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我赴台湾探亲,承《黔人》杂志社任社长时熨和李总编永久引导,拜会了不少旅台的贵州乡贤,在一次聚会时,笔者应从与会者之嘱,简略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发展的情况,大家都很感兴趣,充分表现了关心家乡建设的深情。在座的马空群先生兴奋地说:“贵州不仅是资源丰富,人的素质也好,家乡的迅速发展,显然是乡亲父老共同努力的结果,令人感奋;而旅居台湾的同乡,也都能自尊自重自强自爱,多年来没有一个贵州人为非作歹的,这也堪以告慰家乡父老。”几日后,承时熨、永久两乡长带领,笔者专诚到台北市四维路拜访了马空群乡长…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地方心理观念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民国社会的地域性特征及这一特征的三种观念表现形式——家乡观念、地界观念和同乡观念,分析了三种地方心理观念的相互关系、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爱斌 《江淮文史》2003,(3):155-162
在台湾岛内有一位活跃的女性,她就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北市议员、台湾电视台《家庭情报》主持人、中广《夕阳伴我归·台北话题》主持人、台湾中加文经协会秘书长、台北市仁爱国小家长会会长、台湾“五心协会”创办人、台北市真善美联谊会会长冯定亚女士。近20年来,冯女士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奔走于海峡两岸,促进皖台各项交流,造福桑梓,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立志留学闯世界冯定亚生于1946年8月5日,祖籍安徽怀宁县公岭镇,祖父是木匠,父亲冯文质、母亲余秀妃均为教师,家庭状况较好。她自幼聪慧好学,明…  相似文献   

4.
林莉 《文史月刊》2011,(3):28-31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北,台湾海峡两岸经历了三次危机。 在此期间,海峡两岸秘使频繁往来。蒋方有著名资深记者曹聚仁,台湾当局“立法委员”宋宜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毛泽东也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章士钊先生三赴香港,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  相似文献   

5.
台湾纪行     
屠筱武 《江淮文史》2008,(4):136-147
2008年2月18日至27日,应台湾的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和玄奘大学文理学院之邀,我随安徽省政协组织的文教考察团,沿台湾的西海岸从台北到高雄,参观访问了台北、桃园、新竹、嘉义、台南、屏东、高雄的5个文教单位(长庚大学、铭传大学、玄奘大学、吴凤技术学院、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相似文献   

6.
杨建峰 《文史月刊》2005,(10):63-64
早听说台湾的山西人中五台人居多,而台北山西同乡会的执事人员又多为五台人,刚换届的同乡会总干事赵清福先生便是五台县东冶镇怀荫村人。赵清福先生致欢迎词时,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让人联想到同乡阎锡山。山西旅游协会访问团在台期间,受到了旅居台湾多年的山西乡友盛情接待,并派阎志昭先生陪我们去参观其堂伯父阎锡山在台湾的金山茅屋,觅取阎氏生前、身后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访台散记     
应台湾中华两岸管理人才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我率武汉市政协化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4年2月25日至3月5日在宝岛台湾进行了参观考察活动。经过的主要城市有高雄、嘉义、台中、台北、花莲、台东等。考察团瞻仰了国父纪念馆;拜会了湖北黄陂台北同乡会、中华化名人胡秋原先生;参观了私立嘉华高级中学、国立中央大学、台北青少年育乐中心、台北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味     
<正>如果看腻了旅游论坛上无数的日月潭、垦丁和台北,何不换个方式玩台湾,从南投到台中再到彰化,抛开所有『攻略』,跟着本地人的脚步,去往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去感受最土生土长的台湾风情。草屯台湾工艺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9.
张泰山 《民国档案》2007,3(4):86-95
从九一八事变后,至武汉会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湖北省政府和全省民众为防备日军空袭,在湖北省境内进行了一定的防空建设。本文首先阐述了当时湖北军政及社会各界对防空建设的认识,其次分析了湖北防空建设所采取的措施,最后阐明了湖北防空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来去自由的信息传送到海峡彼岸,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天涯游子们怀着“追旧梦”、“报春晖”的浓郁乡情,半惊半疑、欲归不归之际,旅居台湾的《黔人》杂志创办人马长骥先生和总编辑李永久先生,以非凡的远见和胆识,率先回到黔西和正安老家探亲访友。马、李两位有代表性、有号召力的先生,在家乡备受欢迎和来去自由的现实,鼓舞了成千上万的贵州旅台同乡的回归,如“羁鸟恋旧林”而安全返航,如“池鱼思故渊”而逐潮进退,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宿愿。形势发展到今天,旅台贵州同乡中,尚未返乡探亲访友过的,已是鲜有其人了。“频传洛阳纸又贵,家弦户诵数家珍”。马长骥先生与李永久先生唱和时用来赞美家乡县志修成的这句诗,我认为用来赞美广大旅台贵州同乡喜读、珍爱的《黔人》杂志,也是非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个人的伟大实践都与湖北密切相关,而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人第一次相会也是在湖北,即相会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邓小平"三个字成为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理论和不朽功勋指引和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宏伟目标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2.
张大千晚年在台湾定居以后,闭门谢客,仅与极少数故旧往来,台静农便是这“极少数”者之一。 如今,张大千与台静农已先后逝世于台北,但他们晚年交往中的许多佳话,仍流播于两岸。 倪元璐墨宝寄深情 台静农与张大千相识于抗战前,而相交于抗战之间。 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张目寒是台静农的同乡好友,20年代初,他们在北京求学时,与鲁迅交往甚深。学生时代结束后,台静农走上了教坛,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张目寒则追随于右任,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进入了政界…  相似文献   

