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倭五王时代形成了以倭五王为"天子",包括了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南部这一"天下"的"天下观"。与当时中国的"天下观"相比,日本倭五王时代的"天下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对当时日本列岛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4世纪后半叶,封土石室墓开始在日本列岛出现。日本列岛的横穴石室受到了朝鲜半岛的影响。九州地区的古坟是最早导入的。5世纪后半叶,与此不同的新型石室在近畿地方出现,并在此后的日本列岛得到了广泛普及。7世纪,由于薄葬化的推进,小型的横口式石椁墓出现,这代表着古坟文化走向了尾声。江苏连云港的封土石室墓的构造,虽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两地皆有类似之处,但其与中国的砖结构墓葬和朝鲜古坟的关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与日本列岛石室墓的类似,笔者认为是以朝鲜半岛为中介的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来自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为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贡献了文字、文学等文明要素,推动古代王权走向成熟.文字和文学是联系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的纽带,而掌握文字工具的大陆移民又是联系大陆、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文学来考察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之间的关系,是解析日本古代史中一些尚未明确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了解大陆移民在日本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铁传入的两条路线铁最初传入日本列岛,可以认为有两条路线。其一是从中国出发,经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九州北部的路线,这也可以称作是铁传入的主干线。这条来自中国的主干线,又分为从辽东南下的路线和从山东半岛出发经过黄海到达朝鲜半岛的路线。公元前七八世纪的西周末期,随着铁冶炼而兴起于中国中原的铁器文化,大约500年后传播到了日本列岛。战国时代,伴随着燕昭王的扩张政策,燕国的铁器也随之进入辽东。燕国的秦开将军率领攻打东胡的军队远征至朝鲜半岛北部的清川江,嗣后,燕人卫满以平壤为中心,在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建立了…  相似文献   

5.
序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位于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自古以来,朝鲜主要是通过与之毗邻的中国来吸收汉文化的。当时,朝鲜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以通过朝贡这一轴心展开的。在朝鲜人心目中;当时的国际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进行维持的.因而,他们只承认中华思想文明圈.而不知道也不愿意承认世界上还有其他文明圈。在这一文明圈中,中国皇帝起着连接天和人的纽带作用.所以才被人们尊称为天子。十八世纪的朝鲜基本上就是以这种天命观来维持着频繁的朝贡关系的。这种朝贡内容很多,其中有中国皇帝给朝鲜的王位继承者册封王位.让朝鲜…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无疑是日本试图获取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并进而向中国本土扩张的一次具有侵略性质的战争。但在当时的日本,朝野、尤其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体的社会舆论,却普遍认为这是走上文明开化之路的日本与顽固守旧、拒绝现代文明的中国之间的一场有关“文明”的冲突。这一认识的思想资源何在?其内在本质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对福泽谕吉、内村鉴...  相似文献   

7.
正海上丝绸之路关联着古代世界中低纬度的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东至东亚的日本列岛,西达地中海西岸,构成了人类古代海洋文明的空间主体。根据地理空间特质及历史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所关联的区域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东亚板块:包括中国沿海、日本及朝鲜半岛。其中,中国东海与南海沿岸的港口,是东南亚板块进入东亚板块的主要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线各主要文化要素的汇聚之地。东南亚板块:包括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海岛地区。其中,马六甲  相似文献   

