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栋臣院士是我国极地测绘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和学术带头人,先后四赴南极、二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还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鄂栋臣,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学科学组中国代表、国际水文组织南极委员会中国常设代表.曾两次荣立国家南极考察二等功,获两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地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5年1月9日23时30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发出消息,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已经成功登上了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据手持GPS接收机初步测量,其海拔高度为4091米。冰盖队还要经过12小时的连续测量确定其最终的海拔高度和准备位置。在完成"北高点"测绘后,冰盖队将继续寻找"南高点"。根据卫星遥测数据,南极内陆冰盖有两个相差10多公里的"制高点",至于两个"制高点"谁为冰穹A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4.
位于泸州市市中区南极路朱家山的石园大院,是朱德同志在护国、护法战争期间,先后五年在泸州以文会友,以诗言志组织“东华诗社”的旧址。泸州市政府已正式行文将大院内外市委机关宿舍和居民住宅直至南极路街沿,划为文物保护区,作为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江志伟 《江淮文史》2007,(6):126-132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有一块硕大的大理石纪念碑引人注目,碑文上记载的是一位被称作"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第一人"的旅美中国科学家南极探险科考的事迹,他就是安徽省黄山市  相似文献   

6.
预言南极     
一个迷人的世界一块荒凉的极地南极,我们心中的净土也许是造物主偏爱南极大陆.所以才会有今天无数世人向往的南极。去过南极的人都说南极令人心旷神怕。的确.踏上南极,清新扑面而来。南极景观南极是冰的殿堂雪的世界。南极的冰千姿百态,南极的雪美不胜收。顺着德雷克海峡向南行进南大洋洋面上波浪起伏不定雪白的浮冰飘浮在湛蓝的水面上渐行浙南。浮冰逐渐增多。高大的冰山不时掠过眼前冰山多且各具形态。陡峭的冰壁直切海底层层叠压的冰墙横亘水中有的像一艘巨大的冰轮正扬帆航行有的像一座耸立的古堡正迎接远方的来客。冰坝冰舟。冰城…  相似文献   

7.
内地首个南极旅游团即将于2004年1月份出发 尽管出国游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极地在大多数普通人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之地。 今年春节,香港旅行社推出南极游线路后, "南极游"迅速在中国旅游市场上掀起一阵波澜。近日,上海人又在为"南极游"兴奋不已,内地首个南极旅游团即将于2004年1月份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上路。对于提供这项服务的上海景鸿因私出入境服务公司来说,推出南极游颇有"吃螃蟹"的意味。首开南极游,是否真的能圆普通人一个"南极梦"?对于旅  相似文献   

8.
2000年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524名院士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获硕果”位列第六。消息传来,年过花甲的鄂栋臣,这位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奠基人、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开展地球南北两极对比研究的科学家、测绘学家,回首15年来成功地为我国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测定南极洲地图,主持命名290多处南极中文地名的惊心动魄的岁月,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并结合作者亲自参加第五次南极考察的体会和各主要国家对南极资源、能源和环境关注的动态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南极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以往学者对其在光学、算学、天文学领域的成就研究甚多,却较少对其在舆图测绘方面的成就进行专门探讨。因此,本文围绕邹伯奇与弟子在同治《南海县志》地图测绘中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其以县志舆图试法,探索近代中国方志舆图测绘新方法的不懈努力,以及他在方志城图测绘领域的卓著成就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自磐,浙江诸 暨人;国家著名极地 环境与生态专家,国 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 究所研究员,德国耶 纳大学兼职教授和博 士生导师,国际南极科学委员会南极鸟类专家组成员;从事极地考察20余年。9次赴南、北极,两次南极越冬,分别参加过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十余次应邀赴澳、美、德、日等国大学、极地研究所讲学和交流合作。极地科学研究成果颇丰,在国内外重要学刊发表科学论文60余篇,极地和海洋科普著作二百万字。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数千科学家先后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在这支队伍之中有—位名叫边巴次仁的科考队员。他不仅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少数民族。也是惟一到达南极的藏族同胞。1999年11月。边巴次仁受中国气象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委派。乘坐名的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前往南极。在那里,他度过了15个月难忘的科考生活。  相似文献   

13.
信息     
《中华遗产》2007,(1):150-151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举行报告会2006年11月30日,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52、53场主题报告会。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的演讲题目是《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阿里巴巴公司董事  相似文献   

14.
稻子 《风景名胜》2008,(1):18-18
事件2007年12月13日,25位来自广东的旅游探险者启程前往南极。这是中国首个"南极旅游团"。团员中年龄最大的近60岁,最小的才9岁。他们将在南极大陆上生活10天。尽管团费高达9万元,但报名者仍络绎不绝。据介绍,在南极旅  相似文献   

15.
2月27日,东莞市政府在行政办事中心召开2008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各镇街、各部门单位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和主要撰稿人员240多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月19日下午,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应北京市委、市人委的邀请,头裹白毛巾,在一片掌声中,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向首都群众作报告,介绍山区建设经验.报告会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举办的,由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同志主持.参加报告会的,有水利电力部、农业部、农垦部、粮食部、农业机械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的负责同志和干部,北京市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干部,以及市郊区各公社、农场党委书记等共约1万余人.  相似文献   

17.
1938年4月,有一批韩国侨民从外地迁到重庆境内的綦江县,并在那里租房寓居。这批韩侨共有105人,其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仅3岁,分别居住在古南镇上升街、临江街老米市、观音岩庙内、新街子三台庄和菊波路等处。他们除在临江街老米市住宅门前贴有“曹公馆”字样的纸条外。其余各处均未挂牌,平时也不与当地居民交往,行踪颇为神秘。  相似文献   

18.
后窗 悦读     
《风景名胜》2013,(9):174-175
《南极:终极之旅》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库,其科学、经济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古往今来,无数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它、朝拜它,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公元1773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最早进入南极圈;1911年,挪威人罗德尔·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本书由资深极地科学家王自磐以其丰富学识和亲身经历,对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尤其从旅游的角度,对南极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观光要览、经典旅游线路、相应的知识储备、野外探险安全和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加以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9.
徐卓人 《世界》2005,(4):28-29
今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登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进行了报道。人们看到了一幅奇特的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第一次看到了版图上标注着的北京、上海、DOME—A、中山站、长城站。“南半球版世界地图”被称作“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而郝晓光,正是这张地图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20.
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国家文物关于“2007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部署,中国文物学会本着“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同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网、千龙网等媒体联合于6月13日在国际友谊博物馆内举办关于当前文物工作报告会,特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作专题演讲。学会的现有负责人、老专家、老领导、部分在京常务理事以及各分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约100余人出席报告会。同时由中国文物网等网络媒体向全国文物界进行现场直播。单局长演讲的题目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现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