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苏利 《沧桑》2011,(2):59-60
老子的"道"有多种意义,我们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本源、本体的"道",另一种是表示万事万物规律性的"常道"。老子将本体之"道"与万物喻为母子关系",道生万物"。既然"道"是"万物之母",那么"道"的本质特性就是女性或者阴性,因此我们说老子的哲学是女性哲学,老子的"道"是尚"阴"之"道"。老子将作为世界两大法则之一的"阴性"法则发掘出来,并从哲学高度阐述了它的伟大作用和力量,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琼 《中华遗产》2018,(9):86-95
一头广东,一头广西 广东广西,合称“两广”。作为分界的这个“广”,曾经是个县名,与山川河湖无涉。但粤桂两省交界—带,的确有一道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云开大山,跨越广东的郁南、罗定、信宜和广西的梧州、岑溪、北流等县市。两广之变,非源于此山,却又与山脱不开关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存在秦汉至隋的河阴(平阴)与唐至清代的河阴,因地域相近,时代相接,地方志记载中多有讹误。通过对方志史料的详细剖析,可以发现二县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地域上有分属之别,其行政建置并无承继关系。方志记载混淆的原因,一是未能正确的参照历代地理志书的记载,二是康熙《河阴县志》对墓志资料的误用。  相似文献   

4.
苗、刘之变,是宋高宗南逃杭州时,苗傅、刘正彦发动的一次兵变。虽然兵变最终失败了,但这是南宋初年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对这次事变加以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南宋初年政治、军事、社会矛盾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它是我国秦汉和隋唐两大鼎盛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南北朝时期更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期,而民族融合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则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起大大小小很多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是—走向汉化。而汉化程度最深的一个政权无疑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本文从拓跋焘,冯太后,孝文帝三个时期系统的论述北魏政权全面汉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窦相国 《安徽史学》2016,(4):166-168
正美国学者魏复古提出"渗透王朝"(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与"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理论,将十六国、北魏等王朝作为"渗透王朝"的典型代表,认为"渗透王朝"的特点是刻意模仿与吸收汉文化,最终被汉族所同化;而辽、金、元等王朝则是"征服王朝"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上述朝代的统治者们并非仅仅进行汉化,而是着力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且与汉文化互相作用1。  相似文献   

7.
北魏《御作女尚书冯迎男之志》与《女尚书王僧男墓志铭》①中所提及宫学生一事目前未见相关研究,以下略作考释。冯迎男墓志(正光二年三月)云:(冯氏)年十一,蒙简为宫学生。王僧男墓  相似文献   

8.
9.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3):72-74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70华里的“庙前村”村北,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木构建筑“秋风楼”,“秋风楼”前是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后土祠”,在庙里的主建筑“后土圣母殿”中央,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神态庄严的女神——中华民族的“国土大地”之神“后土皇地祗”——“娲皇后土圣母”。  相似文献   

10.
北魏后期,国家开始设置“道”。这种“道”,实际上是为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规定的活动范围。因此,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由这种设置特点所决定,“道”成为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活动的特殊区域;“道”的设置具有临时性,其存续时间与大使、征讨都督与行台的任职相联系;“道”规定的区域范围是不明确的。至北魏末年,行台的设置开始具有地方官化的趋势,其明显表现是多以州刺史和都督诸州军事兼任。因而,与这些行台的任职相联系的“道”不仅设置的时间延长,并且具有比较明确的区域范围,实际上成为一种不稳定的行台区。这种不稳定的行台区,正是东魏、北齐稳定行台区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汉魏洛阳城出土北魏“瓦削文字”的材料,有文素松《瓦削文字谱》(以下简称《字谱》)、黄士斌《汉魏洛阳城出土的有文字的瓦》(以下简称《黄文》)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一号房址和出土的瓦文》(以下简称《一号房址》),这些“瓦削文字”对研究北魏手工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三批材料中,尤以《一号房址》所获数量最多,内容最丰,最能反映北魏制瓦手工业的分工与组织管理的情况。本文拟以《一号房址》所发表的材料为重点,联系其它材料,略申管见,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大裁军,11个大军区,初步定下来合并四个。武汉、福州、乌鲁木齐和成都四大军区撤销。全军编制体制调整领导小组负责人何正文带着业务部门同大家研究、比较、论证、磋商,基本形成一个武汉军区并入广州军区、成都军区并入昆明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并人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并入南京军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14.
正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这首短短的五言绝句被收入《全唐诗》第四卷,作者李昂。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从诗中的"辇路"、"上林"、"侍臣"等词语中看出:作者一定大有来头!果然不错,这李昂正是庙号"文宗"的晚唐皇帝,原诗本来大概并没有题目,编纂者给随手加了个《宫中题》。那么,阳春草长花开,宫中风景如画,凭高望远的一国之君,究竟有什么"何限"  相似文献   

15.
位于川西成都平原西陲之邛崃,古称“临邛”、“邛州”,与成都、郫城以及江州(今重庆)同筑城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其境内遗存有固驿瓦窑山、白鹤大渔村、南河十方堂、西河尖山子以及西河柴冲、孔明黄鹤村等一批古窑遗址。这批古窑址构成了南北朝至宋代临邛地方性民间青瓷窑系,按学术惯例称作“邛州窑”或“邛窑”,其中尤以南河十方堂邛窑遗址为其代表。因其保留面积最大,烧造延续时间最长,产品种类最丰富,产品最精美,传播也最广而成为“邛窑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成都文物》2006,(2):58-63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与宋对峙的党项民族的名称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现有的几种观点都有事实上或者逻辑上的不通之处。无论从史学材料方面看,还是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党项"两字都极有可能是上古"氐羌"两字的讹声。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条河全长179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大运河在徐州境内绵延181公里,恰为全长的十分之一。南宋初年,黄河夺泗入淮,从此流经徐州长达700余年。元明时期,徐州黄河河道成为运河河道。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  相似文献   

19.
北魏统一中国北部,残酷压迫其他种族,种族矛盾仍然是当时社会之主要矛盾西晋末年,居住中国北部的一些蛮族,在本族上层分子率领之下,乘时而起,以仇恨西晋统治阶级的心情,向汉人进行野蛮疯狂的报复。到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后,种族矛盾依然是当时社会之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从西晋末年到北魏开国,拓跋鲜卑在其境内大力发展农耕,农业已成为北魏新的经济支柱。北魏恰逢气候史上的寒冷期,《魏书·灵征志》有大量关于霜灾的记录。阴山、平城一带频发的霜灾制约了当地农业之发展,故拓跋氏才形成了“阴山却霜”习俗“。阴山却霜”与鲜卑游牧旧俗关系不大,它是北魏中前期转向以农立国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