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崇贵 《神州》2020,(4):43-43
玉雕创作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孕育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创作的造型语言、审美特征以及文化意蕴,都需要大众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关注。身为玉雕创作艺术的从业者,笔者从玉雕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着笔,通过分析玉雕创作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对玉雕创作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言传身教,从自身以及自己的创作团队做起,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保持其技艺的专业性。笔者在对玉雕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守,在面对玉雕艺术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用全方位的眼光看待问题,真正使玉雕创作艺术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在这面对市场的重压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玉雕艺术风格更加显得尤为可贵。赵崇贵是福建福州人,从事玉雕事业已经二十多年,父亲是个古董商人,赵崇贵从小对这些雕刻工艺品耳濡目染,特别是对木头石头雕刻十分着迷。正因这种痴狂,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结缘了玉雕,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因其雕工绝妙,刀法干净利落,而在玉雕界被誉为“霸刀”。这种坚持也成就了赵崇贵精彩的玉雕人生!  相似文献   

2.
孙佳兴 《神州》2020,(1):24-24
岫岩玉雕的历史悠久,尤其是他的素活工艺,以精湛而闻名,是岫岩玉石和巧匠的完美结合。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这使得素活玉雕成为岫岩县文化的一大特色,给岫岩县产业带来了文化支撑,也推动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复杂的制作工艺,对玉石原料选择也比较挑剔,创作出一个好的岫岩玉雕作品具有费时费力、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并且销售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的玉雕产品,所以目前岫岩玉雕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但是要想更好的发展素活玉雕传统雕刻技艺,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制定发展措施才能得到更改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言 肖生玉是我国玉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体裁门类,更是我国玉雕艺术及其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珊珊 《神州》2012,(26):207-207
数字化时代照片素材与水彩画创作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照片素材的引用不仅可以更好记录下画家创作时的情境感受,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拓宽水彩画创作的领域。在艺术家创作和观众的审美交融中,以照片为基础水彩为表现手法的作品便鲜活了起来。优秀的作品创作过程中选用照片素材,更容易让画家找到贴近内在气质的表达方式。照片素材的引用,促进了水彩画多元化发展,为作品融入了更多缤纷色彩。  相似文献   

5.
苏晓非 《神州》2020,(5):49-49
随着当代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中国玉雕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发展到当代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所折射出来的美学思想,赋予了当代玉雕艺术全新的精神内涵,彰显出当代玉雕艺术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春保 《神州》2020,(6):36-36
中国玉雕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技艺之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伫立在华夏文明之中。其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审美和技术内容,它所具备的审美意趣及长时期、大空间、厚积淀和独特处之优势。既承载着人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也反映出制玉施技者的努力与智慧,还可使人领略其中美妙无比的多重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传统绘画再创作崛起。数字化的传统绘画冲击人们的视野,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方式。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传统绘画再创作案例的梳理,探讨受众在传统绘画再创作中审美方式的转变,明确传统绘画再创作的利弊,正视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传统绘画再创作。  相似文献   

8.
刘月朗 《文物天地》2011,(12):30-32
扬州玉雕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几千年历史变革中,随着扬州城的兴衰起伏,扬州玉雕也经历了几度枯荣.历代玉雕艺师创新求变,勤谨实践,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逐步形成了体现、代表扬州传统玉雕特色的"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历史上曾与北方玉雕形...  相似文献   

