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槐 《中国钱币》2021,(3):66-7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红色货币专著相继出版,成为新时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展示出的诸多红色货币上,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拼音文字,如1867年英国人威妥玛发明的威妥玛拼音,1906年确定的邮政式拼音,1928年民国政府公布的国语罗马字,1931年制定的拉丁化新文字等[1].遗憾的是,对于红色货币上这些拼音文字...  相似文献   

2.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是五四新文化时期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胡适提倡白话文学观,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唯一宗旨,我们要看到其对新文学革命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于薇 《神州》2013,(20):15-15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是五四新文化时期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胡适提倡白话文学观,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唯一宗旨,我们要看到其对新文学革命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者关于《国语》的辑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语》佚文的辑佚,一是对汉晋时期《国语》注解的辑佚,其中又以后者为重.在清人所辑汉晋佚注中,汪远孙《国语三君注辑存》搜集内容最为完善,之后的马国翰、王谟、黄奭王仁俊等有所补充,对我们今天整理和注解《国语》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语言问题是渤海史研究中最为敏感同时又最为棘手的课题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现存有关文献史料,论证了渤海国语言方面的若干基本问题,从而得出渤海国国语为靺鞨语、渤海国官方语和通用语为汉语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国语新文字论》一书为例,系统阐述黎锦熙的国语运动思想和语言政策理论,将黎锦熙提出的“国语广狭五义”“国语新文字”等观点逐一剖析,认为五六十年代国家的文字改革措施与黎锦熙的主张,在基本格局和主体思想上是一致的,并深入探讨其观点对于中国当代语言政策乃至世界语言政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解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解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与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解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语》方言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本文认为《国语》中存有部分方言词。联系上古方言词的一些材料我们梳理出了40余个《国语》方言词,并在对它们所在国别和方言区对应关系调查的基础上对《国语》作者、《国语》方言词的历时层次以及战国中前期稚言和方言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推断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论《国语》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是关于春秋时代“语”的汇编。《国语》虽非一时一人所作,但它反映着编纂者的目的和思想。《国语》的编纂思想,是一种重德重民的天人观与讲求君臣“相听”的君臣观的有机结合。从《国语》中反映出的阴阳五行、古帝王传说、君与主、宗周重楚等方面考察,《国语》的编定应早于战国晚期成书的《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诸书,当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0.
《国语》的版本,以天圣明道本和公序本两种为最早,也最称权威.在八语的分章上,两个版本系列大体相同,但又互有出入.本文逐一比照两个版本在分章上的歧异,并根据《国语》“语”类文体的特点和上下文内容的相关性,揭出41处进行讨论,并逐一提出或分或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徐元诰的《国语集解》最初由中华书局在1930年出版。2002年经王树民、沈长云两位先生校点由中华书局出修订本。徐书全刊国语本文以及韦昭注,并将相关的对韦昭注的驳正熔合自己的意见列于韦昭注的下面,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不过部分注解或校订现在看来存在可商榷之处,特别是出土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研究的进展都可以和国语互证,显然这是徐元诰无法看到的,本文旨在根据古文字材料和考古发现的进展,对《国语集解》作一个初步的订补。  相似文献   

12.
钱玄同(1887-1939),名夏,以字行,晚复名夏;少字德潜,改掇献;号疑古,晚号逸谷,一署逸叟,浙江吴兴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从事国语运动20年,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参加国语运动 国语运动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 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从 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白 话文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在 这场…  相似文献   

13.
《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和《左传》二书中都有以论赞形式出现的"君子曰",本文通过对二书中"君子曰"的文句和内容进行比较,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国语》和《左传》编者所见材料中,已有"君子曰"的形式。从二书"君子曰"引《诗》和全书引《诗》来看,《国语》成书于《左传》之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语》的研究,学界一直集中在讨论其作者和成书的问题。近年来,对《国语》文学成就的评价有些进展,但几乎没有文章涉及其著书笔法问题。本文拟从史家的本体意识及著史笔法传统着手,分析古已有之的“春秋笔法”在《国语》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自古各地语音不统一的局面持续到了清末,终于国语运动兴起,意将统一国语。其间,一干知识分子组织国语研究会,致力于国语统一。在清末民初政府无暇顾及国语问题之时,其作为民间自发团体,扛起国语研究大旗,为后来的国语统一做出了贡献。国语研究会在国语运动中的表现是近代中国社会与国家间良性互动的范例,同时映射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韦昭《国语解》和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国语》和《左传》的完整注释,在《国语》和《左传》研究以及古籍注释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针对《国语》《左传》两书中相同史实的记载,韦、杜二氏的注释既有相同或微殊之处,也有迥别之处.通过韦昭、杜预对两书部分异文注释的比较看出韦杜二注各有疏误之处,二者多可互证疏...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08,(12):71-71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 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历史教育有悠久的传统和重大的意义.《国语?楚语上》所记春秋中期楚国大夫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是目前所见历史文献中较早和较明确的关于历史教育的论述.申叔时所提出的九种历史文献及其教育作用,包含广泛的内容和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三国吴人韦昭《国语解》和相关补注文本,以及先秦文献进行考察,确认申叔时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教育论者之一,并对其深刻的历史教育理念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19.
沈利斌  赵俊芳 《古籍研究》2000,(1):19-21,70
所谓两“逸”分别指《尚书·周书·无逸》篇与《国语·鲁语下·公父伯之母论劳逸》篇。其中《公父伯之母论劳逸》是后人据义所加标题,非《国语》所固有,本为方便起见,省称《论劳逸》。此两颇有共同之点,故可对读比较。其一,两都是长对晚辈的告诫辞。《尚书·无逸》是周公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考察《国语》的本实际,指出它的评判历史人物时把“知”“仁”兼顾,而以“知”为依归的道德伦理观作为取舍毁誉历史人物的标准的客观事实;并由此出发,对《国语》全书所记的历史人物进行初步分类;而后则尝试地分析了这种取舍毁誉标准对《国语》记人艺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