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狄其安 《沧桑》2011,(6):78-80
《心经》是一部佛教经典经文,我国各个朝代有众多的高僧曾经翻译过这部经文,由此形成十几种不同的汉译版本。而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其中流传最为广泛,影响也最大的一部。本文试图通过对玄奘版《心经》的版本选择、文学意义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究玄奘版《心经》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鸠摩罗什长安译经,对中国佛学的兴盛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度佛学思想体系,影响波及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3.
佛教音乐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方式,两者具有着不可分离的一体化关系,梁慧皎《高僧传》载鸠摩罗什的话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见佛之仪,以歌赞为贵”。佛教音乐传人我国晚于佛教经卷的译入,它向我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佛教化了的西域诸国的中介而进行的,故“佛教——西域音乐”就成为进入我国佛教音乐文化的基本形态和基本模式。从其发展看,可看作三个阶段与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来华传教的西域僧人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在后秦长安时,他与鸠摩罗什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面是对于传教理念的差别。佛陀跋陀罗保持着与统治者的疏离,而鸠摩罗什选择依附于姚秦宫廷。他的这种态度受到致力于佛教独立化的庐山慧远的赞赏,并且在南方佛教界也备受尊敬。作为南朝佛教史家,相比于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皎在《高僧传》中也不掩饰对佛陀跋陀罗的推崇,这一切正是南朝时期中国佛教界的一些代表人物积极寻求精神独立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文化,那就是中华文化。但是,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又有具体的地域性文化。比如,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珠江文化,万泉河文化等。有人说,每一种地域性文化都有自己的开拓者。那就是:黄河文化的开拓者是黄帝,圣哲是孔子;长江文化的开拓者是炎帝,圣哲是屈原;珠江文化的开拓者是舜帝,圣哲是六祖惠能。我同意这种观点,因而,我说,开拓万泉河文化的杰出人物是冼夫人,圣哲是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古琼山五原人)。  相似文献   

6.
刘建树 《丝绸之路》2012,(20):32-34
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印度梵语戏剧主要有两个种类:一类是佛教内容的,一类是非佛教内容的。佛教内容的印度梵语戏剧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播,通过海路传播的主要是以《沙恭达罗》为代表的非佛教内容的梵语戏剧。本文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二者不同的传播路径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磊 《文献》2022,(3):26-40
根据宋代以后的刊本藏经、日本所藏的古写本一切经以及中古时期的佛经音义等多种文献,可观察到整个中古时期《十诵律》的文本结构在不断变化。首先是“毗尼序”在整体文本中位置的游离;其次由于第七诵尼律部分分卷的不同,导致不同系统的藏经本在十诵部分的卷数上产生歧异;又因为不同的藏经本在整体卷数上有六十一和六十两种不同规格,导致一些经本部分卷帙的合并与压缩。从不同系统的藏经本可以窥见中古写本时期《十诵律》在文本结构上的多样性,这些多样的文本形态在宋代刊本藏经出现和流行之后渐趋固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后。佛教传人中国。凉州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佛教传人中国较早且发展迅速的地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贾、僧人等驻足其间。推动了凉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发展。竺法护、昙无谶、鸠摩罗什、玄奘等一批中外高僧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凉州本土也造就了许多佛教高僧,如竺佛念、释智严、释宝云等,他们东来西去,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代中国文化与中亚、西亚、波斯,甚至古希腊、罗马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况、起源和交通路线等,以及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接触,论述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各国在宗教方面的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10.
李灿 《文献》2021,(1):85-102
《贤劫经》是鸠摩罗什不见传于世的三部译作之一,该经的传世本为竺法护所译,而鸠摩罗什译本早在6世纪便已亡佚。本文通过藏汉平行文本、语言等内外部证据,从日本书道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吐鲁番早期写经中比定出两件残片,推定其应该正是早已佚失的鸠摩罗什本《贤劫经》的珍贵遗存。这两件残片也是鸠摩罗什译经研究史上迄今为止仅有的一次佚作重新发现,为研究五世纪佛教史和翻译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西域少数民族在敦煌大量涌现,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而丝绸之路的畅通与丝绸之路贸易的发达则反过来又推动了胡商的规模。敦煌地区唐墓中出土的胡俑。  相似文献   

12.
丝路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对蚕的赞誉。蚕将自己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了人类的织造业。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是一种天然纤维,它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蚕,是蚕蛾的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原产中国北部,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蚕丝,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料,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3.
邹德浩 《丝绸之路》2009,(16):11-1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6月1日宣布在中国设立丝绸之路投资论坛,以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发展,并将首次会议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这个论坛,得到了联合国和中国一些机构的支持。论坛的设立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介永强 《丝绸之路》2009,(6):105-107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来,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丝路佛教文化研究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窟造像得天独厚。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从天山南北到河西走廊,再到关陇地区,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弥山跨谷,星罗棋布,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佛教石窟寺构成了丝绸之路的风景轮廓线,是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寺,对于当前促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庆昌 《收藏家》2010,(5):43-46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乐舞文化,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乐舞文化极为丰富,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中华乐舞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世界其他地域的歌舞元素,又显得那么自然融洽,这正是中华乐舞经各族乐舞相互交流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1日至3日,由甘肃省博物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8月1日,会议在甘肃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开幕。开幕式之后,紧接着进行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7.
刘博 《丝绸之路》2009,(14):54-56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大动脉,它的文化意义深远。本文着重从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看今天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的发展及其演变.对现在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六大石窟中修建较早的具中国化特色的一座石窟。本文将这一石窟放在中国佛教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上 ,探讨了它的建窟时间、艺术特色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0月,隶属于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古城西安。是丝绸之路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交流的非营利性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0月,隶属于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古城西安。是丝绸之路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交流的非营利性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