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经济和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总体差距 大,发展水平低。为此,今后青海的小康建设,必须抓住各种历史性发展机遇,突出发展经济这一工作重点,正确处理 好“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农村小康与城镇化、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面对西部大开发给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青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新的要求,我省确立了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基础文化。因此,我省群众文化的发展要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即将开始的大发展和青海将开展的跨越式发展及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需要。 一、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发录 《攀登》2002,21(4):84-88
青海东部地区除西宁市和海东地区之外,还包括共和、贵德、尖扎、祁连、海晏、门源等县。发展东部核心经济区具有许多突出优势,有必要作为青海核心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优先发展。主要是通过实施产业拉动、优先开放、以城带乡等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构建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现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青海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实、经济资源和环境的特点,借西部大开发之机,大力发展青海区域经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把失业保障与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结合起来,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的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5.
马丽雅 《攀登》2013,32(4):122-128
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青海省人口和城镇的密集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打造若干个具备现代城市形态的中小城市,有利于加速人口、产业集聚,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推动青海"四个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青海东部城市群是促进青海东部及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型城市群建设的实际探索。为了提升城市的竞争实力,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更加需要及早进行品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勇 《攀登》2012,(5):67-73
当前,青海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快速推进时期,区域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对增强青海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省(区)的一部分。面积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民族以藏族为主,还有汉、回、土、蒙古、撤技、门巴、哈巴等十多种。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仅青海和西藏二省(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1%,而西藏藏族人口比例高达95.5%。青藏高原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地广人稀的地理区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面积超过青藏高原总面积的20%,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世界屋脊”。这里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大…  相似文献   

8.
吴焕新 《攀登》2006,25(6):92-9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和区域人口转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理论及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发展历程和特征;从资源环境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应遵循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全面深刻认识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特征,加强循环经济“三大体系”建设,以全面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维新 《攀登》2000,(2):11-1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面,这是由西部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所决定的。从青海所处自然位置及其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地位看,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要加快青海生态大省建设,落实生态建设规划,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突出江河源头治理,加快植被恢复。同时制定措施,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市志人口卷编写中应突出的几个问题晏源源城市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联合国将各国达到2万人以上的地点都视为城市,而城市规模通常又是以城市人口总量来表示的。1983年国务院颁布...  相似文献   

11.
清代北京地区人口的区域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所谓人口的区域构成是指各局部区域的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或谓区域总人口由哪些局部区域的人口组成。它与人口的劳动构成和民族构成等一样,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中,弄清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区人  相似文献   

12.
王清亮 《攀登》2000,(3):50-55
格尔木以其优势资源和战略地位在青海、乃至整个西部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充分认识格尔木地区开发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对格尔木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定位,以工业为主,贸易为辅,以建设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为契机,建立招商引资新机制,发展向外型经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调整现有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李广斌 《攀登》2012,(5):94-97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组织,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对寺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青海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本文在总结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寺院社会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寺院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明 《攀登》2000,19(5):69-71
改善青海生态环境.不仅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保持青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对维持长江、黄河区域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青海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生态观念意识;对症下药,实施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须找准切入点——谈甘肃旅游开发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正向我们走来 ,而旅游业则因其具有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效 ,理所当然地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找准和抓住切入点 ,才能在实践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在西部大开发中 ,甘肃旅游开发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们认为 ,当务之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步伐 ,争取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变落后状况甘肃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然而多年来旅游产业规模小 ,经济地位低(1998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倒数第三位 ,仅高于宁夏、青海) ,其中一个不利的因…  相似文献   

16.
卢海 《攀登》2000,19(4):93-9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支持。做好青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立足省情,注重青海实际,突出地区特点和多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21,40(4)
区域作为国家宏观政策落实的主要载体,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塑造新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关键影响。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认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发展基础,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绿色为发展载体,以区域协调为发展途径,以全面开放扩大发展空间,以促进要素流动激发发展活力,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发展保障的经济运行集合体。而区域属性则通过主观能动性、空间要素性、空间叠加性及空间级差性来作用于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对区域系统造成影响。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绿色发展体系、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现代化全面开放体系、现代化市场体系及现代化经济体制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其实证方法可采用综合指数等多种计量方法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双  周锐  高峻 《人文地理》2020,35(4):130-138
开展城市群人口流动研究对促进区域人口有序流动和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运用GIS空间统计和K-shell分解等方法,从人口流动总量、位序、时序和网络层级等方面,对我国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春运期间大规模的“返乡流”和“返城流”呈现明显的对称性,并分别于除夕和第一个工作日达到最高峰。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上海、苏州、杭州等为劳动力输入型城市,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盐城、安庆和滁州等为劳动力输出型城市。③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其中上海和杭州是人口辐射核心城市,上海-合肥、上海-南京、上海-杭州等是人口流动的主体路径;空间上东部-西部横向人口流动最为频繁,大体呈现“Z”字形。  相似文献   

19.
吾轩 《成都文物》2005,(4):51-51
我国56个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旗、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总人口63万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十个省(区)。其中除福建省外,其余九省(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在西部和边疆地区的86个县(旗、市)、238个乡(镇)、晰行政村。有16个民族在边境沿线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相似文献   

20.
多杰才让 《攀登》2001,20(1):77-80
青海农业在特定气候环境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适宜“冷凉性”气候的青海高原特色农业,形成区域优势和名特优产品,是新时期发展青海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而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是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