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武昌城考古调查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朝武昌城遗址位于鄂东南部鄂州市鄂城区的长江南岸,当地俗称吴王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孙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此后,武昌作为长江中游的重镇存在于六朝时期。建国以来,先后多次进行过六朝武昌城的考古学调查。1963年,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武昌蛇山下有个武昌洞。这条沟通蛇山南北市区往来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凿,民国崩塌和修复,到解放后扩建,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历史。一、武昌洞兴建的由来明朝末年,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想借助“风水”迷信,以为凿断龙脉,便可以保住江山。于是分别在武昌蛇山楚观楼脚下和汉阳龟山铁门关去上除石,开凿山洞。在武昌开凿的山洞,因在武昌长街楚观楼(也称南楼、鼓楼,今武昌解放路司门口跨线桥处)脚下,而得名“鼓楼洞”(此洞毁于1936年扩建长街马路时)。此洞的开凿,并没有保住明朝的江山,倒是大大方便了武昌的交通。到清末,由于武昌城…  相似文献   

3.
<正>成长1968年10月,我出生于铁道部武昌车辆厂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和我的弟弟妹妹像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在厂区相对闭塞的环境内,伴随着工厂的发展,从武昌车辆厂幼儿园到武昌车辆厂子弟小学再到武昌车辆厂子弟中学,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1984年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武昌车辆厂技校,受父亲的影响,选择了铆工专业,开始了三年的从业学习。父亲是  相似文献   

4.
柯逢时年谱     
柯逢时,字(林心)修,号巽庵,一号钦臣,晚年号息园。湖北武昌(今鄂城)人。生于道光二十五(1844)年,卒于民国二(1912)年。光绪九年进士。历任江西布政使,贵州巡抚,广西巡抚,土药统税大臣加授尚书衔。晚年办武昌医学馆,辛亥时组织武昌保安社,对武昌起义持观望态度。善理财,喜著书,刻书,藏书。与杨守敬、徐恕(行可)并称武昌三大藏书家。  相似文献   

5.
武昌在解放前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但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汉口。典当业是经济部门之一,说得更具体一点,它是一种经营质押放款的金融业。武昌的典当业也远远比不上汉口。但武昌典当业的兴衰,也常与省内其他地方的典当业相类似,了解了武昌典当业的情况,对其他地方的典当业也会有所窥知。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由于水患频发和长江主泓变动等原因,湖广武昌府城沿江江岸屡屡崩陷,当地政府遂启动江岸修筑工程。考诸史志,明代武昌府城的江岸修筑主要约有四次,分别是正统七年(1442)、成化三年(1467)、万历十七年(1589)和万历三十四年(1606)。最终修成的江岸,自武昌府城南门望山门外(今武昌解放路南端解放桥附近)起,向西折至江边,又沿江边中经黄鹤矶向下游延伸至坛角地区(今武昌和平大道武汉工人文化宫以西),长约5公里。这条堤岸确定了武昌城沿江江岸的基线,将武昌城的城市空间扩展到江边,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旧中国在国际体育运动中没有地位 ,国内举办的比赛也很少。1 91 0年和 1 91 4年在南京与北京举办的两届全国运动会 ,规模都很小 ,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1 92 4年在武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却非同一般。当时之所以选择在武昌举行全运会 ,是因为武昌既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又为华中重镇。明末清初 ,当时的汉口镇即被称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乃“楚中第一繁盛”。清末的洋务运动中 ,武昌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地区。武昌还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至 2 0世纪初期 ,武昌已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政建设较为完…  相似文献   

8.
正"走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过渡。"这是一句古时民间谚语,其大意是指旧时武昌、汉阳长江岸边渡口甚多,武昌、汉阳来往过渡非常方便,且收费低廉。尤其是在武昌古城的"汉阳门渡"和汉阳东南的"汉阳渡",成为行人在武昌城和汉阳城"好过渡"的主要渡口。武昌最早有一定规模的客运码头(渡口),是隋唐时期设在汉阳门的码头,对岸则是汉阳城之东的东门码头。由汉阳门码头至东门码头(即汉阳渡)是一条客运航线,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空战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的1938年,中国空军与入侵的日本空军在武汉空域进行了四次闻名于世、扬我中华神威的大空战。这四次空战均与武昌有着密切关联。因当时中国指挥抗战的最高军事机关就在武昌,而武汉的三个机场中有两个在武昌,即南湖、青山。空战离不开指挥的机场,所以本文涉及武昌地区要多一些。挑战者气势逼人应战者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  相似文献   

