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理解走马楼吴简中的“真吏”,关键在於如何解释“真”字。“真”并非真假之真,而是睡虎地秦简中“臣邦真戎君长”之“真”。依据秦筒相关简文,可知“真”是指华夏(秦与诸侯)之外却又已经在政治上归附华夏政权的所谓“臣邦”(或“内臣邦”),是与华夏之外并且尚未归附华夏政权的“外臣邦”(或“它邦”)相对而言的。吴简中的“真吏”,应是指那些出自土着族羣,而且在已经成为编户的非华夏族苇社区中担任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他们享受不缴口算、复除徭役、不受年龄限制等等优待。  相似文献   

2.
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这是产生贪吏、污吏、酷吏的前提,即使是今天,也有目无法纪的"公仆"。进入真正的法制社会,还需上下努力啊!  相似文献   

3.
情绪多变,冲动任性,令人头痛。到底是什么使青春期的孩子变成这样?而从进化的眼光看,他们身上最让人恼火的性格特征,或许正是成年之后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和天文官职能的发展、《周易》内容本身三个方面出发,探寻以"易"为《周易》题名的原因,认为"易"字当源自对太阳活动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名品“宫”字瓦,近有学者释出内含“甘泉宫”三字。既是西汉武帝前后的重要文物,亦反映了西汉瓦当文字处理的高超水准。现该瓦流存于海外。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有官营手工业机构“齐三服官”。对于所谓“三服官”,或理解为“三服之官”,主管织作“三服”(首服、冬服、夏服),或理解为有“服官”三所,与“三工官”相同。分析相关历史现象,可以推知后一种意见应当更接近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7.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赵佗在岭南创立的地方政权,南抵越南北部,都城番禺,历时5世93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越国时期的3座墓葬中发掘出土夫人印6枚,其中4枚发现于广州南越王墓,另外2枚分别发现于广西贵县罗泊  相似文献   

8.
分析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上刻划符号“”,结合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演变、良渚文化玉器上刻划的鸟纹图像,大汶口文化陶尊上刻划的符号“”应是鸟的简化和变形,是巫师借用来沟通天地的巫术符号。  相似文献   

9.
“主人翁”这个一度被赋予鲜明政治色彩的褒义词汇,最初源于西汉时期馆陶公主刘嫖包养男宠一事,并由“略输文采”的汉武帝随口说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认为大都“地方某里”的“方”是指正方形的边长,但在明代方志中,有直接而准确的数字表明,“方”是“广”与“袤”相加之和。“方”是古人衡量疆域大小的一种特殊方式,采取的是以“广”“袤”为主干的十字形模式,而非所谓绝长续短拼成正方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郭解是汉武帝时期的"游侠"。武帝元朔二年,中央政府下发通告,要求郡县中财产超过300万的人家一律搬迁到离长安不远的茂陵县居住。按说郭解的家庭财产不符合标准,可是鉴于郭解在当地实际社会势力非常庞大,这位潜在危险分子很让当地政府头疼,因此拆迁名单上也出现了郭解的大名。  相似文献   

12.
乐府立于何时,至今学界仍争论不已.究其原因,一是文献自身抵牾,二是考古实物的发现动摇了一些成说的基础.断句错误,造成文意不明亦是重要原因.如将"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断为"乃立乐府采诗夜诵",问题即涣然冰释. "乃立乐府"非指"始建立"乐府这个官署,而是始"设立" "采诗夜诵",这个新的职能于乐府.这一职能的赋予,使乐府从内朝皇帝私人性质的御用机构转变为参与国家札乐文化造作的机构,承担起造作大汉新一代礼乐文化的伟任.武帝重用乐府为的是在学术上实现以内驭外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3.
西汉铁官作坊生产的"大器"是装有犁鐴的大型铁犁,是为了满足政府推行代田法,特制的一种耦犁,大多供应于政府组织生产的西北垦区等地。  相似文献   

14.
高仁立  聂长久 《史学集刊》2012,(6):60-62,97
孙中山提出"师马克思之意",不用"马克思之法"。这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师马克思之意"表明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目标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不用"马克思之法",即不赞同马克思曾提出过的某些不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具体主张。这体现了孙中山思想的合理性。孙中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思考、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并提出理论的典范。他的独特见解是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贵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海内皆臣”砖为西汉时期的宫殿用砖,其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时中央集权、归农著本、保障民生等治国思想,是两汉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字砖之一.其文字应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二字砖、十六字砖分别出土于山西夏县和洪洞县.前者应为安邑宫的遗物,后者也可能属于史籍失载的一处位于杨县的西汉宫殿.《附录》收集了36种“海内皆臣”砖,其中部分为初次公布,为目前最全面的版别资料.  相似文献   

16.
嘎仙洞石刻<祝文>虽只有201个汉字,然其蕴涵内容十分广泛,所涉学问博大精深.自1980年发现以来,史学界捷足先登,研究成果举世瞩目,令人欣喜.不过,多侧面、多学科、多领域地探索,尚处于开拓阶段.  相似文献   

17.
西汉“受鬻法”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鬻法"是西汉政府定期向高龄老人提供粟米用以熬粥养生的一项福利制度。文帝"养老令"对"受鬻法"的执行、监管环节以制度的形式作了补充、完善,并未就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即发放物仍然是米,受粥米对象仍然是九十岁以上老人,八十至八十九岁老人仍然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待遇。"受鬻法"可能在西汉后期已无法继续有效施行。东汉的仲秋"行糜粥"制应是西汉"受鬻法"的流变结果,即由月度福利转变为年度福利。  相似文献   

18.
正一、解题《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健仔、■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健仔视上卿,比列侯。■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  相似文献   

19.
西周金文中的武、成、穆、共、懿等王号 ,因出现语境上的生称 ,致使不少学者认为西周或西周孝王以前犹无谥法。其实 ,只因这些铭文铸作于“生称谥”者谢世之后 ,才得以用其谥号追述前朝旧事。从金文中的多种文化现象和大量事例来看 ,谥法应创制于周初 ,且有一个从天子而下及诸侯等其他贵族的扩展过程。那种认为西周王号为生称而非死谥的看法可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领导思想,被朱熹高度概括为"三纲八目"。学术界认为,孔子仅仅是一位世间智者,其思想的最高层次就是政治伦理,受这一成见的影响,《大学》所具有的超越精神一直未能被发现。所以,从孔子整体思想出发,结合中国的哲学传统,重新阐释《大学》的"三纲",以发现孔子哲学的最高宗旨,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