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现存的清代苏州鱼鳞册有些记录了业户、佃户的信息,佃户栏填写的内容分别为"自"、姓名、空白三类,学界对此理解分歧严重。有学者认为,业佃并录反映了官府对佃户产权的认可。"自"指底面分离、业主自有田面;佃户栏空白指底面合一、承租佃户经常更换;佃户栏标有姓名意指业佃分别拥有田底田面权。由此推论,清初江南底面分离现象普遍,地权极为分散,租佃关系不发达,不具有地主制经济的特征。其实,苏州的一些鱼鳞册也有不记录佃户的。业佃并录意指"一田二主"的认识缺乏充分依据,论证逻辑存在问题。对道光年间鱼鳞册地权流动的考察表明,业户、佃户共同记载的田块并不能体现出田面田的特点。这一时期,在城地主占有苏州城附近村庄一半以上的耕地,租佃关系发达,租佃关系变动频繁,同时,租佃期限长期化,显示出租佃关系相对固定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乾清宫旧藏石鼓文和相关的御制诗文,梳理出弘历传拓石鼓、考证鼓文和新编,重刻石鼓几件史事。说明他本人对石鼓怀有浓厚兴趣,奉之为"千秋法物",同时他也从石鼓得到启发,一再阐明"述古兴贤"、"述古传今"、"重道崇文"的文治思想,并提出了保护、重刻和异地放置石鼓的具体办法。由此也推动了乾嘉考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石鼓的流传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据文献记载,石鼓在唐代初年出土于陈仓,即今陕西宝鸡。此地有石鼓山石鼓寺,或许是当时石鼓的具体出土地点。另有文献记石鼓出土于风翔三畴原(今陕西凤翔之  相似文献   

4.
抱鼓石     
《民俗研究》2009,(3):F0003-F0003
旧时深宅大院门口往往要摆放一对石鼓,分置大门两旁。形式简单的底座上托一石鼓,复杂的则在底座和石鼓上雕刻吉祥纹样,或花卉,或人物,也有在石鼓上再雕一顽皮嬉戏的小狮子等等。门口陈放石鼓含义何在?  相似文献   

5.
石鼓唐初出土于陈仓,至今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自出土以来,人们就一直围绕其制作缘由、制作时代、字体、石鼓诗的性质、训释句读等展开讨论,特别是石鼓文的时代是所有纷争中的焦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6.
袁玉生 《陕西史志》2004,(2):37-37,42
我国传世的石刻文字,以刻于秦石鼓的《石鼓文》为最早,为东周时期秦韵刻石。而宝鸡正是秦石鼓的故乡。秦石鼓为10个形似大鼓的刻石,石鼓呈馒头形,这是古代石刻中仅见的一例。其石质为花岗岩,颇为坚硬。秦石鼓的具体诞生时代,有好几种说法,但其是秦物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时当周平王元年(前770)。  相似文献   

7.
阎敏 《文博》2007,(6):65-67
一、石鼓的流传   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刘乾坤  徐献 《旅游》2003,(3):2-4
从阿坝高原奔流而下的岷江,与从云南石鼓那万重大山之中执着转弯北上的金沙江合而为一,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江——长江,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畔,巍然屹立着一座有着1450余年历史的古老城镇——李庄。  相似文献   

9.
冀中定县租佃关系,为近代中国农村尤其是民国时期华北平原租佃问题提供了重要例证。总体而言,在中共革命之前,租佃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地纯粹的出租地主很少,相应地,纯佃户也不多见。由此观之,传统看法以为农村土地关系主要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租佃关系,显属偏执之论。不过,如果因此转而认为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则是另一种极端之见。事实上,纯佃户较少并不意味着租佃关系所涉及的总体范围也较小,非纯粹的出租与租种户的比例相当之大,租佃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普通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地租形态而言,无论是分成地租还是定额地租,地租率都没有明显的变动,即便考虑荒歉、折成、价格等因素,也不足以说明地租率会因之有明显的提高或下降,所谓地租过高或过低都不切合实际。至于主佃关系,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比较缓和,地主欺压佃户之事并不多见,但如果反将佃户说成是顽劣刁民也是极端的理解,无论对哪一方都不可妖魔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对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社会氛圈和习俗的分析、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的考察四个方面,对石鼓制作年代作进一步考证,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或略晚些时侯)秦人崇拜“若石”(即陨石)、祭奠先祖而作并刻诗。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术界关于从宋至清佃户、奴婢、雇工人在法律上身份的讨论(日)丹乔二原作冯佐哲编译[编者按:最近日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教授丹乔二先生在《松村润古稀纪念─—清代史论丛》(汲古书院,1994年3月出版)一书中发表了《有关从宋至清的佃户、奴婢、雇工人在法律...  相似文献   

