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说中我国文明的开化杨钊我国文明开化的痕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韩非子·五蠹》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龙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民食果螓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关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状况,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可以找到生动而丰富的记载。譬如《韩非子·五蠹》就记载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这里说的有巢氏“构木为巢”,通常被解释为在树上巢居。譬如《辞海》在注释“有巢氏”时就是这样说的:“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时代,他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巢居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的原始社会里,有许多众口皆碑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多记载在战国年间成书的《山海经》内。它不仅丰富了原始文学,而且构成了绚丽多彩而又形象的原始社会历史。将纷纭复杂的神话,理成较为分明的章节,不仅是我们学习文学的阶梯,也可使我们从迷雾中窥见原始舞台的序幕,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渊源。一、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传说的时代应为母系氏族社会。《韩非子·五蠹篇》说:“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  相似文献   

4.
<正>肇始于旧石器时代,发轫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中深得钻孔技术之便。最具说服力者当属钻木取火之术,《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直至汉唐时期,此法仍很流行~①。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学说并立,各家均欲“以其学易天下”。韩非考察历史,对照现实,得出结论说:“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所说的上古,指的是唐尧禹舜的道德时代,中古指的是列国较计斗智的春秋时代,当今则是指所身处的群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因为“当今争于气力”,民不贵“仁”而服于“势”,因此韩非否定儒家的“德政”、“仁政”之说,认为“仁义”、“德化”只适用于上古,当今则必须依靠法制和暴力。他有句著名的话,就是“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也。”在韩非的思想中,“威势”所要镇慑的对…  相似文献   

6.
道家之学也是中国上古帝王之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在讨论统治如何治理天下国家时,十分强调治理应该“涤除玄鉴”,以一个虚静无私的圣人之心去治理天下。所以,十分重视治理的“圣人心智”.的建构,因而形成了一套“心智之学”。长久以来,人们却只偏重了儒家的“心性之学”,而轻忽了道家的“心智之学”。原因在于,道家是国家机器中的下层之仕,或在野的民间隐士(即所谓出世、小吏、民),  相似文献   

7.
汲取圣贤文化精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老子》中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成。”《易·乾·文言》中说:“圣人作而万物睹。”《论语·述而》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荀子·性恶》中说:“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司马迁在《资治通鉴》卷一中说:  相似文献   

8.
封禅考──兼论三星堆两坑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封禅,是中国上古时代一项极为重要的典礼.所谓“固把之殊礼.名号之秘祝.把天之壮观”①。系指朝代更迭,“受命而王”者遍沓天地诸神而举行的大祭,近乎干后世的“开国大典。”汉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上古曾实行过封禅礼.盖因去古米远.口碑流传.故时见于先秦典籍所载。汉代以后.始有人对此产生怀疑.封禅说遂成聚讼之事。上古时代有否实行过这项至高无上的祭扫大典呢?这些年来‘随着历史研究及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古社会的轮廓已日见清晰,我们认为,已初步具备考察封禅礼的条件。一、封弹古说封禅说最早见于《管子》,曰:…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去古未远。春秋末年,站在卫国都城上,还可以看见城外的戎州(《左传·哀公十七年》)。直到战国之末,中原之外的周边地区,还在原始社会中漫步。这为诸子百家谈古论今提供了参验的对象,使他们对上古社会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推测。例如墨子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今天的考古学研究证明,人类早期确曾经历过穴居时代。《庄子·盗跖篇》描述的有巢氏之民、知生之民时期,物质财富极度匮乏,婚姻家庭上“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大概与原始先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相去不会太远。《礼记·礼运》所说的上古大同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但物质生活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所载策士之辞,在述及秦国时,常常称秦为“虎狼之国”或“虎狼之秦”,如《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  相似文献   

11.
“东南”是一个方位名词,在我国历史上又指一定的地理和行政区域。据考,中国上古人民开始是持二维方位观,凡地理言南者,皆可与东通,东与南在一地理概念中。西周以后人们的地理方位概念已由四方位发展为五方位。因为中国上古文明中心都在黄河中游一带,中原地区人民认为自己的国家居于天下之中,故有“中国”、“中州”、“中原”、“齐州”、“冀州”之称,那么在中原东南方向的地土,当然就要被冠以“东南”二字了。 史书中最早用“东南”表示上述地理概念的是《周礼·职方氏》。其云:“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  相似文献   

