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南宋时期的《朱子语类》一书中出现的“十分”一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归纳出此书中的“十分”有三种用法:(1)使用原义的“十分”。(2)表示总括范围的副词“十分”。(3)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十分”。认为这三种用法不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此词出现初期的情况,而且更反映了此词由实到虚、由表示范围到表示程度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
范围副词作为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重要次类,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一律”出现频率高,应用范围广,但常常与其它近义副词混淆。本文将重点考察范围副词“一律”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通过比较、替换等方法来说明其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0,(9):9-9
春秋时期,我国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等武职官名,三国时期武官开始实行秩品制度。唐朝实行了武阶和品级,上自骠骑大将军(正一品),下至归德执戟长士(从九品下),共45阶、品,并以冠服佩饰作为标志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杭州的从容     
曾经有人问我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我的答案,可能和许多人不同——我觉得,秦朝不是“人”愿意生活的时期,汉朝则是一座人类丛林,而许多人心仪的唐朝,在我眼里只是武夫的乐世罢了,至于元明清,就更别提了——我只愿意生活在宋朝。我认为只有宋朝,才是平民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09,(11):86-86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唐朝开元天宝年问,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相似文献   

7.
三、唐朝时期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统一管辖,无论是地减范围.还是机构的完备程度上都超过魏晋,远近两汉。它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大规模“立府置官”,建立了完备的军政管理机构和职官系统。这套行政机构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充合是一种军政合一他统治体系;二是就机构形式而言,依各地不同情况分为两种:一部分地区问中原地区一样实行州县乡巴的制约;一部分地区则与其他边疆一样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的羁康制度。唐朝在西域各地推行的这套管理体制._有力地保证了中央政府各项政令的贯彻实施,在维护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方面…  相似文献   

8.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乡以东约2公里处。近代考古确认为我国汉唐时期的遗址。在悠久的丝绸之路上,尤其是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它是商贸繁华之地。据焉耆县志记载,这里曾经出土过许多东汉五株钱,唐朝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及“中”“元”字青铜钱利波斯萨珊银币等外国钱币。  相似文献   

9.
何德章 《历史研究》2022,(5):4-27+219
汉代与周边民族对举时出现的“汉人”,因蕴含强烈的政治意义,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魏晋时期“中国人”的称号。两晋十六国时期,“晋人”成为“中国人”的通称。北魏初年,出于否定“晋人”的需要,将较早置于统治下的“中州”人称作“汉人”。南北朝时期,“汉”一直是对“中州”人的他称,而非人们欣然接受的族称。至唐代,因应西域诸国在汉代以后长期将内地称为“汉地”等背景,律令中正式称唐民为“汉”,称周边各族为“蕃”。随着唐朝边疆的拓展,“蕃汉”使用日广,高、武时期以后,汉族族称定型。  相似文献   

10.
成都地处平原,气候温和,居民多有种花养花的传统,花会由来已久。早在汉唐时期,青羊宫就出现花市。青羊宫位于成都西南角,古称“青羊肆”,即“汉夷交会之肆”。传说道教始祖老子骑着青羊到成都转世,故唐朝改名为“青羊宫”。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的生日,也是百花盛开的日子,民间遂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  相似文献   

11.
以“十二街”咏诵都城始于唐朝。本文分析了唐朝长安城“街”的几个层次,解释了经常在诗文中出现的“十二街”、“六街”的具体所指及含义,街数、街制与城门的关系, 街数的虚实互见等。指出:街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重要舞台,又具有空间可无限延伸的性质,因此成为有浓郁都城情结的诗人驰骋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13,(8):34-34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古代日本创造的。远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驻唐时间一般不过一两年,不能在中国久留,  相似文献   

13.
我在“新史学通讯”一九五五年第十二期会以“中国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之研究”为题,大胆的断言唐宋时期即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现在为了进一步充实它,再举出一些史实供讨论的参考。唐朝中叶以后,作为封建制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已经比从前有了一些变化,随着而来的赋税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关于这些,我在“新  相似文献   

14.
“”字小考     
“”字除了作为通假字使用,分别通“假、瑕、暇、遐、贾、段”等;“叚”也作为姓,音与“暇”相同。此外,“”也作为语气词和副词使用:作为语气词使用时,表示吃惊和不屑的语气,音与“暇”相同,元曲中音与“呀”相同;作为副词时,“”字有“却、只”等字义。更全面地认知古义字“叚”,对研究古代语言和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在唐朝羁縻统治漠北时期,回纥牙帐在杭爱山脉东麓、鄂尔浑河上游,或者在色楞格河流域,作者则认为该时期的回纥牙帐位于土拉河下游,并可具体定位在今天蒙古国内土拉河与鄂尔浑河交汇处的土拉河东岸一带,该处也是唐朝羁縻统治漠北所设置的瀚海—安北都护府的驻地。同时,作者对同时期多滥葛与思结部落的牙帐位置及居地范围,以及若干铁勒部落居地的演变情况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虽然产生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印度,而其鼎盛时期却出现在中国的大唐王朝。六世纪末到八世纪末即隋朝到唐朝前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恰好亦到了顶峰,即鼎盛期。安史之乱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佛教自身的发展亦由顶峰而走向停滞和衰落,经过九世纪中叶武宗会昌毁佛的致命打击,传统佛教从此也一蹶不振,步入衰亡期(当然,作为中国佛教的特产——禅宗在晚唐五代还红极一时,但它毕竟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佛教。本文“中国佛教”只指“汉地佛教”,不包括后来的“藏地佛教”)。可见,皇帝对佛教的态度与影响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17.
东宫制度是国家政治内容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封建王朝皇帝的继承问题是产生东宫制度的由来。在唐朝时期,东宫制度比前朝更加完备,但是,却由此产生了唐朝时期宫廷争斗不断,皇位继承往往不能顺利。太子监国,也是从唐朝开始实施,并得到以后历代王朝的沿用。唐朝的东宫组织也是比较完善的。本文从东宫制度入手,从东宫组织的完善性、皇位继承的复杂性和太子监国的制度的初设三个主要方面简要分析唐朝的政治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从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铸“汉兴”钱(338—343年)开始,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出现了以年号命名的钱币,古钱学家称它为“年号钱”。唐朝曾铸过“乾封”,“乾元”等年号钱,但就总体来看,通唐之世,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开元通宝”钱,但“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所以年号钱的真正盛行是在宋朝。北宋的第一种钱——“宋元通宝”钱(《宋史·食货志》读作“宋通元宝”。图1),始铸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是沿袭唐朝“开元通宝”的制作,还不是年号钱。到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以后,年号钱才风行起来。太宗以下,两宋计有十七帝,五十四个年号,每个皇帝往往更改几次年号,如北宋仁宗改元九次,南宋理宗改元八次,而且,几乎每改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或称“通宝”,  相似文献   

19.
“死”姓有其人。此姓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中国人通常是避讳“死”的,所以这个姓氏在人们眼中就有些“另类”甚至是“恐怖”。“毒”姓乃御赐。据说,此姓源于唐朝,是皇帝赐给“谋反”大臣的姓。目前,台湾嘉义、高雄、南投等地有人姓“毒”。此姓读作“劳”。  相似文献   

20.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很有影响的鲜卑族政权,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吐谷浑政权控制着青海大部及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土地,曾经消灭了赫连氏建立的夏政权,对北魏、隋朝和唐朝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当然,这里所说的“吐谷浑”只是泛指征战首领,并非指吐谷浑可汗,因为王昌龄写诗的时候(开元年间),吐谷浑早已经东迁到唐朝境内。事实上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友好联系应当是主流,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册封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诺曷钵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