13.
闽台两地人民都有敬祖尊亲的情结和浓厚的乡土意识.这使得两地人民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都很注重同宗同乡的关系.这种特点在明清时期台湾移民社会中尤为明显。大陆向台湾移民以同宗同族同乡迁徙的居多.这种血缘、地缘关系对乡土情谊的维持、巩固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异乡求生存和发展,需要团结互助、敦睦宗亲的亲情,  相似文献   

14.
唐力行 《安徽史学》2013,(1):111-121
"同乡"是联系城乡的纽带,也是城乡认同的符号。寄寓他乡的同乡,关心本土的同乡,家乡的天灾人祸都与他们痛痒相关。徽州旅沪同乡会在其存续的30年间,尤其是抗战以及国内战争期间,都是处于艰难困苦的非常时期。同乡会的救乡除了长时段日常的慈善事业外,更多的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使不能出同乡于水火之间,毕竟缓解了同乡的苦难。20世纪上半叶,当乡村自治走向衰落之际,城市自治组织的兴起以及城乡之间的互动,使乡村自治得以维持,乡村社会在动荡中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钟兆云 《百年潮》2002,(6):51-56
组建台湾独立革命党,主张民族独立,“返归祖国”李友邦字肇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兑山村(今属厦门集美区兑山村),1906年生于台北县芦洲乡。小学毕业后,考入台北师范学校,因不满日本的殖民统治,民族意识随着年龄增长日益强烈。就读期间,他激于义愤,参加了进步团体台湾文化协会,积极从事反日宣传。1924年4月,18岁的李友邦与后来成了台湾共产党领导人的林木顺等进步同学,夜袭台北新起街派出所(今台北市长沙派出所),轰动台湾,被  相似文献   

16.
1928年和1937年,被人誉为“湖北三杰”的严重、张难先、石破3人曾两度合作,分任湖北省政府民政厅长、财政厅长、建设厅长,号称是“鄂人治鄂”的“廉能政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不佝私情。这在旧社会的官吏中实属凤毛麟角,显得不合时宜,故而又有人称他们是“湖北三怪”。严重:廉洁奉公、躬耕自食,被誉为“当会严子陵”严重,字立三,号动园,湖北麻城市南正街人,生于1892年,父亲曾在安徽任知县。其父去世后,家无余财,生活极为清苦。抱着从军救国的志愿,16岁的严重考人武昌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  相似文献   

17.
日据时期大陆台湾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推行殖民统治,引起大陆地方人士及爱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设法赴台,了解台湾近代化的进程,俾益于地方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台北设领事馆,海峡两岸的交流得以加强,大陆有关方面拓展了对日据下台湾社会的研究,特别是福建省政府对台湾的大规模考察,荻得丰富的感性认知。抗日战争爆发后,围绕收复台湾,国民政府成立台调会,加强对台湾的研究,翻译、编辑出版多种资料,制订接收计划,为中国于1945年10月收复台湾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4个方面论述了上海新方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一、为上海经济建设服务;二、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三、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热爱国家、热爱上海、热爱家乡的传统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四、成为加强与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联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研究》2004,(2):74-74
20 0 3年7月台北世界综合出版社出版了由楼子芳著的《抗日烽火中的台湾义勇队》,1 5万字。该书记述了台湾义勇队的筹组,初步发展,参加祖国抗战,台湾少年团的成立与学习工作,台湾义勇队为“统一台湾革命组织”、团结朝鲜、日本等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努力,转进闽西艰苦奋斗,为抗战最后胜利的努力和爱国精神。《抗日烽火中的台湾义勇队》  相似文献   

20.
清廷治藏盛事有见证──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几件藏传佛教文物王尧1994年5月3日至8月2日,本人应邀到台湾台北政治大学讲学三个月。适逢其会,设在台北士林区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举办"藏传佛教法器特展",承蒙在该院典藏部任职的蔡玫芬、胡进杉、葛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