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1年孙中山全家在檀香山合影中坐为孙中山的母亲杨氏。左四为孙眉,左五为孙中山。左六为孙中山的妻子卢慕贞;前排左为孙中山之子孙科。[编按]  相似文献   

2.
卢慕贞(1867-1952年),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上恭都外茔乡(今广东省珠海市金鼎镇外沙村)人,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是卢耀显的长女。卢耀显有一定文化,曾到檀香山谋生,与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相识,同为侨商。  相似文献   

3.
现居美国的孙中山先生的嫡亲侄孙孙满先生主持编撰的《孙氏达成祖家谱》中称,孙中山先生一生中先后有元配卢慕贞、侧室陈粹芬和妻宋庆龄三位女性。卢慕贞生有一子孙科,两女孙娫、孙婉,陈粹芬和宋庆龄俱无子嗣。自古以来,伟人之后总给世人带来一种神秘感,孙中山先生后人当也不例外了。笔者因近年正着手撰写《孙氏家族》一书,致力于搜集有关孙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孙中山的时候,很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位不平凡的女性为之支持、奉献。孙中山也不例外,而且他在为中国独立、民主、富强鞠躬尽瘁地奋斗一生中,所获得不平凡的女性的支持者,并不止是志同道合的夫人宋庆龄一位,曾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元配夫人卢慕贞,就是一位值得世人传颂的不平凡的女性。然而,在宋庆龄在世时,人们很少提及卢慕贞,或对她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5.
古语有“忠孝不能两全”,大概是指为国操劳者难免会忽略自己的小家.作为国父,孙中山也不例外,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赢得了举国人民的爱戴,却直到去世数十年后,才取得了自己女儿的谅解. 孙婉,1896年11月12日出生于檀香山,是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次女.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孙婉与父亲是同月同日出生的.她出生的时候,父亲正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囚禁.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深受中国这种社会的文化思想熏陶;同时又由于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读于檀香山、香港、广州等地的教会学校,并长期漂泊海外,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因此,不但孙中山的学说是中西合璧的,就其婚姻也不能摆脱时代的烙印。在此,就其前后二位妻子和三位如夫人的生平事略作一简略介绍。 卢慕贞夫人 孙中山从小受西欧文化影响,十七岁在香港读书时受洗加入基督教。从青年时代起就对封建礼教持反对态度。然而,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还是为父母之命是从,十  相似文献   

7.
1924年8月29日,孙中山为处理商团事件,曾在一天内给受命进行“调停”的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字小泉)、师长廖行超(字品卓)发出过三封信函。由于这三封信函的内容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而历史记载中又缺乏关于这三封信函先后顺序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对孙中山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就搜集的篇目与范围而言,当以中华书局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最为完善。它不仅远远超过了《总理遗教》、《孙中山全集》一类书,而且也大大地超过了六十年代台湾出版的《国父全集》六卷本。但是,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孙中山全集》中所辑录的部分文稿仍有不断修订和增补的必要。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最近从前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将军的后裔范伦先生处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孙中山于1923-1924年间致范石生的信函5件、“大元帅令”2件、电报2件。将这批资料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加以对照,可知2件“大元帅令”和1件电报在《孙中山全集》中是有辑录的。但是,《孙中山全集》中的录文与新发现的原件资料又确实存在有某些文字上的差异。本文拟对此加以介绍和辨析。  相似文献   

9.
1922年6月,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广州会晤。其间,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决心已不可动摇。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达林亦将离开广州。这时,孙中山特遣代言人陈友仁给达林转话:  相似文献   

10.
乔蕊 《文史天地》2002,(7):64-64
宋蔼龄在与孔祥熙结婚之前,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盟会会员华士龙、冷御秋、柏文蔚、钮永建等人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参加过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役。有一时期,孙中山失意,住在上海。华士龙等革命同志也都沦落上海,生活困难。但他们经常去看望孙中山,孙中山也总是尽量设法筹给他们一些津贴,作为生活补助。宋蔼龄对华士龙等人表示不满,认为他们来访无非是要些钱去。后来,当他们来访时,她就托故拒之门外。孙中山长期见不到同志们,也就产生了疑虑。以后,经过了解方知是秘书的原因,他坚决要把宋蔼龄辞退。他说:“别的错误还…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元勋贵州籍将领王天培,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笃信三民主义,由于性情直率,胸怀坦荡,遭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嫉妒,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英年早逝。从他撰写的一些对联、讲话、题词、诗歌、信函等遗文里,不难看出王天培聪颖的才华,直率的性格,忠诚的思想,坦荡的胸怀,以及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不愧是贵州人民的好儿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与香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香港曾是孙中山早年求学之地;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创建革命机关、创办革命报刊、策划武装起义的大本营;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平息陈炯明叛乱、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以及孙中山晚年北上等重大事件,都与香港有着直接关系。《孙中山与香港》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与香港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从黄明堂认识孙中山,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革命行列之后,他先后经历了反清、倒袁(世凯)、打龙(济光)、讨陆(荣廷)、伐陈(炯明)等斗争。先后在越南的燕子大山和新加坡山中避难3年之久,后来又逃亡日本,在澳门坐监牢,历尽千艰万苦,他却愈战愈勇、百折不挠,始终坚定不移地跟随孙中山。甚至在孙中山逝世后,还反对背叛孙中山的蒋介石,直至临终仍然频呼抗日救国。黄明堂不愧为孙中山革命的忠实信徒和忠诚于人民的旧民主革命将领。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的功臣很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术界的研究强化了孙中山,弱化了其他领袖人物。本文通过对孙中山贿志竞成》一文的再读,分析了其中原因之一;通过对孙中山、黄兴有关业绩的比较,再现了黄兴对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摩尔 《文史月刊》2009,(9):65-6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政府奔走呼号。但他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利用军阀与清廷作斗争。后来虽然推翻了清朝,建立了共和,但由于军阀的部队不听调遣,共和政权还是灭亡了。因而,孙中山很想建立自己的军队。  相似文献   

16.
雷沛鸿始而追随孙中山,在两广参加辛亥革命;继则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角度,诠释国民革命的真义,理论上将辛亥革命与民众教育相发明;并在行动中以教育为工具,在广西全省继承和光大孙中山遗教,反映两人思想深层的内在联系,也足以证明孙中山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领域的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与孙中山的关系时断时续。辛亥革命以来,阎锡山出任山西都督后,背离了孙中山及其倡导的革命,且为固位及维护自身利益反而与北洋势力关系密切。但其并未与孙中山完全决裂,而是在孙中山有一定政治上升空间时,又不遗余力地和孙中山联络。当然孙中山的革命也需要阎锡山的加盟。阎锡山对孙中山的态度和行为始终从政治当权者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和理性决定。  相似文献   

18.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上海,时任川东边防军警卫旅旅长的贺龙,得知孙中山处境窘困,即派人赴沪晋谒孙中山,表示为革命事业当竭尽全力支持孙中山。孙中山甚为感动,复函贺龙:“云卿先生鉴周参谋持来大扎,备悉一是。边徼久戊,艰苦逾恒,而壮志不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废约”思想之局限性朱之江孙中山的废除不平等条约思想,产生于辛亥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大革命酝酿与兴起的过程中。对其进步作用,史学界多有论列,而其局限性则鲜有涉及者。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正于方家。一考察孙中山的废约思想,可以看到,其实质只是在...  相似文献   

20.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