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立 《世界历史》2023,(1):25-39+160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欧洲殖民帝国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其内核都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  相似文献   

2.
南疆土地改革中的特殊问题与党的具体政策杜敬中国幅员辽阔,土地改革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以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手段,各地除了具有基本的共同点以外,还存在很大差异。如南方和北方,内地和边疆,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各有不同。研究中国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到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国民党史研究呈现繁荣景象。李云汉在“中国国民党史研究和几个层面”一中,对包括海峡两岸的国内学的研究出版状况作了详细的评介。他说:“通论性党史述,为数当在50种以上”,其中“体系完整,内容充实,足资代表某时代、地域或特别方面”,而又常见的,有30种。有关国民党党史专论性作,包括阶段性、地区性、专题性以及有关党史人物的传记等一共列举了28种。各种论集有36种,所收学术论总数在300篇以上。  相似文献   

4.
闽西土地改革运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解放后 ,闽西老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问题特别突出。到土地改革前 ,这里存在着全国绝无仅有的土地占有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闽西五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占有状况 ,得出制定有别于一般老区和新解放区的特殊土改政策的依据 ,阐述闽西老革命根据地土改政策的制定过程、具体做法 ,并总结土改所取得的成就 ,讴歌新中国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性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地主"平反"。要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何为地主、富农进行深入探讨,其实地主的情况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千差万别。旧中国的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以往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80%,但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仍数倍于农民亦是事实。中共将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除了动员农民应对国共战争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根据地农民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而是迫切要求分配土地,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土地改革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并且使中共获得了农民对中共执政地位的充分认同。  相似文献   

6.
广西龙州县土地改革的有关史料陆汉邦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古城龙州于1949年12月10日解放,1952年秋季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是年8月,笔者随宾阳地委组织的土地工作队(共428人)开赴龙州,开展土地改革工作。一、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土地改革前,龙州县共有耕...  相似文献   

7.
马爱杰 《黑龙江史志》2013,(11):310-311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村问题的总根源,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成功地领导了辽东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本文对土改前的辽东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状况、农民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厚册旧照片,一帧一人,全部为烟花写真。但也有几帧画面上是两个人:或一人坐、一人立,或一人坐、一人跪;照片上方题有“宾湘红”等妓院名称与妓女的艺名。照片中的两人其实是用了照相术化身为二的一个人,前者称作“二我图”,后者称作“求己图”。鲁迅先生在《坟·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对此曾有描述,略云:“然而名士风流,又何代蔑有呢?雅人早不满于这样千篇一律的呆鸟了。“较为通行的是先将自己照下两张,服饰态度各不同,然后合照为一张,两个自己即或如宾主,或如主仆,名曰‘二我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 文一、总论、专题2 0 0 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概述 张海鹏 近代史研究 ,1推进新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纪要 张越、黄静 高校理论战线 ,6见之于行事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 :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罗志田 历史研究 ,1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对两种批评意见的反批评 周东华 学术界 ,5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李良玉 福建论坛·人文版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研究概述及思考 黄爱军 党史研究与教学 ,2孔祥熙何曾刺慈禧 :兼评当前史学研究中的浮躁病与趋利症 赵荣…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笔者同意私有土地同国有土地并存、私有土地居于主导地位的观点,汉代也是如此。本文只就西汉土地制度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看法。 “公田”和“民田”的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11.
马科斯独裁下的菲律宾土地改革(1972—198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农村土地分配的不公正状况在马科斯统治初期依然严峻,土地问题的急剧升级加剧了政体的演变,但军管法下的土改并没有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马科斯政府虽然与“旧寡头政治执政者们”逐步脱离,但和军人集团、政策制定者及商业权贵结合,实行“亲朋资本主义”政治,继续忽视农民的利益,农村基层组织也为地主势力所把持。制度创新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菲律宾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的百年求索(邢贲思) 百年潮2003.5中国道路:20世纪的两次选择(应克复) 炎黄春秋2003.7口号中的中国历史(郑为汕) 湖南文史2003.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王寿林) 中央党校学报2003.4共和国临时宪法出台始末(南山)党史博览2003.7毛泽东主持起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穆兆勇) 党史博览2003.10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过程中的四位顾问(穆兆勇) 党史博览2003.9《论十大关系》发表前后(逄先知金冲及) 百年潮2003.12 1959年司法部被撤销真相(熊先觉) 炎黄春秋2003.12亲聆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李曦沐) 纵横2003.¨北京大学的社…  相似文献   

13.
杨芳 《巴蜀史志》2014,(6):39-4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亦即吃饭问题,生活不能解决,革命断难成功”。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评价中国的土地改革时称“土地改革是相对于城市和现代经济领域进行的一种巩固农村政权的平行过程,是一桩石破天惊的大事”。20世纪30年代,川陕苏区的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政治、经济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川陕苏区农村的历史进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三农”问题仍然是核心问题,研究川陕苏区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及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被人暗杀。此案已过去了70多年,究竟谁是幕后主使人,至今没有肯定的结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弄清胡汉民与廖案的关系。对此问题共有四种说法:一曰无关论;二曰涉嫌论;三曰知情论;四曰主谋论。 第一种说法,认为廖案与胡汉民无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根据。 (1)1925年8月25日,胡汉民到一卖菜人家中躲避,蒋介石给他送来一信,内称:“此事与先生无涉”。(2)汪精卫曾两次讲过廖案与胡无关。1925年9月15日,汪在中执委第108次会议上说:“胡毅生虽与汉民同志为兄  相似文献   

15.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民国档案》2002,(3):102-105
2002年5月,笔有幸赴台北参加“第五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因所提交的论内容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有关,因而有机会结识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副主任刘维开先生,并在他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现将该馆所典藏的民国档案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这潮流,在2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1927年——1930年间,一次是在“九一八”之后的1939——1943年间。从现象上看,这两次移民高峰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有着相似之处;从实质上看,两次移民高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为标志,深入地研究这两次移民高峰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比较其特点,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认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的概况、原因及其特点。 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历史悠久。纵观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以前的自由时期或自然时期;二是清末民初以来,尤其是20年代的自觉时期;三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期的强制时期。 为了研究“九一八”事变对关内向东北移民的影响,必须首先回顾一下“九一八”事变之前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党史工作中,要注重搞好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党史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为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二是要把党史研究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是要把党史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结合起来.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经验教训。”志书与党史同源,在服务社会发展中有六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征收公粮是广东全面土地改革前的头等大事,起着保障部队和稳定人民政权的重要作用。1949年广东的秋征工作面临一些困难:一是来自地主的抵抗和土匪特务的破坏;二是存在配额和税率的不合理以及"左"的偏差等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采取灵活的措施,在1950年夏秋征中进行了政策调整。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广东全面土地改革前的征粮工作基本满足了军事和财政的需要,为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以下简称《两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的确,陈独秀在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二次革命论”的观点,但陈独秀写作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并不是为了阐述他的“二革命论”,而  相似文献   

20.
一总论从《自奉天至广东海域图》谈钓鱼岛属权·李强·历史档案,4从解密的日本外务省档案看中日邦交正常化中两国间结束战争状况问题·林晓光·党史研究资料,5论近代中国从“轻日”到“师日”的转变·韩小林·安徽史学,3近代中日变革成败原因的权力分析视角·李海英、赵磊·江苏社会科学,3中日近代化之制度模仿比较·袁艳、胡汉昌·武汉大学学报,5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马约生、钱澄·扬州大学学报,6近代中国人对中日国民性的比较·俞祖华·中州学刊,1近代中国和日本总需求变动的比较分析·张东刚·中国经济史研究,4中日近代农业教育学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