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茶》2011,(9):62-63
历史悠久的拉祜族与彝族、纳西族等有着共同的祖先——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他们早期逐牧而居。后来逐渐南迁,至迟在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史书中三国两晋至唐的“乌蛮”集团就是拉祜族、彝族等族裔的先民,彼时拉祜族部落以贡纳形式隶属于彝族主盟部落,后来又曾向南诏、大理和傣族土司纳贡。历史上,拉祜族多次在贡赋增重时选择反抗或举族迁徙,自唐代起,他们的迁徙活动绵延不断,直至清朝才基本在澜沧江流域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2.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萧梁时期,继谢灵运来任永嘉太守的丘迟,在楠溪江流域写下了这一千古丽句。这条景色异常秀美的楠溪江,在浙江省东南部,是瓯江下游最大也是最末处的一条支流,溪流由北向南,贯穿永嘉南北,末处注入瓯江,流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意象最初就是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下孕育所生,诗人陶渊明带着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美好乐园的感性向往,构建了一份理想的政治制度。在这份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的感召下,“桃花源”意象在向着其本初意义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行驶着。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4.
洪妍娜 《神州》2013,(17):17-18
"桃花源"意象最初就是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下孕育所生,诗人陶渊明带着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美好乐园的感性向往,构建了一份理想的政治制度。在这份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的感召下,"桃花源"意象在向着其本初意义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行驶着。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到楠溪江上游古村落,对它们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生活还一无所知,便被它们吸引,有些朋友简直欣喜若狂,主要是由于沉淀在心底的"桃花源情结",一下子苏醒过来了,这正是一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朝暮渴望的田园。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进出墨脱的线路中,由米林县的派镇到背崩乡的道路不算最险峻,却是在整个墨脱以及背夫文化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一条路。整条路集雪山、原始森林、峡谷、田园风光为一体,沿途从最高海拔4221米直线下降到665米,垂线下降3556米,最大坡度系数达70%,平均坡度系数40%,从山地寒温气候带,直落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带的背崩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可以把我们的心找回来、立起来的思想家、教育家,而不是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经济明星  相似文献   

8.
徐俏楠 《风景名胜》2021,(8):0018-0018,0020
文章以桃花源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全域旅游理念、“旅游 +”思想与“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优化常德市旅游开发路径,助推常德市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澳大利亚本土的东南方向,有一座遗世独立的岛屿,叫塔斯马尼亚岛。这是一个令众多旅友和生态爱好者魂牵梦萦的岛屿,它有一种魅力,让几乎每个到的人都不由感叹: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岛屿,没有来过塔斯马尼亚,也就不能算真正地来过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0.
常德"桃花源"以其历史遗迹的悠久和丰厚,广为人知。常德城市旅游必须紧紧依托桃花源文化,通过大力发展桃花源文化体验旅游,打造休闲宜居城市,建设一座"桃花源里的都市"。  相似文献   

11.
冯超 《旅游纵览》2012,(7):50-54
<正>这里群山簇拥,古木苍翠,小桥流水,石径通幽,社坛古庙,戏台凉亭随处可见。这个如诗一般的梦幻之地,有一个幽雅的名字——兰溪。它就是中国四大名瑶之一"勾蓝瑶"的聚居地,一个孕育着瑶族千年历史的地方——湖南江永县兰溪瑶族乡。  相似文献   

12.
邹娴 《风景名胜》2021,(7):0255-0256
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大过物质需求,旅游逐渐变成人们首选的休闲方式。基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地域性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而景区发展情况与游客的满意程度形成正比,游客满意度又与景区旅游产品息息相关,因此为实现景区的稳定发展,需要从客户满意度入手对景区的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笔者将以桃花源景区为例对此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京新 《东南文化》2000,(2):121-124
In this modern age,every one is busy in pursuing his goal.Their soul and their activit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blundering.The fairyland described in Tao Tuanming‘s poem is hopeful but untouchable.Mr.Liu She, the artist,strives to paint his fairyland out for people to enjoy in.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北极圈的印象总是冰天雪地,而夏目的罗弗敦群岛却满是鲜花和绿草。回忆在岛上度过的时光,印象最深的就是灿烂的阳光、大片的花草、无垠的蓝绿色海水,和面朝着大海、蓝天、花海的木头房子,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和温暖。  相似文献   

15.
虽然陶渊明撰成《桃花源记》后,文人羽士对"桃花源"进行过不同的描述和阐释,且将其附会到武陵地区,但是迄至唐中叶,桃花源仍仅是传说中的意象,并无确指之地。唐宋之际,在道士、当地官员的推动下,桃花源在武陵县渐被塑造成了一个具体的洞天,人们开始有意识的从事桃花源的实体景观构建,此种努力至桃源建县时达到一个高峰。不同时代形塑"桃花源"的主体与背景的差异留下了不同的景观,作为实体的非连续性和作为文化资源的接续性统一于其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杨莹骅 《丝绸之路》2012,(24):23-25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探讨悲剧和喜剧的戏,因其情绪变化非常明显,对观众的影响也很强烈。因而,这部戏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干扰使叙述层次发生变化,即使叙述者交接转移,则叙述框架发生变化,则情境发生变化"的反证,来探讨戏剧的框架内在。  相似文献   

17.
王东杰 《近代史研究》2022,(2):47-59+160
前近代中国人的理想社会具有无为、无治、崇尚“天然”的特征。“桃花源”可以视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与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乌托邦”传统存在一些根本差异。《大同书》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乌托邦作品。在康有为的观念中,大同世界被视作一个细密论证、精心撰构的规划与治理方案,是管理人员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规划和计算推导的结果,是“人为的”,而非“天然的”。这一转变反映出中国近代思想基本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俊峰 《沧桑》2009,(4):6-8,45
羌人和氐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神秘的族群,甘肃陇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动区域。羌氐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族群一道在陇南文明史上写下了多姿多彩的优美篇章。秦厉共公时兴起的爰剑部的一支“参狼种武都羌”,在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带生息、繁衍,强盛时人口有数万之众,南北朝时期,宕昌羌、邓至羌等相继兴起,均“受南北两朝封爵”。公元前111年,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后又设陇西郡、阴平郡、广汉郡、蜀郡等,并置十三氐道,这些郡、县(道)所辖范围就包括今陇南市及其周边地区。西晋至南北朝时,聚居陇南的氐人杨氏建立霸业,它与中原汉民族政权时而依附、时而抗衡,共传衍284年。陇南羌人和氐人虽然随着历史的风尘渐渐远去,但在藏、汉及其他民族的生活中至今仍依稀可见其神秘的踪影。  相似文献   

19.
李海灵 《旅游纵览》2023,(13):32-34
沉浸式体验可助力文旅消费升级,深度挖掘与利用现有的可沉浸文旅资源成为中小城市在网红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本文以常德市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M 6分析软件,对多个旅游网站上游客的点评文字进行内容挖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桃花源景区发展沉浸式演艺项目的思路和策略,进而建议常德市基于文旅资源的类型,从桃花源景区沉浸式旅游演艺开发入手,结合“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农耕文化名片,逐步打造成为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张小燕 《神州》2011,(18):89-90
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