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4年1月19日下午,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应北京市委、市人委的邀请,头裹白毛巾,在一片掌声中,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向首都群众作报告,介绍山区建设经验.报告会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举办的,由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同志主持.参加报告会的,有水利电力部、农业部、农垦部、粮食部、农业机械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的负责同志和干部,北京市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干部,以及市郊区各公社、农场党委书记等共约1万余人.  相似文献   

2.
保德县新发现的殷代青铜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71年11月27日,保德县林遮峪公社林遮峪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修造大寨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林遮峪村位于保德县城西南35公里的黄河岸边,背山面水,西距黄河百余米。这一带山峦重叠,沟壑连绵,地形异常险要。这批铜器出土于南距该村1公  相似文献   

3.
正1970年代,在巍峨挺拔的剑门山区,飘扬着一面"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鲜艳红旗,这就是享誉全国、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四川的大寨"的剑阁县鸯溪公社化林大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个大巴山区的小山村,凭着"战天斗地"精神创造出来的业绩,多次被评为全国的粮、棉、油生产先进典型,引来了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素有"北有大寨,南有化林"之称。《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及全国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化林的先进事迹。1971年在全国棉油糖会议上,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接见  相似文献   

4.
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山西兴起,在全国盛行十六年之久。大寨曾为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旗帜。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曾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表现出的改天换地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为怀的风格和艰苦奋斗的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当然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尤其山西是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故乡,又是学大寨运动开展最早的省份,客观、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历史,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茂盛  李静萍 《沧桑》2015,(1):1-9,19
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山西兴起,在全国盛行十六年之久。大寨曾为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旗帜。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曾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表现出的改天换地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为怀的风格和艰苦奋斗的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当然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尤其山西是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故乡,又是学大寨运动开展最早的省份,客观、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历史,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60年代,山西省委在树立了大寨这一农业先进典型后,又提出“一带二”的口号。通过“一带二”,不仅在全省普及了大寨精神及其基本经验,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而且较好地克服了大寨发展农业中的某些缺点,端正了山西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山西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虎头山松柏根连根,周总理和大寨人心连心.周总理生前一贯关怀大寨,爱护大寨,支持大寨,勉励大寨.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周总理对毛主席的指示领会得最深刻,执行得最坚决,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8.
本届《农业志》,都是从大农业的范畴入手,翔实记述农、林、牧、副.渔及水利、农机、乡镇企业、自然灾害等诸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展现了一地农业发展的起伏变化的进程.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也出现广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各地农村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比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农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变,逐步构筑成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新体系.面对农业走向现代化生产的现实,笔者认为,在续修《农业志》中,应该增设“生态农业”这一类目.这对于全面地深刻地反映农业生产发展的崭新历程和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霞飞 《文史精华》2005,(10):4-12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一个农业战线的典型——大寨,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大寨的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了中国农业十几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央对大寨经验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结束了中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请看《农业学大寨始末》一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寨集体经济的逐年壮大,大寨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懂得,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党和人民关怀的结果.如果没有党和人民的关怀,大寨的集体也不会存在.因此,他们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考虑问题、处理问题都是发扬了先国家、后集体,先集体、后个人,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1.
<正>在距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西南方向1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土族集聚的小山村——下浪加。这个静谧而具发展活力的小康村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上世纪70年代曾是青海省农业战线的典型,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称号,中共大通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称号,中共大通县委、多林公社党委多次颁发“大寨式大队”证书。这些荣誉的背后,  相似文献   

12.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7期上刘树岗同志撰写的“周总理首次视察大寨”一文,我读了两遍。文中称卫恒同志是以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身份接待总理和外宾的,这恐怕是记错了。总理第一次到大寨,我随卫恒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新疆农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特别是清末农地的开发较大地促进了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有史以来北牧南农的经济格局,形成了新疆以农为主、各业并举的混合经济形式,并带动了工、商、矿、牧各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为稳定边防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新疆农地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全疆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前哨农场     
《黑龙江史志》2011,(24):94-95
前哨农场始建于1973年,经过37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黑龙江垦区集农、工贸、林、牧副综合经营,第三产业和国有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型机械化国有农场。  相似文献   

15.
龙碧林 《湖南文史》2014,(10):69-70
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郴州临武县掀起“农业学大寨”的运动热潮。1971年,年仅16岁的我与一班知青被下放到镇南公社,与同去的知青张一平驻点十字铺村。这年初冬,公社从各大队抽调强劳力到深坪大队八一电站下河滩,这里有百亩左右、布满石头的土质需要改造成“大寨田”,因为我所在的生产队劳力少,队长就把我们两个小知青也派到了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中。在改造大寨田的日子以及之后的知青生活中,深坪大队公共山瑶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原毫县(今毫州市谯城区)在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中的1968年8月,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从1968年至1977年的十年间,农业学大寨步步深入到各个方面。要求“年年都有新套套”,分期分批建成大寨式生产队、大队、公社。根据中央(75)21号文件“全党动员,苦战五年,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指示,毫县按照建设大寨县的六条标准,作出三年(1978)建成大寨县的决议。到1977年冬,随着深人开展揭批“四人帮”和对“两个凡是”的突破,农业学大寨不再提及。随之迎来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使农村形势迅速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7.
腾飞的望奎     
《黑龙江史志》2009,(6):F0003-F0003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望奎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边缘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67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县幅员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212万亩。全县辖7镇12乡192个村,人口46.6万,5个国有农、林、牧、渔场。  相似文献   

18.
鼠类是对人类极其有害的一类动物,它们不仅在室内偷吃粮食、污染食品、啃坏衣物与器具、咬伤咬死畜禽和毁坏工业设备,而且在野外糟蹋庄稼、掘种子食树苗、咀啃树根树皮、破坏草原植被以及污染环境、传染疾病,给农、林、牧、副业生产和卫生保健事业,甚至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李静萍 《沧桑》2011,(6):71-74
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农业副业展览和水利展览是在学大寨运动兴起初期举办的。这三次展览展示了各地在学大寨运动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大寨所采取的具体做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学大寨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永贵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奠基者。他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是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永贵领导大寨人战天斗地的事迹和领导昔阳人民建设大寨县的业绩,曾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周恩来概括出大寨精神、全国掀起学大寨运动后,陈永贵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他对我国农业走出六十年代初的困难局面、重新走上正确的、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教育广大干部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