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三文谈了汉代注释书对句法关系、句型、句式、语义关系的表现,本文谈词类活用的表现.首先说明,“词类活用”是用的旧提法.汉语语法科学发展到现在,较为一致的认识,汉语词类跟句子结构成分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如动词、形容词做谓语外,还可做主语、宾语,名词做主语、宾语之外,还可做谓语.可过去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受西方语言语法的影响,认为动词、形容词的职能是做谓语,做主语、宾语是“活用”;名词的职能是做主语、宾语,做谓语是“活用”(有的更认为是词类“转化”,说这种用法的动词、形容词转成了名词,名词转成了动词).笔者称“活用”,不是肯定这一名称,而是用此名称指名词、形容词做主语、宾语,名词做谓语这些语言现象.在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做了主语、宾语,尤其名词做了谓语,意义就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汉代注释书也作了注释,清楚的表现出其产生的新的意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聂鸿音 《西夏研究》2020,(2):115-116
党项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带有表示不同意义的前缀,这些前缀构成了一套严整的系统,其间的搭配次序有固定的模式。然而有一种罕见的情况此前尚未引起人们注意,即西夏的作者偶尔会打破这种模式以迎合某种特殊的表达需求。参照现代英语中同样罕见的"分裂不定式"(split infinitive)结构,本文称之为"谓词前缀的分裂式",指的是在动词词干和前缀之间破例插入一个实词而构成的复合谓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说明《史记》“三家注”对谓语结构中名词动词语义关系的分析及分析方法;上溯汉魏晋人注释书释义,说明这是古代注释书传统释义内容与释义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海伦 《神州》2012,(22):243-243
诗中的动词往往平中见奇,拙中生巧,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是诗歌审美特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诗歌中动词运用值得人们深人地探析。它主要有三种:一、本态动词的妙用;二、移借动词;三、转化动词。学生只要懂得诗人妙用动词的方法,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和闪现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体育比赛的解说评论中,零句的使用是其一个特色。由于画面等语境因素的制约,解说评论的零句更多地表现为对"动词性词语作为陈述句"、"名词性词语作为谓语"和"叹词"使用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有了新的目标要求,高中教学在传授立体几何知识解题方法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归类教学模式,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解题方法的简单重复以及不断巩固就是解题教学的过程,具体解题操作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并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与标准。解题作为现在高中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唯一重要有效途径,而且解题教学也是老师培养及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对高中立体几何解题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几何知识,同时对教师把握新课标中立体几何题目方面上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研究思想的开放,国内学者更重视国外语法理论的引进。在我国,虽然"配价"理论的运用和研究起步较晚,但前人学者运用配价理论分析具体语言事实所取得的成果较多。一个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总要同一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以这个动词作为核心(谓语)形成一个句法结构所必需具备的组配成分就是动词的配价成分,配价成分因语义性质的不同投射到句法结构中往往有固定的句法位置,成为句法成分,受到句法规则的限制。在本文旨在对几种常用动词的语义配价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配价"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些许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申屠忠明 《神州》2011,(11):101-102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结合自己的解题经验,认为解题反思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从一线老师的视角,从解题反思的作用,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一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结合自己的解题经验,认为解题反思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从一线老师的视角,从解题反思的作用,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一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秦文珊 《神州》2021,(1):135-136
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中数学学科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使学生在解答时不知如何入手,而解题是数学学科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数学考察的重点.在传统的解题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而熟悉题型,以此提高学生应对数学解题的能力.但这种方法明显与教育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要探索出其他有效途径,科学地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而变...  相似文献   

11.
赵兰景 《神州》2014,(3):186-186
<正>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它既可以表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表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展物理解题方法研究,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解题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导组织管理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物理解题方法研究,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极力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开放性的题目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一个题目会出现很多种解题方法,尤其是在数学领域,每一个数学题都有可能有好几种解法,不同学生的思维定式也不同,自然而然的解题思路就不同。  相似文献   

13.
邹卫华 《神州》2013,(8):205-20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以往的题海战术,对解题的作用要不断的进行强化。解题是可以很好的深化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还有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解题有一个很好的规范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多了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担。本文就是对初中数学解题规范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严小平  王来军 《神州》2013,(14):120-120
选择题是高中英语中的常见题型,其对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以及英语的基本功、语感、语法的熟悉程度甚至是文化知识都有考查。本文主要就高中英语选择的有效解题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蓝共寿 《神州》2014,(12):165-165
相遇问题是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行程问题的一种类型,既有它的特殊性又有它的广泛性。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不但能巩固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工程问题打下基础,为达到此目的,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紧紧抓住其解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引导。1、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相遇辨别是非是一种匀速相向运动。相向而行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情节特点,速度和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特点,  相似文献   

16.
顾聪 《南京史志》2022,(6):59-60
<正>解题就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变化过程。高中数学题型多样,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思辨性,单题中往往蕴含了一些隐含条件,或者题中条件比较分散时,学生就不能直接找到解题的关键,不能很快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解题方法多样化,而转化与化归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贯穿于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解题中。一、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卢珠香 《神州》2013,(34):197-197
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心理因素。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重视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刘春色 《神州》2014,(14):150-150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解答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解题时,若能根据题目数量间的内在联系,将数量关系进行某种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获得解题的新途径。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本人在解答应用题教学方面运用转化思想的一些做法。1、通过变换单位“1”转化解题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单位“1”的量与比较量的对应分率。学生在解题时,通过变换单位“1”来转化解题  相似文献   

19.
“作”、“做”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字,可是在一些报刊以及志书、年鉴中,经常会有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作贡献”误作“做贡献”;“作指示”误为“做指示”;“做准备”误作“作准备”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对“作”、“做”解释得非常清楚,并列举了由“作”和“做”组成的词、词组以及成语,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不会出现差错。出现差错的情形主要是由“作”或“做”做谓语时与宾语搭配不注意辨析引起的。一般情况下,动词做宾语时,谓语用“作”。例如:作调查、作考察、作研究、作分析、作推断、作介绍、作处理、作…  相似文献   

20.
吕素彬 《神州》2012,(34):171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的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物理解题的思维过程上,以此来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针对高中物理教学难度很大的现状,加强开发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