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2015,(9)
<正>2014年底,苏州博物馆征集到一件春秋时期青铜剑,剑身铸有铭文70余字。从铭文得知,器主是寿梦之子、此之弟姑雠亓,即吴王余眜。吴国王室青铜器存世较少,且多为兵器,但铭文极少有记事内容。本剑铭文不仅有三位吴王的王名,而且还记载有征伐、王位继承等内容,通过与文献相互印证,可以解决有关吴国王名的一些问题。本剑是吴国王室兵器中较为重要的一件,也是目前所见先秦兵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现将其介绍如下,并对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苏州博物馆新入藏的74字吴王剑铭文,认为器主为吴王馀昧,剑铭所记事件都发生在吴王馀祭之世,同时也讨论了绍兴鲁迅路出土的吴王馀昧剑,指出两柄剑铭所记五次战争并无重合之处。本文认为,《春秋》经传所记载的吴王馀祭在位四年,吴王馀昧在位十七年,是正确的记载。同时,也根据过去学者的研究,再次反驳了《史记·吴世家》对这两位吴王在位时间的误记。最后指出,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工作中,应该注意裘锡圭先生的提醒,防止不恰当的趋同或立异。  相似文献   

3.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4,(16):20-21
由苏州市政府出资4250万元征集的58件台湾“古越阁”旧藏青铜兵器,将于12月18日-2015年3月22日在苏州博物馆展示。其中一柄被称为吴老大的吴王夫差剑,是已知存世的9柄吴王夫差剑中保存最完好的,堪称国宝。工作人员称,“时隔2500年,它依然寒光逼人。”  相似文献   

4.
攻敌王者彶剑属首次发现,形制、纹饰和铭文字体具有春秋晚期特点,与寿梦之子(皻)(句)(舍)剑、诸樊之子通剑基本相同.经考证"者彼(皻)(虎力)"就是<左传>所记载的"州于",也就是吴王僚,吴王寿梦的庶长子,于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正月继位,至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四月被鱄诸所弑,在位12年.此剑是目前仅见的一把王僚剑,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吴国的青铜器以及吴越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攻敔王虘(收)此(余)剑与1988年湖北谷城县城关镇过山皮家洼出土的攻(虎鱼)王(皻)(句)此剑以及寿梦之子(皻)(虎力)(舍)剑,应是同一吴王所铸."(皻)(虎力)此(舍)"就是"(皻)(虎力)此(余)"."(皻)(句)(舍)"是"(皻)(收)此(余)"的省称.此吴王就是句余,也就是吴王余祭,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即位,至二十九年(前544年),在位4年.  相似文献   

5.
河南汤阴新发现的吴王诸樊剑,是迄今唯一注明的诸樊在位时铸造的自用剑。结合已见著录的吴剑铭文,新出诸樊剑的铭文略有小误。铭文"自作元祀用",记明此是诸樊继位吴王后的元年铸造的自用之剑。"云用云获,莫敢御余""北南西行",是吴王诸樊炫耀自己即吴国的武力强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6月27-29日,由江苏省吴文化学会、苏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交融与碰撞:青铜时代的吴越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吴文化学会年会"在苏州博物馆举行。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研究员,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理事长王奇志研究员,南京博物院邹厚本研究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先后致辞。邹厚本先生在致辞中对吴文化学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吴文化学会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7.
吴王诸樊之子通剑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王诸樊之子通剑,2003年春季出土于山东省新泰市周家庄东周墓地,属首次发现。铜剑铸有铭文14字,据此可知剑为吴王诸樊之子通所铸,器主、年代明晰。这一铜剑出土地远离吴国故土,应当与伍子胥之子王孙氏及齐国鲍氏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顾俊  李昊摄影 《山茶》2009,(2):34-45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纪念苏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苏州就有过一次颇具全民意识的文化寻根和文化反思热潮,以碑刻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一大批吴越文化主题博物馆,差不多都在这一时期兴建。保护古城、延续文脉,这个命题在此之前从未被提到过如此高度。  相似文献   

