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特有的现象——“独生子现象”,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成人,心理和生理没有发展全面,需要成年人给予随时指导,加之又是独生子女,百般呵护,小心翼翼,使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种情况在爷爷奶奶辈的环境下,尤为突出。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大多数家长都是双职工,岗位压力大,竞争激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借口,很少用心地去了解孩子,与孩子亲密相处。以上这两种情…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策略,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牢牢把握。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变革带来利益关系和结构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一些社会矛盾,人们难免要出现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高期待等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主流,但也存在教育方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前,孩子的教育问题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弦,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更是无数家长关注的焦点。孩子学习不努力,成绩差,家长着急,请家教、上辅导班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正>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将近1亿"。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吉俐 《神州》2011,(8X):39-40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早熟》这部影片中,就涉及了很多矛盾冲突,包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早恋,亲子关系等。我会从这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许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能够独立生活的本领。这种教育思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常被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抑或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认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教育的随机性要与孩子成长的发展性相结合。孩子出生后的最初教育,要提倡说行,反对说不。当孩子出生后,您开始尽心尽力地进行哺育,问题也就容易发生了:喂饭时,孩子小手抓饭勺;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稍大些,孩子会手脚并用了,一有机会,就爬来爬去。此时大人可别说不。担心汤勺扎了嘴,嗔怪说:“不许抓。”害怕乱爬摔下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塑造孩子独立性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张秀艳 《神州》2012,(21):40
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家庭是儿童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影响,提倡家长重视对儿童的学前启蒙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义静 《神州》2012,(7):314-314
当前中国城市小学生家庭现状分析:90%的学生是独生子女,“421结构”(独生子女二代)的家庭占40%。在年轻的家长当中主观因素和工作上的客观原因导致这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一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核心提示:据农业部粗略统计,中国每年有9000万农民进城务工。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大约只有10%,约90%的人只能将孩子留在本土,因此,在农村就形成了“留守子女”群体。据有关专家估计,这个群体全国大约有7000多万人。由于留守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2005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有关人士呼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这个独生子女社会,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做父母的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然而,世上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学习成绩不好、厌学甚至逃学的孩子大有人在。孩子为什么不愿学习?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除了孩子贪玩、不懂事之外,另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做父母的人为地将孩子推向了教育的对立面,最终导致他们对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双姓制     
《南方人物周刊》2010,(23):12-12
这是独生子女一代独有的问题。关于“独二代”孩子跟谁姓的问题,重庆市社科院专家孙元明认为,现代女性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男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广,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独生子女,教育他们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发现,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多为赞美有加,许多专家学者大多也认为,教育孩子应以赞美、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观念已广为传授。于是,现在的"小皇帝"们从小每天都能听到诸如"好可爱的宝贝"、"长得真漂亮"、"真聪明"之类的赞美  相似文献   

15.
王立莉 《神州》2014,(9):117-117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姚彦 《神州》2011,(7S):22-22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还有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对子女的影响深刻而具体,为孩子今后接受学校教育、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位父亲,我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意义,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感受分享给大家。一、教会孩子先做人、后成才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教育下一代,立德树人是根本。“子不教,父之过”,从孩子牙牙学语、  相似文献   

18.
刊中人     
独生子女的迷思 如今要抚养一个孩子到上大学,美国父母的平均支出是286050美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女性的生育意愿显著下降。事实上,很多美国人不愿只生一个孩子的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长期以来的一个误区.即独生子女常常被认为会被宠坏.性格孤僻、自私。但得克萨斯大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教授托尼·凡尔布自20世纪70年代起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和其他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独生子女毫无疑问会受到家长的高度呵护,但这种关注并不等同于溺爱,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就是许多家长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名道姓地给孩子树立榜样。这些榜样,可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或者是亲友家,或者是同事家、邻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大众传媒中报道过的孩子。他们确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家长教育自己孩子,可能说以下一些——“看看人家多强,看看你,赶上人家一半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孩子道德人格的奠基工程,家庭教育环境更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家庭教育环境,是指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所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状态给孩子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一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同时也就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