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留地是中国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时期的产物,自1956年出现至今,自留地政策仍在施行。但它出现不久就遭曲折和反复,几十年中"三分三收"。每次反复,都同当时的政策导向、政治气候、经济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留地制度是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过程中,由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补充性的土地经营制度。它经历了反复几次的"放和收",最终以《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的实施而基本定型。自留地是社员拥有的具有长期使用权和相对完整收益权的自由小天地,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永琴 《南京史志》2023,(30):90-91
<正>儿童视角是指离开成人的眼光,通过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儿童的经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的。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江南水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幼儿园户外有一块面积近4 000平方米的自留地,儿童称之为“生生园”。近几年来,我们始终以儿童视角审议环境,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参与“生生园”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留地 陈佩斯有自己的一套活法儿。今年年初,筹备多时的大道戏剧谷正式启用。戏剧谷远离城区,绿树掩映,闭上眼睛能听到鸟叫和蝉鸣,陈佩斯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地儿”。  相似文献   

5.
1966~1976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1976年间,我国对个体私营经济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政策,至1976年底,私营经济在我国已经绝迹,个体经济也微乎其微,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剩下19万人,仅为1966年的12.2%.此外,由于这期间对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的限制政策,扼杀了农村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农村“六条”。其主要内容是:1.搞好公社的经营管理;2.减轻社队和社员负担;3.分配要兑现;4.粮食分配要兼顾三者利益;5.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6.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家庭...  相似文献   

7.
商代"神道设教"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奇伟 《史学月刊》2002,19(4):22-25
对于殷人的敬鬼事神,学界多以神道设教解释之,认为是商王为更好地教民以事君而采取的愚弄广大民众的手段,而殷人是不相信世间真有主宰世界的鬼神存在的。对这一传统观点需要重新检讨。事实上,在商代的大部分时期内,殷人对鬼神是深信不疑且顶礼膜拜的,所谓的神道设教不符合商代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1957-1966年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私营经济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三大改造"以后,"文化大革命"之前,即1957-1966年党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作了认真的分析,对农村自留地、家庭副业、个体手工业、小商小贩问题作了重点的论述,对这个时期党在个体私营经济问题上的失误与教训作了一定的总结.这项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更加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当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我的故乡四川丘陵农村实行公社大集体,农民从生产队里分得的口粮长年不够吃。想要填饱肚子,就必须开动脑筋。多在自留地种牛皮菜(又叫厚皮菜,两年生草本植物)、多吃牛皮菜就成了乡邻维持生计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它好种、产量高,人猪都能吃,可以大大弥补当时紧缺的粮食。  相似文献   

10.
正电影通常都满足了人们一个无法实现的梦。而关于大溪地的电影,通常和天堂和世外桃源有关。这个南太平洋上的小岛现诸于世,可以追溯到1768年。第一个环球航行的法国探险家布干维尔意外地发现了这块神仙的自留地,就被它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热情而友善的当地人所折服,赞叹它是"高尚的野蛮人"和"维纳斯般女人"一起居住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