8.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影响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如果以这一时期货币的出土资料为依据,研究环东中国海西、北、东三岸地区的陆路交通构成状况.就可以以这些交通道路的走向为依托,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对朝鲜、日本等周边邻近国家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7世纪的东亚世界,正处于国家整合和社会变革的非常时期。其时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国家——百济与中国大陆各朝代的交往最为密切和频繁,成为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诸国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使者和促进东亚汉字和儒学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媒介。透过古代史籍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和考古的发现研究,以连接中国大陆东部和朝鲜半岛西部的海上交通为切入点,可以从航海史的角度揭示中国与百济之间来往和交流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作为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和属国,在立国200多年间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唐代东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渤海国与当时的邻国新罗和日本也有着十分密切的接触和交往,为将盛唐文化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选取渤海国早期历史中比较重要的王族渊源、营州反叛与震国建立的关系、渤海王国诸称谓之寓意源流3个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考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朝鲜半岛及日本出土细形青铜武器的原料产地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讨,以了解朝、日及中国大陆古代青铜原料的流通状况。利用青铜器及铅矿物中所含铅的四种稳定同位素的比值,在三维坐标系中观察其分布规律,并结合统计学方法探讨青铜器所含铅与铅矿地域特征的关联。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及铅矿物标本的铅同位素比值,指出上述三地某些青铜器原料中的铅可能有共同的产地,而朝、日当地铅矿的开采似不早于公元7世纪,故朝、日细形青铜武器的铅原料可能来自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高句丽的兴亡年代约当西汉末年至唐高宗总章年间,在汉末魏晋时代才形成较为强大的势力,当时领地为沿鸭绿江两岸的山地,以东北吉林省辑安县通沟附近之平原为中心。以后逐渐扩展,不断攻略乐浪、玄菟、辽东诸郡,到南北朝晚期,其领地已自东北南部跨鸭绿江直达朝鲜半岛中部,形成幅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半岛与中国唇齿相依,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与俄罗斯山水相连,地理位置上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驻韩美军是维系美韩同盟的纽带。因为朝鲜半岛问题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很多研究冷战史的学者更加关注这一地区问题的研究,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未来对驻韩美军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明代是中国历代海防建设真正形成完整海防体系的时期,在北方尤以胶东半岛沿岸为海防建设重点,其中烟台又是重中之重。明代山东沿海共设卫11个,仅烟台地区的登州一府就有卫7个、千户所3个。分析其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由烟台的地理位置决定,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遥望。自宋代以来日本人至中国,一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先抵达辽东半岛,再横渡渤海湾,在胶东半岛的登州一带登陆,登州、莱州两地为日本人至中国的一处主要落脚点。正因如此,明初倭寇频频侵扰中国沿海,登、莱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民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方衍最近几年,学者于东北亚地区民族研究多有所得,成果卓著。通常认为,东北亚即亚洲的东北部,一般指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俄罗斯东部和蒙古国一带。东北亚地域广袤,周原,自古居住着许多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生产...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四川文物》2009,(6):46-53
通过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穿孔技术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已经产生,而最初发明这项技术的是五万年前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最初的穿孔技术产生以后,拜没有马上被广泛利用。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穿孔技术才较为普遍,欧洲及西伯利亚等地有许多遗址都发现了穿孔的器物。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时期,穿孔技术更加成熟,并陆续传播到中国、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5,(8)
东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古代不仅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而且还多次发生过人群的移动。本文通过对韩国完州郡上林里发现的铜剑和日本福冈县平原1号墓出土铜镜及相关问题的考察,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青铜工匠东渡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时间及路线问题。通过考古发现探究古代东亚各地之间人群的移动和交流,尤其是环黄海地区之间的文化联系及环黄海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是值得关注的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由于地理上的相邻,所以很早就发生了通交往来关系;单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两千年之久。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能从这些记载中,了解到当时两国间来往的情况和日本列岛上的概状。尤其是在八世纪以前,中国已有高度灿烂文化时,日本列岛上还处于原始  相似文献   

19.
明治初期,在维新政府主导和民间进步人士的热烈响应下,日本举国兴起大力破除封建旧事物、大规模移植欧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即文明开化的广泛社会运动。它铺天盖地而来,席卷日本列岛。在短时期内改变了社会历史面貌,日本近代化的航船从此启锚扬帆。其间,尤以明治前十年文明开化的高潮期最为活跃、精彩。因此,本文拟就近期间文  相似文献   

20.
东亚共同体与日中关系的历史及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文明产生于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文明产生之后,随即不断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并持续地产生着影响,逐步形成了中华世界。在东方首先接受中国文明的是朝鲜半岛,接着便是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