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贵生 《民俗研究》2011,(4):199-209
花儿会是花儿民众主体共同拥有和相互适应的主位语义场,与行政、商业、学术等外层话语体系构成的客位语义场相对而言,是由歌声、歌者、歌场三大元素即时组成的一种文化生态结构。花儿会所营构的文化空间,滋养和保持了生命的野性,调适了文化心理的健康平衡,使人找寻到终极精神归依,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块不可或缺的精神牧园。  相似文献   

2.
“花儿”歌手,通俗地讲就是在“花儿”演唱上具有一定的天赋或造诣的人。“花儿”歌手这个概念对于确认“花儿”演唱者的身份是很宽泛、很笼统的。有的人唱花儿只是出于自得其乐与情感宣泄;有的人唱“花儿”则出于职业需要,那是他谋生的手段。如果从演唱者的身份上进行更细致的划分,那么便产生了民众“花儿”歌手与专职“花儿”歌手之别。民众“花儿”歌手,即在某些特定空间、时间里以自娱、会友为目的进行“花儿”演唱的歌手。他们通常是生活在乡村的农民,目前也有一部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民工和极少数市民中的“花儿”爱好者。因此,将民众…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广泛传唱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盛行于甘肃临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的莲花山一带。“花儿”,又称“少年”,属“山曲”、“野曲”,曲调或昂扬激越,或婉约悠扬,是绽放在人们心头的一朵心花。 “花儿”的历史久远。像其他少数民族、边远地域的民歌一样,“花儿会”也与庙会紧密结合,融宗教、文化、商贸于一体,十分繁盛。据莲花山“花儿会”调查组调查,“在方圆一二百里范围内,共有74场花儿会,每年自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一处接一处,一场接一场。五六月份最多,十月初一方告结束,时…  相似文献   

4.
<正>河湟“花儿”和河湟民族民间射箭活动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唇齿相依的孪生兄妹,射箭没有了“花儿”和“拉伊”的陪伴,就像歌唱缺少了乐器的伴奏,有了激情四射的射箭,使“花儿”和“拉伊”长上了飞翔的翅膀。河湟地区的民族民间射箭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有地理标志的,这个地理标志首先表现在河湟地区的地域自然特征和历史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白晓霞 《丝绸之路》2013,(20):40-42
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英雄认同、和平愿望、价值追求,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满足了民众多方面的信仰需求,也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村落史的记忆过程。传说的文化功能与民众传承心理紧密胶合、互为支撑,在这个意义上,传说不仅仅是神圣性的,更是世俗性的,甚至带有某种些微的历史气息,立体综合地表达出了一种地方文化的鲜活面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杨 健)6月26日,2017中国·青海第八届老爷山“花儿”会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幕. 本届“花儿”会活动分“花儿北川魅力大通”“绚丽北川多彩大通”“唯美北川古韵大通”“风采北川相约大通”四大板块,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老爷山上刺玫花“花儿”新秀大奖赛、原生态“花儿”演唱会、河湟皮影优秀剧目展演、老爷山朝山盛会等11项活动.  相似文献   

7.
花儿,属于民歌的范畴。民歌是在甘、青、宁地区民间传唱的一种歌曲,叫法有几种,名字都带有山歌情趣。花儿,亦称“少年”,也叫“野花儿”、“大山歌”、“山歌”、“野曲”,是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和栽培的艺术之花。它既是一种民间文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充满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六盘山花儿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9.
张美丽  任义国 《沧桑》2010,(4):42-43,100
传说是民众的集体记忆,是信仰的显性表征和"思想史"的一部分。作为关公的出生地,运城当地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关公传说。笔者将这些传说分为关公诞生传说、斩恶霸传说、显灵传说和风物传说。本文从民俗学视角,对传说的类型及其传说得以流传的动力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花儿”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历来深受汉、回、土、藏等各族人民的喜爱。她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在大通这片高天厚土上,说起“花儿”,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五六岁孩童都会唱两句。近年来,在县文化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花儿”的演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各地“花儿”会,各族“花儿”歌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每逢春夏,田野里,山坡上“花儿”  相似文献   