12.
简述《石鼓》北宋三拓本的发现、流传及各翻印本的情况;评徐宝贵《石鼓三种北宋拓本外又一北宋拓本之发现》一之误。  相似文献   

13.
玉龙春色     
石鼓展开祖国绚丽多采的地图,移目唐古拉山脉的长江源头,循流南下,至横断山,陡然一个一百三十多度的大拐弯,折向东北,跳出一个巨大的V字——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V字的尖端,是个玲珑的小镇子,因在靠镇的江滨立有一面厚二尺、直径达四尺五寸的古老的石鼓,故而得名石鼓镇。相传,这面光滑浑圆的石鼓,立于蜀汉年间。诸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高度文学艺术性的产生,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的社会氛围、文化背景,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等四个方面进行新的考证、分析,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前747年)秦人崇拜"若石"(陨石)、祭奠鬼神天帝而作,制鼓与刻诗可能并非同一年代;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15.
石鼓是我国最古的石刻,在十块巨石上刻了十首诗,用大篆写成。据最近研究是公元前374年秦献公时作品。诗内所记是周王派使者到秦,秦公到湃河一带去游猎的情况。石鼓从七世纪时在今陕西省的凤翔县出土后,  相似文献   

16.
四、石鼓遗文及拓本、摹本、刻本、善本、影印本唐初石鼓初出,虽岁久讹阙,然遗迹尚有可观。但唐人得亲睹秦郊石鼓及其文字者不多,所述多据拓印。“拓石之事,未识始于何时。”“自汉至晋中叶,尚无拓墨之法”,逮六朝隋唐始盛临摹。《钟鼎篆韵》云:“唐初始有以楮拓碑碣为墨本者,东巡之石,偃师之槃,岐阳之鼓,延陵季子之墓,篆石泐而墨传”。最早见录于载籍的陈仓猎碣纪事,  相似文献   

17.
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①"虞(虞世南)、褚(褚遂良)、欧阳(欧阳询)共称妙墨。"②杜甫作《李潮八分小篆歌》,韦应物、韩愈作《石鼓歌》对石鼓文大加歌咏赞扬,其名始大显于世。  相似文献   

18.
蕭離 《文物》1950,(Z1)
雲岡分東、中、西三部分,主要的佛洞共十九個。記者按日人伊东等及梁思成、林徽因兩先生一九三三年調查時所定名號一一巡视,簡述近况如下: 甲、东部一、石鼓洞(東塔洞):倒栽塔一半已被毀去,洞頂刻飾尚完好。佛像無一完整者。石鼓剝蝕,  相似文献   

19.
传说白王是文曲星下凡,从天上带来三支金箭,一面石鼓。白王用一支金箭开创了白国,一支金箭治服了掀起水患的黄龙,一支金箭射穿了美人石,最后只留得一面石鼓。这石鼓只要敲起来,天兵天将就会前来助战。因此白王非常珍视它,早晚擦洗,烧香礼拜,十分虔诚。可是,白王自从打下江山后,日渐沉溺于酒色之中。有些人看到晚年的白王昏庸淫乱,不理国事,便提出劝告,但“说死莲花一枝藕”,怎抵得过爱妃三言两语的枕头风。好些个忠诚志士反被整得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满门抄斩。人们暗地里给这个宠妃取了个绰号叫“搅屎棒”。“搅屎棒”怂恿白王建造享乐宫,大兴  相似文献   

20.
孔林书院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南雄县城120华里的油山镇平林村,在北宋初创办了一所孔林书院。这所书院创办的时间已查明是建隆三年(南汉后主大宝五年)(962)。它是南雄州的第一所书院,也是岭南(广东省)第一所书院。北宋时称天下四大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孔林书院的创办时间仅次于石鼓书院(唐光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鹿洞书院(南唐升元年间,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