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权与仪、隔与藏、珍与赏,透过屏风之用以及对其不断演进的历史追忆,可以窥视到古代中国人在生活方式、精神构造和审美情趣上的种种诉求.  相似文献   

2.
百寿大屏风     
《文物世界》1999,(3):39-39
明清两代的山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融中心,号称海内最富,山西商人独占鳌头400年之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三多堂博物馆共有5大类历史文物展览,其中明清家具展,品种全、档次高、规模大,最有代表性的展品是清代家具——百寿大屏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画作中,屏风绘画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图像之一。由于屏风的角色多样以及身份模糊,从而为画家们的艺术修辞手法提供了多重选择。正如潘洛夫斯基所构建的三个体系图像学,①屏风的阐释框架也可在此基础上运用类似这种体系并结合符号学理论来进行研究,在实物、绘画媒介以及绘画图像三者之间转换,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文本与文本之外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屏风是一种实用室内陈设品,属于家具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挡风寒和起间隔作用,同时也有装饰的作用,所以从古至今大殿和客厅内一般均设有各种屏风。  相似文献   

5.
百寿大屏风     
明清两代的山西是中国历史上名的金融中心,号称海内最富,山西商人独占鳌头400年之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三多堂博物馆共有5大类历史物展览,其中明清家具展,品种全、档次高、规模大,最有代表性的展品是清代家具——百寿大屏风。  相似文献   

6.
徐松巍 《史学月刊》2000,4(2):12-18
19世纪中国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传统史学的终结,亦同时标志着近代史学的开端,是中国史学新陈代谢的交会点和转折点,并为20世纪初新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社会思想领域,19世纪中国史学还起到了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相似文献   

8.
屏风是我国家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品种,历经千余年的演变与发展,体现了实用与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本文简述了屏风的发展演变及其种类和作用,并结合实例介绍了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宫廷制作的3件珍贵屏风。  相似文献   

9.
屏风是我国家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品种,历经千余年的演变与发展,体现了实用与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本文简述了屏风的发展演变及其种类和作用,并结合实例介绍了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宫廷制作的3件珍贵屏风。  相似文献   

10.
姬群 《史学月刊》2005,(11):124-125
康有为、梁启超作为叱咤风云、家喻户晓的近代名人物,他们的名字是与戊戌变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两人曾经生活在中国近代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对近代历史的演变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为实现改良政治、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教育改革中,音乐启蒙教育也成为他们思想主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屏风专题策划伊始,我上网浏览屏风的图片,奇怪的足,网页上搜出来的都是我们常见的办公桌隔断,诸如:“屏风三人位”、“屏风采用288铝望板,铝合金型材边框,轨道式全方位”……难道我们的工作台,办公室里这些简易的塑钢隔断,也算屏风?  相似文献   

12.
唐李徽墓壁画中的六扇花卉屏风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花卉题材屏风画,其时正处在花鸟画萌发的关键阶段。作为精英性质的创作,花鸟屏风在发展初期以“祥瑞”的面貌出现在墓室壁画中,而其于中晚唐时期则演变为图像配置格套中的元素,成为表现内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背后是日益增强的家庭观念、家族意识及由其所引发的丧葬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与梁启超最初是志同道合的师徒,而后,他们渐行渐远,最终甚至站到了相互敌对的阵营。二人的交恶不是偶然的。本文从学术门户的分立、政治信仰的乖异、国事参与的冲突和组织事务的龃龉等四个方面做了深入分析,认为康梁交恶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其政见的迥异是最根本原因。康梁交恶只是政治上的决裂,梁启超对康有为的师生情则从未泯灭。  相似文献   

14.
屈利军 《文博》2011,(3):55-62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屏风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并将屏风这一特有载体和中国山水画的题材联系起来。作者以历年出土发掘的屏风实物和古代绘画作品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梳理了屏风和绘画的关系屏风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符号,构建出自我和外部世界,尤其是唐屏风山水壁画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启蒙,这种表现形式体现当时人们与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思考。同样,屏风山水画不仅仅是装饰性存在,它映射出中国文化更深刻的寓意。、一扇屏风成为一种绘画的载体,它的模糊身份构成了古代人文画的本体,对研究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风貌具有特殊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芳 《文博》2011,(6):61-63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发现的清代建筑壁画是陕西省内面积最大的壁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首次发现,自创作以来壁画未进行过保护修复,其中位于过殿东西墙内侧的壁画为屏风的形式,每幅壁画为八扇屏风,每扇屏风左上方或右上方都有题字,因年代壁画久远,历尽沧桑,颜料层多处有起甲、脱落等病害,致使题字字迹模糊不易辨认。本文对壁画上的题字内容做了解读,并尝试找出题字内容的出处,了解题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迁 《史学月刊》2007,1(3):12-18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主要内容是取"家谱"说以批判"君史",倡导"民史",而"家谱"说和"君史"、"民史"概念的形成又与西方史学存在学缘关系。斯宾塞的史学理论构成梁氏早年新史学思想的核心,而他又直接受康有为思想的启示,康在梁早年新史学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康有为的教导下,万木草堂的学生或许都有与梁相似的新史学主张,只是没有像他那样见诸于文字。  相似文献   

17.
“君臣道息”,来自共和体制的挑战,是曾为传统帝制社会国家意识形态的儒教之现代转型面临的最大危机。康梁戊戌政变流亡海外,孔教运动的领袖康有为逐步以“国民”外壳寻找到“孔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制度支撑;而近代国民学说最有影响力的鼓吹者梁启超,则重新灌注“孔教”的核心价值入“国民”之精神修养。康、梁渐次以不同的方式认同孔教为国民义,他们从不同层面向对方靠近的轨迹,是在现代国民观念兴起的背景下,孔教(儒教)在政教双轨的制度设计中被重新确认为不可或缺的“教”所经历的复杂思想史历程。本文通过展示康梁在戊戌政变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激烈的思想碰撞、交锋,异中之同,合中之殊,冀望历史性、境遇化地呈现出孔教为国民义这一命题所包含的思想及制度挑战:在传统帝制社会曾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教面临着突破优胜劣汰、天演竞争等历史进化观念的藩篱,而转成现代国民信仰之源的问题;而曾经作为东亚地区普遍价值信仰的儒教,在进入略显偏狭的近代国家主义之制度范畴的目的和方式上,同样必须作艰难的抉择。康梁在孔教能否为国民义思想上的分合,表明儒教从“天下义”、“宗族义”到“国民义”的现代转型中的确蕴涵着嬗变、协商与不被规训的多重面相,亦折射了清末民初文化思想变迁的多元生态。  相似文献   

18.
19.
吴文强 《东方收藏》2023,(10):16-19
屏风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的变化更与历代经济水平、审美趣味的变化相关联。清末民初,屏风装饰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出现了浅绛彩或新粉彩瓷板画屏风。这些屏风的装饰风格深受近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和新旧交替的社会思潮影响,亦与收藏者本人的经历、处境、喜好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51年,河南禹县修建白沙水库,抢救发掘库区的古代遗址和墓葬的工作也同时进行,其结果是三座宋代家族墓惊见天日。墓里有许多砖雕壁画,其中一副是墓主北宋末年赵大翁夫妇宴饮的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