11.
市场呼唤“花儿“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青海的百科全书,它发展的轨迹,客观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它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时代的独特性。因此,抓住历史机遇,努力打造“花儿”品牌,全力推动“花儿”走向市场,逐步形成产业,从而为青海的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是“花儿”学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花儿”产业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花儿”学要找准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坐标。“花儿”研究要引导“花儿”发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花儿”学不仅包括理论研究,而且有“花儿”的演唱与发展,应是一个稳定、完整、科学的体系。几次“花儿”研究热表明,每一次的“花…  相似文献   

12.
柯杨 《民俗研究》2001,(2):44-60
在中国甘肃省东南部洮河流域的临潭、卓尼、岷县、康乐、临洮等县的汉、藏、回三个民族中,长期流传着一种被称为“洮岷花儿”的山歌。这种山歌,大约萌生于明代初期(公元1370年前后),至今已有630年的历史。当地众多的农民,除了平常田间劳作、山坡放牧时偶尔即兴歌唱外,还在传统的、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上,自发地举行大规模的山歌竞唱活动。花儿会的会场,  相似文献   

13.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上经常性移民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传说本无足轻重。但是在近代以来,洪洞大槐树却成为众多人士心目中的家园象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民国初年以来,洪洞地方士绅通过修建洪洞大槐树遗址、出版印行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宣传书籍等方式,对洪洞地方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的彰显。洪洞地方士绅的努力不仅为民众提供了得到官方正统意识承认的身世参考,为民众自我身份认同的回归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得洪洞大槐树这一物象成为众望所归的心灵寄托与精神皈依。  相似文献   

15.
魏泉 《民俗研究》2013,(3):136-143
都市传说是考察上海文化模式变迁、承继与特征的重要视角。“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上海延安路高架的“九龙柱”是流行甚广的上海都市传说。其他都市传说,如“放白鸽”、“仙人跳”与“钓鱼执法”,为财辛苦为财忙的“消失的搭车客”,关于旗袍、假领子和老克腊的传说,也得以辑录、整理和分类。这些传说的传布、演变,被阐释为急剧社会变迁中社会风气的文化再生产。上海都市传说传达的文化意蕴在于,精致、派头与物欲紧密勾连,绩效主义、事功主义和物质主义与传统信仰交融且使后者祛魅。  相似文献   

16.
姚春敏 《沧桑》2009,(4):153-155
“周仓沟”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深涧,它的名字来自于晋南长期流传的民间传说。传说的主题是周仓盗盐,并公开与国家进行抗争。传说是一种集体记忆,透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历史中晋南民众对私盐问题的价值取向,以及他们潜意识里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张家川“花儿”是我国世界级非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独具特色,成为地域标志性民歌。文章在对张家川“花儿”深入调查基础上,就其传承与保护中由于“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时代挑战和生存困境等问题加以梳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作者认为,活态传承与自我革新、产业转化与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公众文化自觉是改善张家川“花儿”传承与保护困境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8.
郭凌燕 《民俗研究》2013,(6):127-135
进入农历七月,陆丰大部分地区便进入了“鬼月”,整个“鬼月”,各地会举行一系列普遍而盛大的仪式,以普度孤魂野鬼。在长期而反复的仪式展演中,鬼节成为区域民众的一种集体记忆,表达着他们的悲悯情感和地域认同观念,并在整体上形塑了他们的地域性格,进而对地域社会的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民间信仰氛围浓厚的陆丰地区的一种“标志性文化”。鬼节之盛,固然与民间信仰神秘的“后台”有着莫大的关联,但节El本身所蕴含的区域历史与民众情感却应该是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苍莽的西北高原,旅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经验:远行困乏苦寂之时,一曲突然而发的高亢悠扬、深沉苍凉的“花儿”,会如焦渴之时的一瓢清泉水,饮之沁心,品之提神,倏觉精神抖擞,一切烦忧便化解为身外的烟云了。不了解“花儿”,就不了解中国的大西北。这话说得并不夸张。不了解“花儿”,你便少了一个了解大西北风俗民情和高原人气质、才情的窗口。“花儿”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西北高原民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花儿”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宠爱,几乎是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对在黄河、洮河的陡浪上疾行的勇敢的筏子客,“花儿”…  相似文献   

20.
“花儿”,是流行在祖国大西北的一种山野民歌,也是整个西部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歌.西北“花儿”就其流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格律、不同特色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太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