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接白云天不堕、林连群峰涌绿浪”的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通县东北部、距县城桥头镇18公里,景区主要由两条自北向东南平行的山脉组成,海拔2450—4348米。由于受地形、地势和森林的相互影响,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2.
三叶 《中国土族》2010,(Z1):11-12
从西宁驱车沿宁张公路北行三十五公里,在巍峨的老爷山下,穿过大通县城一号桥,顺着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向东北方向行走十五公里,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云蒸霞蔚、隽秀婀娜、碧绿如翡翠的天然绿色屏障。那沁人心脾的翠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梦幻境界。逶迤的山峦,在前拥后簇、高矮参差的绿浪中时隐时现,形成高原盛夏季节中最撩人的夺目风景线,不由得使人痴迷与神往。  相似文献   

3.
走进哈龙沟     
走进哈龙沟,就是走进历史的沉积,走进岁月的沧桑,走进千年的浪漫传奇,走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绮丽风光。  相似文献   

4.
走进官鹅沟     
边强 《丝绸之路》2005,(10):33-36
走进官鹅沟,一股山野之气扑面而来这是距宕昌县城十多公里的官鹅沟给人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5.
鹞子沟,镶嵌在清山绿水间的一个风光奇异、美丽无比的世外“仙境”,是近年来兴盛起来的一个旅游胜地,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绿色增长点。 鹞子沟,位于西宁市西北部、大通县东北部,距桥头镇十八公里、西宁市三十多公里,是由两条自北向东南海拔2450至4348米的平行山脉所组成。何为鹞子沟,窃以为,就因鹞子沟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鹞子之故。的确,从远处眺望,夹在鹞子沟之间的这两座风光奇异的山脉,恰似一只从高空展翅俯冲的鹞子,因而人们称其为鹞子沟不足为怪。因为,在青海以某山的形状和传说而贯名的山不计其数,诸如大通的老爷山、娘娘山等。人们为什么把鹞子沟称做鹞子沟,我想不仅仅在于它的形状吧,也许鹞子沟也有不少动人的美丽传说环绕着。  相似文献   

6.
《西藏人文地理》2014,(6):54-77
若以今天的眼光来打量,甲玛沟可谓其貌不扬,也名不见经传。这里位于墨竹工卡县城以西10来公里,距离拉萨也才60多公里。却使是走318国道从拉萨到林芝的路途中,往来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那标有“藏王故里“或“松赞干布出生地”字样的标语及甲玛景区藏式大门,却鲜有人会真正深入到景区内游览参观,一睹沟肉的景观及所蕴含的风华烟云。  相似文献   

7.
永州市鹞子岭战国墓楚越两种化都表现得十分强烈鲜明,但越化因素占主体地位。吴起并蛮越后,零陵已属楚国版图,虽然楚的统治势力很薄弱,但对越人的生活习俗有了很大的影响。战国中期,永州应有了城邑规模和较集中的民居点和驻兵点,城邑里生活着大批越人,在乡下基本上还是越人的社会体系,但越人已接受楚人的统治,楚人利用越人管理越人,以淡化消除楚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西夏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军队,称之为“铁鹞子”。这种军队战斗力极强,在西夏的对宋作战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铁鹞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军队?它源出于何处?却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学术界见仁见智,本文提出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一关于西夏“铁鹞子”的认识1.“铁鹞子”就是“铁骑”,即所谓《宋史·夏国传》的“重甲”、“善马”,在文献中有时称“铁鹞子”,有时又称“铁骑”,即西夏国内一种披有铁甲的骑兵,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种装甲骑兵。这种装甲骑兵可能始建于元昊时代,《宋史·夏国传》称:“铁骑三千,分十部”,田况《儒林公议》卷上:“(元昊)常选部下骁勇自卫,分为十队,队各有长。”很可能这种骑  相似文献   

9.
国红 《收藏家》2009,(7):45-47
1995年发掘的永州鹞子岭2号墓,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器物,《考古》2004年第1期发表了该墓的发掘报告,其中一件铜熏炉经过修复之后,特别引人注目。这是西汉末期泉陵侯刘庆之妻的随葬之物(图1)。  相似文献   