9.
1974年,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公社边岗大队开挖水渠时,在距地表1米多深处,发现吴王光剑一把。出土时剑外还残留腐朽的纺织物。剑长54厘米,无锈,有光泽。柄作椭圆柱形,上置两道箍棱。剑首出土时被损毁,剑格较宽厚,上有镶嵌绿松石花纹,绿松石已脱落。茎部较宽,中有脊,近剑格处有大篆铭文二行十六字。初释为:"攻吴王光自作用剑,(走亘)余以至克肇多攻"(图一、二)。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距今年代较近,国内外诸多博物馆都有大量收藏。苏州博物馆的馆藏种类丰富、颇具特色,其中不乏清代前期瓷器珍品。这些藏品是清代前期瓷器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对探究我国古代瓷器风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探析苏州博物馆所藏清代前期瓷器为核心,溯源历史,梳理文脉,旨在探讨中国古瓷艺术与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自公元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筑大城苏州于江南原野,这拥有独特地理和文化环境的苏州,就成为江南的一座文化重镇。苏州在晚清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十分特别,文人众多,考取功名的也多,多到可把文化优势转化成为政治优势。苏州出了不少朝廷高官,仅光绪年间就有潘祖荫、翁同龢和两位苏州籍军机大臣。还有苏州出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3月9—10日,"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博物馆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所、成都博物院、雅安市博物馆共同主办。来自20多个学术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著名学者李学勤教授特意发来贺信。参会代表围绕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史、南方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南方丝绸之路民族与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城市。从春秋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阖闾大城到北宋名臣范仲淹首创苏州府学,苏州经历了尚武到崇文的转变。苏州是"吴门画派"的发源地,"明四家"之沈周(长洲相城人氏)、文徵明(长洲人)、唐寅(吴县人)、仇英(太仓人)全部出自苏州地区。明代苏州,更是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的日趋繁华,孕育了文化的大繁荣之势,当时的苏州可称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1984年11月,太湖流域六个市的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嘉兴、湖州、苏州,常州、无锡博物馆在嘉兴联合举办了一个展览会,定名“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联合展览。”同时,还召集了一次太湖流域考古学术座谈会,考古研究所也派专人参加。 座谈会开幕式于14日上午举行,与会的有二十四个单位,共三十二人。浙江省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礼记·礼运》云:"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地不爱宝,而典章文物重见天日,璀璨瑰丽之余,千载文化精魄乃斯可见。2010年6月,为配合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苏州主场城市活动,苏州博物馆举办"择厥吉金自作御器——吴国王室青铜器特展"。这次文物盛宴,集中展示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内的十余件极具代表性的吴国青  相似文献   

16.
吴洪亮 《文物天地》2022,(S1):47-54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展览经过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和对当地苏绣小镇、高科技、文化企业的调研,结合苏州博物馆独有的文化气质,选定了以“丝”作为切入点,用当代艺术的视角,与全新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创新的苏州高新区一同激发苏州与艺术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有《吴命》篇,其篇章属性当是吴国外交辞令的汇编。其中第八简的下半段简文有"以陈邦非它也,先王姑婡大巸之邑"一句,是以吴国使臣的口吻,从吴国国君的角度,说及吴国与陈国之间的渊源关系。本文通过对简文和传世典籍文献的考察,证明这句话里的"大巸"是指作为周武王的长女同时也是陈国始祖母的"大姬";"先王"是吴国使臣从吴王的角度对姬周王室"先王"的称呼,在《吴命》篇这句简文中特指周武王;"姑婡"一词是周武王与大姬之间亲缘关系的称谓,含"女儿"之意。同时,简文中"姑婡"一词也恰好可以与现代方言中作"女孩"、"女儿"讲的"姑来"、"姑娌"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物以载道 实话实说——也说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国家“七五”规划,国家投巨资在西安建设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来,我国迎来了自建国以来博物馆建设的又一新的高潮。国内新建、扩建的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博物馆约有2400余座,每年约有9000余个陈列与展览向国内外观众开放,欣欣向荣的博物馆事业令人鼓舞。博物馆作为表现特定历史、文化与科技内涵的特定场所,承担着保存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担负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7,(8)
<正>西周初,太伯、仲雍奔吴,至十九世寿梦立,习用兵乘车,吴始益大,称王。再经诸樊、余祭、余眜、僚几代吴王苦心经营,吴国渐成春秋重要方国。及于阖闾,吴重筑都城,是为苏州城之源。吴楚之争自寿梦始,互有征伐,吴越结怨也因吴楚相争而起之。直至公元前473年,勾践卧薪尝胆后卷土重来,复围姑苏山,夫差自刭,吴国遂亡。越灭吴后,虽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然不能正江淮北。楚渐东侵,广地至泗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8—9日,法门寺博物馆为庆祝建馆20周年,举办了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对20年来法门寺出土文物研究及法门寺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所等全国各地从事佛教、考古、艺术、博物馆学、茶文化研究的50余位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