9.
吴正森 《东方收藏》2023,(9):130-132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藏西擦擦和现代玉雕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藏西擦擦是西藏地区的传统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技术独特;现代玉雕则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玉雕艺术,注重创新和表现力。传统的藏西擦擦以其精细的刻刀工艺和神秘的寓意而闻名,艺术家们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刀具,将各种动植物和人物形象刻划在各种材质的雕刻品上,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展现出其独特之美。文章通过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深化人们对藏西擦擦与现代玉雕的认识,从而展现艺术的无限创作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彭莹 《神州》2012,(18):79
鉴赏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同时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上作用大,为了更好地发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强化鉴赏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学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1.
碑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源流,各有千秋,共同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直至清朝末年,碑帖结合逐渐成为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流思想,并影响至今。文章从碑帖结合的维度上探讨于右任的书法特征,总结其碑帖结合的方法和成就,希望有助于人们的书法创作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陈明仙 《东方收藏》2023,(12):140-141
<正>中国传统人物题材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人物题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莆田木雕艺术的造物思想和表现技法以及莆田木雕人物形象的造型和表情表达等方面,对中国传统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创作中的情感化表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笔者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实践,并解析个人设计创作的莆田木雕《弥勒佛》《自在观音》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从中探析中国传统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创作中的创新与探索,从而推动木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周莹 《东方收藏》2023,(12):31-33
文章以林风眠画作《荷花》为线索,旨在深入挖掘其作品特点。首先简要回顾林风眠的成长背景以及“中西调和”思想的形成,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背景。其次,通过对荷花这一题材在中西艺术创作中的异同进行阐述,揭示林风眠作品的三个审美特点:构图境远,看似杂乱实则别有深意;造型灵动,融合线条与大块面晕染的交错,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感;色彩大胆,梦幻而丰富,同时与整体画面相得益彰。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林风眠“中西调和”审美思想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吴大鹏 《神州》2011,(23):165
油画艺术从西方传入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今形势下,油画创作在东西方艺术文化意识观念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发展,随着全球性社会化的到来,中国风景油画创作逐渐成熟,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风景油画创作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吴大鹏 《神州》2011,(10):165-165
油画艺术从西方传入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今形势下,油画创作在东西方艺术文化意识观念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发展,随着全球性社会化的到来,中国风景油画创作逐渐成熟,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风景油画创作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与当代油画看似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实则不然,二者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交融与渗透的状态。油画创作者深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俗沃土影响,却形成了异于本土艺术传统的审美品格、认知与心性,进而在油画创作中有着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呈现。以民俗文化在中国油画历史语境下所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选取当代油画中向民俗文化借鉴并重构与转换的油画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厘清传统民俗文化符号和油画语言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进而对探索民俗文化符号的相关理念及表现形式在当代油画中所形成的审美视觉语言的意义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晶玉镌坊     
《收藏家》2006,(2)
晶玉镌坊:秉承“继承开拓,晶玉求精”的企业精神,致力于精品水晶及玉的工艺美术品设计和开发,并已成功的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珍品而多次获得权威机构的殊荣。晶玉镌坊荟萃顾咏骏、薛春梅等多位国宝级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将为创造更多不朽的传世珍宝而不懈努力。此作品选用岫岩产优质透闪石原料,黄玉皮红玉黄,体大玉润,是难得的优质原料。作品随料施艺,在保留原有外形及部分皮壳的状态下,雕琢了一幅“大千佛国图”,展现了佛国的大千世界。主题突出,构图层次分明,虚实呼应,俏色自然,突显T扬州玉雕山子之风格,是一件当代玉雕山子之精品。晶玉…  相似文献   

18.
执莲童子是宋代的玉雕中流行的一种造型,为一类风俗题材玉雕,可称"莲孩玉"。本文探讨了宋代这类玉雕的起源和定名。  相似文献   

19.
倪达文 《神州》2012,(29):198-198
随着新时期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新时期舞蹈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作为一种审美创作活动,深入把握新时期舞蹈创作的审美特点,对提高舞蹈创作水平,明晰舞蹈创作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时期舞蹈创作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浅要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于杨 《神州》2012,(14):213-213
水彩画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审美价值独立于其他画种。在水彩画艺术家中,还有一些是专门以花卉为题材进行创作。本文以艺术家们各自对水彩花卉独到的认识,对水彩花卉的个性鲜明色彩和造型。艺术家们通过长期刻苦认真的对艺术技能的磨练,才使他们的水彩花卉展现给我们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水彩花卉的艺术特点为题,通过艺术家们大批形态各异的水彩花卉作品,可以更好的了解画家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大量阅读和研究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一类问题的反复论证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家们对水彩花卉方面的独到见解及更好地拓展水彩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