10.
向往阿坝因为在那片纯净的蓝天、白云之下,有着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大草原,有着雄伟壮丽的雪山,有着人间天堂九寨、黄龙;向往阿坝因为这里是众神的舞台,那神秘而厚重的宗教氛围让你离天很近,离神很近;向往阿坝因为那一座座藏寨、羌楼、帐篷组成了古朴而热烈的五彩民族风情;向往阿坝还因为在人类军事史上最壮烈、艰苦的长途远征中这里的“雪山、草地”曾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正因为心中这份向往,在草原最美的季节我们走进了阿坝,走进了风景。  相似文献   

11.
<正>来到西藏林芝的八一镇旅游的人,通常都会直接在垭口下车,跳到4720米的石碑前,手机咔嚓一照,发到朋友圈,表示某年某月某日到过此地。随后上车扬长而去,前往拉萨朝圣。而我们则不同。我们从小道绕上色季拉山,直奔远处山头的塔黄,每当我或者队友疲惫不堪时候,我们就互相鼓励:"看,塔黄就在上面几百米,不远了!"其实是望山走死马,真正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艺术评论家沃尔特.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在他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一书中,有过这样的预见:"将来的文盲,不是不会书写的人,而是不懂摄影的人。"预言成为现实,世界进入读图时代。尤其是在21世纪迅速崛起的中  相似文献   

13.
14.
旅游风向标     
《旅游纵览》2007,(12):86-86
<正>秦皇岛: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召开11月1日上午,秦皇岛市乡村旅游暨城乡双向游工作会议在北戴河区召开。记者跟随市领导现场观摩了集发观光园、西古城村和北戴河村的乡村旅游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5.
珏子 《旅游纵览》2008,(7):77-77
<正>老人们都说广寒宫里有嫦娥,她将满身的柔情化作洁白的月光洒落人间。懵懂少年,想着有一天美丽的嫦娥与我一起赏地球。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也将是我们星际旅游的第一站,将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纳入我们的旅游月志中,有何不可?  相似文献   

16.
徐吉军 《民俗研究》2002,(2):137-146
在宋代,人们外出远行是十分常见的事,如商人出外经商、文人举子出外游学、官员外出当官、将士到边关镇戍、僧道外出巡礼等。  相似文献   

17.
览胜金娥山     
凡云过大通的人都知道,在距县城五公里,与老爷山对峙的有一座高耸入云,峭壁嶙峋,岗峦起伏,巍峨苍莽,幽深秀丽,充满神奇色彩的金娥山,当地老百姓皆称为娘娘山。 从西宁出发,循宁张公路北上,行至大通县新城庙沟口,婀娜多姿的娘娘山便以横空出世,雄伟挺拔的气势,横贯天宇。复前行,它又以碧透的山体,尽染的山岩,多姿的奇峰将自己装扮得流光溢彩,置身于这个绿色峡谷的人们无不为其深邃静谧、神秘奇妙的景致所陶醉。两边隐隐青山,犹如两条苍苍莽莽的绿色长龙,蜿蜒起伏,升腾而去,山上的白桦林、苍松、白杨,负势  相似文献   

18.
远行 不远家     
《风景名胜》2010,(8):76-85
家,是人生温馨的港湾。对于因出差、旅游而奔波在外的人们来说,家只能是遥远的期盼。 如果有这样一家酒店,当你结束了一天紧张繁忙的商务工作后,身心疲惫地回到酒店,刚一踏出车门,迎接的是门童熟悉的笑脸和亲切的问候,每一个员工几乎都和你打招呼,时时处处都有宾至如归、备受尊重的感觉,是否感觉回到了家?  相似文献   

19.
《Northern history》2013,50(1):219-222
  相似文献   

20.
李舒岩 《风景名胜》2010,(11):68-71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好的舞蹈,应该是心灵深处最快乐的抒发,是一种希望飞翔的错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