11.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  相似文献   

12.
从祗洹精舍到武昌佛学院何建明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是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两大重镇。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的创办,追根溯源,不能不提到杨文会居士在清末创办的祗洹精舍。①正如1923年夏季欧阳竟无居士在法相大学特科开学时发表演讲所说:“今兹所存,惟武昌...  相似文献   

13.
武昌老城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相邻的"武昌县".民国2年(1913年),东边的古武昌县改名寿昌县,第二年更名为鄂城县;西边的武昌县于1926年12月归定为省辖武昌市,1927年与省辖汉口市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直辖市--武汉市.  相似文献   

14.
(一) 在研讨武昌在吴晋时期佛教造像的传播问题时,必须首先看看武昌的历史地望。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形成,而孙权独据长江中下游这片富饶的土地。武昌在这一地区则处于左控肥庐,右连襄汉,捍御上游,西藩建康的战略要地。 武昌,早在商周时代就称为鄂,西周夷王时,楚熊渠甚得江汉间的民和,乃兴兵伐庸及扬粤至于鄂,立其长子熊康为句亶王,中子熊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至秦汉时,这里称为鄂县。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南阳樊伷为武昌郡从事,诱导诸夷叛吴属蜀,吴王孙权为了控制荆州局势,即遣将平武昌,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因县之南有武昌山,欲“以武而昌”,故改名武昌。并移郡治于此,下辖武昌,下雉(今阳新县辖地),浔阳、柴桑(均为今江西九江辖地)、阳新、沙羡(今武汉市武昌)等六县。同年8月,大修武昌  相似文献   

15.
从“油坊岭”到“流芳岭” 1912年.民国政府废府留县,将江夏县改为武昌县.同时将原武昌县改称鄂城县。武昌城至鄂城的中间有一个油坊岭,作为一个乡的建制。历史上归属武昌县(江夏)管辖。1946年10月10日武昌市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后不久,湖北省政府即决定分治后的武昌县从省垣武昌城撤离,择地迁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余振东拟议武昌新县治迁到城东油坊岭。  相似文献   

16.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讧后,人心离散,士气不振,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楚军乘机猛攻武昌。武昌太平天国佐将韦俊心怀携贰,于12月19日擅自放弃武昌。胡林翼攻陷武昌后,命令署湖北提督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道员李续宾分别统率湘军水、陆师,顺江东下。1857年1月中旬,湘军水、陆师猛攻九江。九江太平天国佐将贞天候林启荣毫不畏惧,婴城固守,虽一再重创敌军,但九江从此被围。  相似文献   

17.
刘有余堂药店(现名武昌中药店),地处武昌解放路中段闹市,该店于1919年开业.刘有余堂创始人刘文钦、刘季五,以经营棉纺厂起家,后又办打包厂.刘家经营有方,财源也随着滚滚而来,一时有武昌首富之称.  相似文献   

18.
白沙洲今昔     
武昌由于地理优势,从三国时起就成为历史名城和军事要地.曹操和孙权曾以此为争夺的重点.以后几个朝代,武昌为郡、州、路、府一级的行政机关治所.武昌城内商业并不发达,而在城南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元222年,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称王即位。孙权深知夏口对武昌“据之而存,失之而亡”的重要性,“孙氏都武昌,非不知其危险,仅持一水之限也。以江夏迫临江汉,形势险露,特设重镇以外拒,而武昌退处于后,可以从容而图应援耳。名为都武昌,实为保江夏也,未有江夏破而武昌无可事者”“于是城夏口,都武昌”[1]。称王建国之初,便在黄鹄山上修筑了夏口城。  相似文献   

20.
正组成与对手1949年武汉解放前,在篮球运动中,武昌有一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在篮球界较有影响的蓝白篮球队,八九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后来又发展了一个乙队,甲乙两队合起来,也不过十五六人。我家住在武昌复兴路,因喜好打篮球,时常到湖北省武昌体育场去打篮球玩。那时,体育场在武昌阅马场旁的现称体育街的尽头,武汉沦陷时,是日军的军营和军马场,面积很大,抗战胜利后,被湖北省接收并改造成为一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