范具有明身份和别认同的功能。另外,该习俗在岭南、东南亚地区的青铜文化中也有发现,其文化传统可能源于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铸匠墓"习俗。  相似文献   

15.
长治市博物馆藏有一对春秋时期蟠螭纹青铜鼎,出土于长治分水岭26号墓,为长治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该鼎形制较大,造型独具风格,铜鼎一周铸三兽首(螭首)扉棱,腹部一周饰蟠螭纹和垂叶纹,蹄足膝面作饕餮兽面,纹饰图案精美,制作工艺精湛,在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中并不多见。同时,该对蟠螭纹铜鼎风格古朴,有着宴飨、祭祀之用,可归入东周镬鼎之列,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青铜精品。  相似文献   

16.
摩梭人的象形文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纳西族有两个支系:一支是西部方言支系,俗称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丽江、维西等地,流行东巴教,以东巴文化驰名中外;一支是东部方言支系,俗称摩梭人,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等地,以泸沽湖女儿国闻名海内外,一般认为当地没有文字。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春秋战国之际的青铜质伎乐铜屋。本文从越与徐的关系、族别与阶层情况、青铜铸造技术的传播以及文化与政治碰撞等方面对此件器物进行了解读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丹江口市八腊庙墓群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其中东周墓18座、唐墓2座、明清墓3座。东周墓主要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有以鬲、盂、罐为主的日常生活用品组合,墓葬时代约在春秋中、晚期,以鼎、敦、壶为主的仿青铜礼器组合,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晚期。本次发掘为探讨丹江口库区楚文化以及该地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浙江瓯海杨府山西周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抢救性发掘一座西周时期墓葬。随葬品有鼎、簋、铙等青铜礼乐器和戈、矛、短剑、镞等铜兵器。同时出土的还有玦、镯、柄形器、蝉形饰、管形饰等玉器,以及绿松石饰品。该墓是在略加平整的山顶上直接堆土掩埋,为一座典型的土墩墓,墓主是西周中期越族的贵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赵氏戈铭考》一文提出商榷,从三个方面探讨太原晋国赵卿墓墓主的问题。一是晋国赵氏家族兆域以及当时族葬在人们思想中的重要性,二是墓中几件青铜戟的时代特征明显具有战国特色,三是对文中涉及的秦子戈、秦子矛与“赵孟”称谓类比提出一些反对的依据。从而推断其墓主应当是赵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