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博物馆数字化的科普平台,加强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能力,促进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播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工作将介绍其构建方法:采用全景拍摄、三维扫描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对博物馆建筑的内外景、重点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构建虚拟的历史遗迹遗存、网上博物馆,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参观服务;采用二维码、电子标签、混合定位等技术,为现场观众提供自助音视频文化科普导览服务;策划制作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反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4D影视科普作品及建设面向普通观众开放的博物馆4D动感影厅工程播放系统,以此构建博物馆数字化科普平台。  相似文献   

2.
泽文简介该文是日本母青综合研究所和文化空间研究所于1987年以全国4000余个博物馆、因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调查统计而形成的一个分析报告。它刊登在《Museum Data》(《博物馆情报》)季刊第三辑上,作为专题向读者提供的。目的是为从事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对日本全国博物馆园的总体现状有所了解,通过了解来把握  相似文献   

3.
伴随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当代博物馆展陈在博物馆建筑、展厅以及装饰细部等陈列元素上体现出鲜明的隐喻特征。这些充满象征与暗示的元素综合生成了博物馆的个性空间,成为博物馆表达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构建视觉文化的重要端口。当代博物馆借助隐喻的视觉文化来塑造观众的"看"进而实现对观众的引导与塑造。因此,研究展陈中的隐喻对于探讨当代博物馆的展陈理念以及背后的文化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博物馆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博物馆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指出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博物馆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法人制度是实现博物馆依法治理和顺利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博物馆虽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制度,但在运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理论上讲,博物馆章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博物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也是公平、自由、秩序价值在博物馆的集中体现,更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确立博物馆章程制度是解决博物馆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着力点和抓手,推进博物馆章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将使新形势下的博物馆管理体制机制得以创新,从而引导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博物馆是致力于和谐社会发展的使命。本文从博物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博物馆在致力于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和谐博物馆的构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又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围绕"什么是和谐博物馆"、"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博物馆"、"怎样构建和谐博物馆"等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观测点、多角度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和体系上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博物馆管理办法》《藏品管理办法》以及《博物馆条例》等规章制度,用于指导日常藏品管理工作。如今,在新的发展契机下,为了全面提升和优化博物馆结构,构建现代博物馆体系,各大博物馆开始从藏品管理的基础工作着手,不断提升管理品质,提高藏品的保管水平。结合实际工作,博物馆可以从藏品档案管理、藏品库房管理和藏品管理员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实现博物馆发展的新阶段,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贯彻加强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以构建博物馆档案资源体系为目标,审视博物馆档案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博物馆档案资源体系整合后的框架模式、构建原则,并探讨博物馆档案资源体系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变革,博物馆在传承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现状及自身资源进行分析,利用立体化的开发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博物馆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激活自身能量,融入社会资源,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让博物馆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丰厚的利润回报,是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旅游业的又一发展动力源。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休闲场所,具有开发会展旅游的先天优势,但大多数博物馆忽视了正在快速成长的会展旅游市场。本文通过中国丝绸博物馆参与杭州西湖博览会这一案例,首先对两者进行了一个总体的介绍,然后分别就博物馆和会展旅游提出了双赢策略,尝试运用营销策略来发展博物馆事业,同时构建了一个双赢效果评估模型,以此对两者的双赢效果进行一个定量的分析,旨在为21世纪我国博物馆与会展旅游的持续、1建康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希望借此推动国内博物馆界、会展界和旅游界对两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实体展览的重要补充,博物馆主题展览网将会最大程度满足各层次观众的参观需求,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文化教育的职能。本文通过对门户网站中展览模块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用CMS系统构建博物馆主题展览网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并以皇家珍宝专题网为例,阐述了用CMS系统构建博物馆主题展览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苗岭 《东南文化》2022,(2):163-168
博物馆新媒体展示通过对科技的创新应用,实现由物质化向非物质化方向的转变,成为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的趋势。情感化设计体系的构建研究可以使博物馆新媒体展示更为精准地捕捉观众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博物馆新媒体展示的情感化设计可以合理利用技术优势推进我国博物馆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观众的本能、行为、反思以及表达,并且通过情感共鸣在时间和空间等多层面使展览对观众的影响不断延展,从而赋予博物馆展览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卓越绩效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模式。作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消费的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有着切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博物馆构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发挥领导者作用,为博物馆构筑科学的发展战略,了解顾客与市场,挖掘与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开展绩效测量等方面进行构建,以此提升博物馆质量,实现博物馆卓越绩效。  相似文献   

14.
让文物"活起来"是近年来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强调文化遗产的社会利用,是新博物馆学在中国博物馆的本地化实践之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值得审视与反思的问题。"活起来"的内涵其实是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近代博物馆需要向现代博物馆转型,在"知识性""公共性"与"体验性"三个维度上与社会构建一种新的互动关系。这种新关系的构建在展览实践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四种策展思维方式的转变来改变博物馆的社会表达方式,包括以"文化诠释"为视角丰富展览的叙事性、以"空间经验"为中心充盈展览的体验性、关注"复数性"激发公众的主体性以及联系"当代经验"构建展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博物馆原有的展出和教育格局,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文化”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疫情的持续,线上展览已经是博物馆文化展出的唯一途径。国内数千家博物馆的两千多项网上展览,以其多样化的内容和新颖的手段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民覆盖以及汹涌的文化消费潮的到来,我国文化相关部门几年间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明确鼓励虚拟博物馆的建设,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展陈数据库。由此,线上展览方兴未艾,不仅是博物馆数字化程度的“标配”,更是博物馆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6.
《民俗研究》2021,(5):31-38
日本《社会教育法》把博物馆定性为教育机构,《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的正式职员需要有"学艺员"国家资格。日本高校设置几十年的"学艺员资格"课程,构建了文化财(文化遗产)专业的基础。概览日本文化财学科从构建本科教育到更高层次人才教育的变迁,为构建我国高校非遗教育提供参照和反思。非遗教育课程构建的多学科化、高层次化是一种倾向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郭晓瑛 《丝绸之路》2011,(22):108-109
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开拓创新、转变观念,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以推动地方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播和教育已成为一件切实可行的事情。作为一个具有传播教育功能的机构,不少博物馆也适时地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并对外开放。我们登录www.google.com搜索引擎,键入“博物馆”这一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上百个中国博物馆网站。而通过前几年对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和讨论,也针对诸如博物馆网站的性质、功能、技术构建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实践和学术双重意义的理论成果。但是,博物馆网站的建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其依据是什么?博物馆网站建设对于博物馆本身以及整个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与解答。  相似文献   

19.
李林  陈钰彬 《东南文化》2019,(1):102-108
在文化复兴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密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也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致力于推动国际文化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国际性临时展览自身具有特殊性,目前存在博物馆未能帮助观众构建背景知识、展览难以构建有利于观众认知的文化语境、展览呈现方式无法激励观众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因此应该通过系统的阐释方法将陌生的异域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效传播。博物馆跨文化阐释有三种方法:思维转化、语境构建与互动交流。同时,跨文化阐释在帮助公众构建新的认知模式、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以及增强公众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构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愈加重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如何搞好搞活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览意义重大,而博物馆场所精神的构建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场所精神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渗透力,通过正确认识场所的特性,合理地组织场所的物质空间,建立起人与场所的关联,便可实现博物馆展陈空间从物质空间向精神场所的转化,这样所构建的场所精神就对实践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通过意识营造和巧妙的设计让历史文物激发起参观者的兴趣、方向感和认同感,进而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