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与乐是戏曲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时期文乐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戏曲从业者与赏剧者间的大讨论。明代戏曲文乐关系以“沈汤之争”与魏良辅戏曲改革为主线,逐步由“填词入曲”向“依字行腔”变化发展。明代以来对戏曲文乐关系的研究,既有戏曲理论的探讨,也有戏曲表演的实践,在有关研究中,诸多关于戏曲创作、戏曲美学的表述,其核心本质也是关于戏曲文与乐的观点与讨论。受明代戏曲史料、“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及记录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当下我们无法真正还原明代戏曲,但从作品入手,通过分析文乐关系进而理清当时的戏曲发展脉络,对研究明代戏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是我国戏曲发源地,享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称。山西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有力佐证莫过于留在民间或埋在地下的有关戏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众多戏曲文物中墓葬戏曲砖雕就是其中极富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戴婷 《沧桑》2009,(1):246-247
戏曲在中国是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丰富的故事、优美的唱腔早已深入人心。多少艺术家受到戏曲文化的影响,把自己所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人物,塑造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使戏曲舞台上长久地存留了那么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中国传统戏曲的娱乐性便不可回避地根植其中。一方面,戏曲在形成之初便具有了先天的娱乐因素;男一方面,在戏曲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市民经济的发展与大众对通俗文化的迫切需要,也促进了戏曲的娱乐作用的发展。娱乐性便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第一特性。  相似文献   

4.
地域戏曲生态在文化习俗的主导下呈现出特有的区域特质,明末清初常州戏曲在繁荣商品经济的支撑下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人文的兴盛为戏曲提供了足够文化储备的同时,也促成了戏曲雅正特色的形成。同时,文质相倚的风俗指向也造成了区域内外戏曲表现的统一与分化。  相似文献   

5.
乔方悦 《中国地方志》2023,(1):15-23+124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古代方志编纂中并未为修志者所重视。古代方志中的戏曲史料依附于社会民俗活动存在,民国时期开始形成独立篇目,逐渐被修志者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编纂戏曲志,其目的是为全面、系统地记录与整理各地有价值的戏曲资料。现有的两类当代戏曲志因记述内容侧重不同而在体例上有所区别,在编纂方法上继承传统,体裁完备,同时合理运用图片载体保存戏曲表演影像。当代戏曲志所记内容为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戏曲发展状况提供了途径,拓宽戏曲史的研究界限,对戏曲发展的整体过程建立起更为生动、立体的认识,同时也为专业志的编纂提供体例和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姜鸿文 《神州》2013,(11):217
中国戏曲舞美的发展乃至中国戏剧舞美的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深厚的艺术传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是维系其生存的命脉体系。发展戏曲舞美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出发。传统戏曲舞美形式与戏曲艺术整体密切相联,无视戏曲整体的艺术特征无异于取消戏曲艺术本身。在现代戏曲中作为表情达意的视觉因素,文学描写、形体动作不能取代舞台美术的独特视觉表现功能,因此,现代戏曲舞美设计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探究传统戏曲舞台的时空表现。  相似文献   

7.
卜德山 《神州》2020,(4):71-71
在戏曲表演中塑造艺术形象能够突出演员的表演能力、舞台感染力和生活经验,良好的戏曲表演技巧不仅能完整的表达出戏曲人物情感,还能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升华艺术价值,使观众有全新的体验。本文分析了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能力,提出了运用戏曲表演技巧塑造艺术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晨 《沧桑》2009,(5):222-223
明代随着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繁荣,戏曲理论批评经过理论批评家们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渔《闲情偶寄》的"曲话"部分是此时极有分量的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在大量戏曲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戏曲理论,组织周密,条理清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一部最完备最系统的戏曲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9.
光辉曲折的历程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年记︹续︺钧瓷〔三〕戏曲学学科的建立与总体构架50年代,张庚就领导和参加了戏曲史论与现状的研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精辟总结概括了戏曲科研的5个层面,即戏曲资料、戏曲志书集成、戏曲史、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这之中...  相似文献   

10.
张秀梅 《神州》2020,(1):48-48
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作为着手点,对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当代服装设计上所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进行分析,结合当代服装设计理念,探究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得知,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当代服装设计水平,需要我国广大设计人员对传统戏剧腐蚀元素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常鹏飞 《丝绸之路》2010,(12):87-88
程式化是中国戏曲非常重要的艺术特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戏曲的舞台艺术语言。本文介绍了程式的概念,并探究了程式成为戏曲舞台艺术语言的原因以及程式在戏曲中的体现,旨在让观众从舞台语言的角度对戏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满族不但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能歌善舞、酷爱戏曲的民族。满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戏曲,在我国的戏曲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戏曲形成于宋金,成熟于元代,持续繁荣于明清,一直延续至今天。中国戏曲的研究历史已达百年,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抵都局限于从戏曲文学的角度作论述。195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有重要价值的戏曲文物在山西、河南等地的发现,以及众多学者自觉地把戏曲文物研究当作学术使命,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面貌焕然一新。山西自宋金杂剧院本诞生之日起,就是戏曲文化十分活跃的地  相似文献   

14.
尚学艳 《神州》2013,(14):232-232
戏曲是中华名族的瑰宝,是中国民族艺术的典型代表。电视是戏曲艺术传播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电视戏曲节目播出频率低,戏曲节目区域化差异明显,戏曲节目呈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电视戏曲节目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节目内容以文艺节目为主,受众局限于戏迷票友,缺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戏曲导演的职责与能力,关乎到一部戏曲舞台作品艺术的综合性。组织各艺术门类融入到戏曲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是戏曲导演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正戏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山西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美誉。戏曲是由人来扮演人物,以人物故事为主线,通过唱念做打表现手法,配以音乐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指出:戏曲"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山西戏曲文明的孕育期  相似文献   

17.
冯先思 《文献》2020,(2):171-192
吴梅、王立承皆为戏曲文献收藏大家,其藏品既多且精。国家图书馆藏吴梅致王立承书札五通,于两家所藏戏曲珍本讨论尤多。彼时吴梅刚刚返回南方,在东南大学任教。二人书札南北往还,涉及戏曲文献的评价、收藏之处颇多,可见当时戏曲文献收集之情形,对民国戏曲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于其关涉戏曲版本之处,略为疏释,于其间戏曲版本相关讨论,或纠其误,或补其缺,并梳理其收藏源流。  相似文献   

18.
曹运福 《神州》2020,(5):57-57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戏曲表演的过程中,要想为观众展示出更加良好的形象,必须要对演出的样式进行巧妙的构思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传统戏曲赋予全新的生命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戏曲导演对演出样式的指导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为戏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清代戏曲评点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近百年来,清代戏曲评点研究蔚为大观:金批《西厢》专题研究一领风骚,研究者从人物性格论、戏剧情节结构论、价值论、创作论等视角深入挖掘金批《西厢》中所蕴含的戏曲理论遗产,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戏曲批评体系提供重要借鉴。其它清代戏曲评点本之研究也在尴尬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凸显出三个重要研究视角:女性批评、学科交叉研究和社会一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20.
姚华通过大力弘扬戏曲的"俗"性所带来的社会教化作用,来放大戏曲的社会价值,从而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其戏曲理论中的"真",主要包括"真情"与"真事"两个层面,所谓"真情",是指戏曲要抒发真情实感,而"真事"则涵盖了相应的两层含义:一是戏曲中自然景物描摹的逼真;二是戏曲所叙之事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