12.
“任誉”一语,在《韩非子》中仅一见,出自《韩非子·六反》。韩非在《六反》一文中指出,六种有损于社会的人,本应受到惩罚,而世人却加以赞扬;六种有益于社会的人,本应得到奖赏,而世人则加以贬抑。这六种颠倒的认识和作法,韩非称之为“六反”。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日‘任誉之土’,”是说对“贼”,“奸”不加告发反而庇护的人,按照韩非所主张的“连坐”法,本应当处以死罪,但是世人却尊称他们为“任誉之士”。关于“任誉”一语,诸家解释甚歧,  相似文献   

13.
陈四益 《炎黄春秋》2003,(10):80-80
蒙昧时代,人们造神,是因为无知与恐惧。文明时代造神,是为了一定集团的利益与需要———《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造神是为了“天下服”。为什么会“服”?《礼记》有云:“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害怕了,所以就“服”了。钱钟书先生在引了这两句话之后说:这是“古人政理之要言也。”实在眼光犀利。钱先生的渊博,不可及。在引述中国的种种之外,又引证了外国的种种,那想法,同中国地异而心同,只是说得比中国人更直白、更赤裸。比如,相传奥古斯德大帝便说:“有神则资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设其为有。”著《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也…  相似文献   

14.
胡学彦 《古今谈》2006,(4):97-100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载“郑人铸刑书”事 ,《正义》用长长的一段话解说叔向与子产书的“终子之世 ,子其败乎”八个字 ,其内容与《传》文了不相涉。这样的做法同《左传正义》诠解经注的体例大不相同。孔颖达《正义》所发的议论是 :子产铸刑书 ,而叔向责之。赵鞅铸刑鼎 ,而仲尼讥之。如此《传》文 ,则刑之轻重 ,不可使民知也。而李悝作法 ,萧何造律 ,颁于天下 ,悬示兆民 ,秦汉以来 ,莫之能革。以今观之 ,不可一日无律也。为当使不及古 ,民伪于昔。为是圣人作法 ,不能经远。古今之政 ,何以异乎 ?斯有旨矣。古者分地建国 ,作邑命家 ,诸侯则弈世…  相似文献   

16.
山西的商业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早在远古时期,山西南部就有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交易活动,商业传统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利用“沃饶而近盐”的地利,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晋悼公宣布“公无禁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晋国流亡公子计然总结出商业的经营“积著(贮)之理”,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闽: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三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一段文字在历史、文学、民俗及艺术诸学界颇为知名,并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先民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三是时期传说中的古帝葛天氏,率领部落人民手执牛尾,踏足为节,载歌载舞以祈求丰收和表现崇拜与感激天、地、祖先及氏族首领而进行的一场群众性歌舞。最近,我们有幸拜读了姚家驹先生的大作〈”操牛尾”之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①…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的历史通变思想的内涵是主张历史变化不已,但有“一治一乱”章法。他提出“穷必革”和“圣人惧于革”,总结出变中有常、“中正立而万变通”、“兴天下之大利,为天下之大益”和革除弊政重在用人等原则,要求区别对待“一代家法”与“祖宗家法”。杨氏以史事参证《易》理  相似文献   

19.
原文: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荣辱》)杨倞注:洁其身,则自清也,但能口说,斯俞浊也.俞,读为“愈”.高亨:“口”疑当作“厶”,形似而误.“厶”古“私”字.《说文》:“厶”,奸袤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私,禾也,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是“厶”乃“公私”之“私”,“私”疑是“私田”之“私”,二字义亦相通.禾按:高疑“口”当作“厶”.观上古字形,“口”作(?)、(?),“厶”作(?)、(?)、(?),似无由致混.“口”字无需改,即“言语表达”义.《书·说命》“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之“口”即用此义.欲使人认为“清”,应以行为示之,辩说不仅无补于事,反会致害.故杨倞说深得其旨.  相似文献   

20.
孙若夕 《神州》2020,(5):29-29
“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署,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故移情祝由。”[1]古人希望有一个安逸的地方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祝由上,“祝由”即巫术。巫术在原始社会自然产生并盛行。神话中伏羲是第一个男巫。从古至今有无数关于巫术的传说。现做简单摘录。“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2]赭鞭就是现在所说的巫师的魔杖,只要鞭到的草木,就能区分药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