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0月25日,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在汉口被刺身死。杨是政学系的首脑人物,在当时国民党政治舞台上也是一个要角,因此他的被刺引起军政各界议论纷纭,一般都认为是派系斗争所致。那时杨案以判“主使人”刘芦隐(蒋介石政敌胡汉民系的骨干人物)10年徒刑而了结,军政界的上层对这个结论表示了极大的怀疑。 那年,我正在武昌任两湖监察使。杨案发生后,我得到监察使署调查科长安梦周的报告,说杨永泰系应日本驻汉口领事之邀赴宴,上午11时由武昌渡江,宴毕返回武昌,在汉口江汉关省政府专用轮渡码头被人枪杀身死。我当即将杨永泰被刺的事情报告监察院,随即  相似文献   

2.
辞海编辑部来信黔西南州政协文史办:关于杨永泰被何人刺杀问题,因过去未被披露真相而众说纷坛,今得到贵处由当事人陈有光提供的材料,甚为感激。我们将在今年《辞海》中国近代史上册修订时予以更正。对于你处热忱为《辞海》提供材料,表示衷心感谢。1986年1月17日沈醉先生给陈有光的复信陈老:您好!拜读了您写来的资料,使我们许多人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两个历史上的重大案件,得到了答案,我们决定在最近即将发表,今后还希望您在有空时多给我们写点资料。您的资料中只有一处有小小的出入,即刺汪案是由晨光通讯社社长华克之主持,不是“…  相似文献   

3.
1931年,因派系斗争的缘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被蒋介白软禁于汤山。胡汉民的亲家林焕庭欲替其报仇,便潜赴上海,找到人称“暗杀大王”的王亚樵予以重金,嘱其行刺蒋介石。而刺蒋原本就是王亚樵的一个心愿,所以他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同年6月,蒋介石去庐山避暑。这一消息被王亚樵探知后,立即令手下10余人化装成游客,赶赴庐山,伺机实施行刺计划。为将枪支偷运上山,刺蒋小组成员买来10只金华火腿,用刀将火腿掏空,将枪支放进去,再用针将火腿缝好,外面涂上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一生中有许多幕僚,但真正有才华又有谋略的为数不多,而杨永泰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早年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后入广州高等学堂、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广东报》任记者、编辑,以文笔流畅、思维敏捷、立论深刻而名满珠江。1912年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会议员。护国运动后,以张耀曾、李根源等人为代表的国民党人组织政学会(又称政学系),杨永泰参与了会章的起草,成为政学会的一名重要成员。护法运动中,政学系投靠西南军阀,策划改组军政府排斥孙中山。作为政学系成员,杨永泰参加了改组后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名誉会长、本刊编委会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研究员不幸于1999年12月28日病逝,这是本刊的巨大损失,是中国史学界的巨大损失!为了表示本刊的深切哀悼,特发表如下一组文章:刘大年逝世讣告、刘大年先生关于回忆抗战经历的遗作、本刊主编悼念刘大年先生的文章,与广大读者同申悲悼!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研究》2021,(2):132-147
刺杀杨永泰一案由失业的黄埔毕业生杨尔谦等人策划组织实施,他们此前已刺杀唐有壬,还密谋刺杀张群甚至蒋介石。他们自述暗杀理由为这些官员是主张对日妥协的"亲日派"。戴笠调查刺杨案发现胡汉民派的刘芦隐为杨尔谦提供了资金,刘芦隐因此被逮捕,并被指控是出于嫉妒而主使杨尔谦等人刺杨,但刘芦隐本人一直否认对刺杨一事知情。通过对杨尔谦人际网络的梳理,可以发现他除了接受刘芦隐资助外,还与王亚樵、陈铭枢等反蒋人士都有联系,因此,刺杨案背后确实有反蒋派系的因素。刺杨案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民国政治暗杀盛行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日本侵略步步进逼下"亲日派"失去民心、"反蒋"与"抗日"合流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1906年春,严复应安徽巡抚恩铭和乡绅姚叔节等人的邀请,到安庆担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监督。1907年夏,严复辞职离皖,恩铭被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因此,史学界大多认为严复辞职离皖的原因是恩铭被刺。如:王蘧常先生的《严几道年谱》中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夏,于库里忠愍公(即恩铭)被刺卒,先生(指严复)寻亦辞职去。”王栻先生的《严复传》中也认为:“恩铭为徐锡麟刺死,严复又离了职。”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9年第7期刊发了庄重先生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一文。文中说:"我是个有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而且92岁了,我应该对历史负责。今天,我宣布:《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真正的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2010年第7期,本刊发表庄重先生《淮海战役日记摘抄》,其中关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相似文献   

9.
<正>蒋介石一生曾经多次成为别人策划行刺的对象,但每次均能化险为夷,比较著名的有1931年夏"暗杀大王"王亚樵组织的"庐山刺蒋案"和1935年11月1日的国民党南京中央党部礼堂的"刺汪案"(因蒋介石临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15周年,由文化部、文物局等单位主办、历史博物馆承办的《江上波夫收藏丝绸之路文物展》于1993年8月在北京举行。配合展览,江上波夫先生于8月5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作了题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农耕民族和骑马民族所起的作用》的学术演讲。征得江上波夫先生同意,本刊全文发表演讲译文。译文未经江上波夫先生审阅错漏遗误之处概由本刊负责。  相似文献   

11.
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选载朱文钧先生遗著《欧斋石墨题跋》一书中的一部分,这里继续刊出另一部分题跋,以飨读者。谢国桢先生生前为此书所作的小识,一并发表在本文之后。  相似文献   

12.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3.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学风与育人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5.
本刊曾于1999年第11期发表柳哲先生的《百年回眸曹聚仁》,颇受读者好评。现再首次摘发曹聚仁先生晚年与其胞弟曹艺、原配夫人王春翠有关两岸和平统一的家书,使读者能进一步对当年奔走于海峡两岸的神秘人物行踪有所了解,并借此告慰曹先生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6.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7.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8.
1982年,白寿彝先生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约,就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一书,写一篇总结经验的文章。先生推辞再三,上海人民出版社表示是工作需要,恳请先生俯允。先生推辞不了,乃口授大意,由瞿林东执笔,撰成《编著中国通史纲要的一点体会》一文,经先生过目改定,交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将此文刊于《出版工作》(内部刊物) 1982年第1期,后又发表于《书林》杂志1982年第3期,署名白寿彝,并于文末在括号内注明"瞿林东执笔"字样。或由于上述原因,白先生未将此文收入《白寿彝史学论集》。此事已经过去三十七年了,久恐湮没,今年恰逢白先生110周年诞辰,经瞿林东教授回忆此文产生经过,本刊鉴于此文确系白先生对编著《中国通史纲要》一书的总结性论述,殊为重要,乃予以刊发,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白先生11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19.
何兆武先生的《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一文在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候旭东先生给该文作者去信,谈了一些不同看法。何先生给侯先生回了信。现征得两位先生同意将这两封信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埔军校革命历史纪念馆,创立于1934年,我曾亲身参加筹备工作。馆中最重要的纪念品,有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廖仲恺党代表被刺血衣等。现将该馆成立的经过及内容写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