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勇 《丝绸之路》2009,(22):83-85
阿拉伯语与维吾尔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看似相同,但这两种语言无论在字母、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阿拉伯语对维吾尔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维吾尔语也正是在这种影响下不断变革、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对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的字母及语音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字母和语音的内在区别。  相似文献   

2.
邵笑 《神州》2013,(11):174
莫言的小说语言具有杂语性,这是莫言小说创作的一个明显的艺术特征。就叙述语言而言,传统的作者叙事具有权威话语的一元性,而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就具有一种对话性,从而打破了作者话语权威意志主导的一元世界。本文试从词汇、句式等方面出发,分析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在词汇、结构、语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加大了英汉翻译的难度,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全面、仔细斟酌。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的共通点和异点,对阅读翻译的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禁忌语和委婉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存在,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为语言带来了含蓄诙谐的因素,然而这样一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长期以来却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试从民族性、地域性和集团性三个方面对禁忌语和委婉语进行了阐释,并试分析了这三个因素对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一书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文章采用邵敬敏这一词汇说,把词汇的范围缩小到“词汇的主体”--单词来进行调查研究,不涉及熟语和专用短语。方言词汇之所以被称作方言词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词汇和普通话不同,两者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文章基于对山西左云县方言词汇的调查记录,把左云县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了比较,并且得出了山西左云县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在音节结构,构词,词义三个方面的差异,尝试发现总结左云县方言词汇的特点,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李丽芳 《神州》2012,(11):81-81
短文改错是集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试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评价与校正的能力以及对词汇、语法和语篇三要素的把握能力。而高一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短文改错很少,因此这种题型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做好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李宏强 《旅游纵览》2013,(6):311-31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架构策略,它影响着语篇的生成与理解。本文从隐喻对语篇的语体特征、衔接与连贯以及整个语篇的理解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隐喻建构语篇的功能。一、理论背景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在有限条件下使用的非常规语言。隐喻是语言和思想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构成常规理性认知活动的概念系统。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思维、行为之中。Lakoff认  相似文献   

8.
祁乐瑛 《丝绸之路》2010,(18):67-69
笔者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40名年龄21.23±1.34岁、操安多藏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藏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安多藏语与汉语双字词的词汇有通达现象:其一,当安多藏语双字词与汉语词词义相同时,做出正确判断的反应时快于词义不同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当安多藏语双字词与汉语词词义相同时,做出错误判断的反应时长于词义不同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二,不同性别学生安多藏语双字词与汉语词汇通达的反应时差异达到边际显著。  相似文献   

9.
台湾现在约有30多万人的母语是南岛语系的语言。台湾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一脉相承,台湾的南岛语来自大陆。小黑人也曾在台湾分布,是台湾最早的居民。现代南岛语除了十进位数词以外,至少还有两种不同进位的数词。台湾和玻利尼西亚的十进位数词都是后起的。大陆的黎语和仡央语保留着南岛语的十进位数词,这表明它们与南岛语在大陆曾有过密切的接触。  相似文献   

10.
张波 《神州》2012,(11):135-135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记忆始终是一大重点和难点。任何语言的词汇在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各种语言所需要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发展。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对语言输入内容的理解能力就越强。很多高中生也在为英语的词汇记忆而苦恼。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词汇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加强高中荚语词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朱晶  孙哲 《神州》2013,(15):158-158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颜色打交道,中西文化中表示各种颜色的词汇体现了英汉两种文化中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都被赋予不同的情感,而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只有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真正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  相似文献   

12.
王培生  马雪艳  李静 《攀登》2003,22(3):42-45
运用实证调查与分析的方法,以家庭环境语言行为为切入点,剖析环境中主体“语言接触”的特征及规律,研究社会应用语言学原理对中国语言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以促进语学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代中国文化与中亚、西亚、波斯,甚至古希腊、罗马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况、起源和交通路线等,以及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接触,论述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各国在宗教方面的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语语篇讲究形合,汉语语篇讲究意合,两种语言在联句成篇上的明显差异导致英汉互译不是原文单词与译文单词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动态对译。掌握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更地道地构建译文。  相似文献   

15.
黄萍 《沧桑》2010,(1):207-208
由于英语语篇讲究形合,汉语语篇讲究意合,两种语言在联句成篇上的明显差异导致英汉互译不是原文单词与译文单词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动态对译。掌握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更地道地构建译文。  相似文献   

16.
《和名类聚抄》是日本最早的分类体汉和词典(大约成书于公元934年)。这部巨著凝聚了当时词汇的日语读音——"和训",是日本对中国语言文化吸收的活化石。"此间(云)"是其中对"和语"读音注记的一种表述方式。本文拟从"此间"的由来和含有"此间"注解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对"此间"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杨金云 《神州》2013,(3):152-152
酒店服务语言,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借助一定的词汇、语调表达思想、感情、意愿,与客人进行交往中比较规范而又比较灵活的工作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酒店服务人员与顾客直接接触,对客服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从语言中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锡伯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语言特征结构整齐、押韵和谐。通过分析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特征,可以了解锡伯族历史、习俗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学习锡伯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李玮璟 《西夏研究》2022,(4):124-127
“■”《番汉合时掌中珠》译为“檎”,读为“余麻”“■”到底指什么水果?本文通过讨论“檎”“朱柰”“频婆果”“苹果”的关系,认为在明代之前,这几种名称没有严格区分,混为一物。我们发现突厥语“阿里马(Alma)”读音、意义与“■”读音及意义完全相同,从该词汇看,西夏语的一些词汇与突厥语词汇有密切的关系,故西夏语中一些词汇可能为外来词汇。外来词汇在对译的过程中受双音节词化的影响,党项人采用音义兼译词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这也为西夏语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媒介的发展,不仅拓展了阅读的途径,也扩宽了创作的方式。视觉诗是利用语言图像化的效果阐发诗意,这种作诗方法不但创新了诗歌创作的途径,并且把语言和图像这两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语图关系更加密切。视觉诗图像化语言阐发诗意的方式类似中国传统题画诗结合诗与画的创作方法,力求达到语图不可分离、相互补充,同时进一步产生语图之外的韵味的效果。视觉诗也是在语图的密切关系中产生审美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视觉诗的语图关系,探析视觉诗的形式应用与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