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黄土坡27号 革命先驱黄负生是湖北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之一。他家住武昌黄土坡27号。湖北省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于1920年前成立、1921年成立了中共武昌区执行委员会(即省委),“一大”代表包惠僧任书记.陈潭秋任组织委员,黄负生任宣传委员。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马克思主义学会研究部、妇女读书会和武昌区党委机关刊物《星期评论》,黄任《星期评论》主编。黄土坡27号即是黄的家,是武昌区党委驻地,又是许多革命先驱者汇聚与战斗之地。 其实,这幢房子是个很普通的住所,原是一家报社的旧址…  相似文献   

2.
俞林昌 《古今谈》2000,(3):53-54,58
徐白民,诸暨人,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时,与宣中华、俞秀松等是同学。当时的第一师范校长是经亨颐,他思想进步,作风民主,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聘请进步知识分子陈望道、刘大白等到校任教,并发起创办《教育潮》周刊,还允许学生组织进步社团,自由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允许师生编印《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进步刊物。一师当时已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然而这却招致一批反动派人物的大不满,浙江省长齐耀珊,悍然下令查禁《浙江新潮》,并命令学校解聘陈望道等,经亨颐拒不执行。教育厅长夏敬观于是施行调虎离山之汁,将经亨颐调任教育厅视学。学生闻讯,发起“挽经”运动,于是酿成了“一师风潮”。  相似文献   

3.
当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上海实现“三罢”的时候,在孙中山的支持下,沈玄庐、戴季陶、孙棣三等于6月8日在沪创办了《星期评论》。它于1920年6月6日出版最后一期后停刊,前后共出了54期,发表的文章,以“评论性”文章为主,在当时颇有社会影响。五四运动,给中国知识界的震动很大。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大批知识分子注重思考探索中国的现状、病根、向何处去等问题。这在众多的刊物中都有所反映。《星期评论》的主编们,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这些问题编发稿件的。根据它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我们大致  相似文献   

4.
看到《经济—社会史评论》创刊号,十分高兴。我想谈几点感想。第一,我们很需要这种专业性较高的历史刊物。我们已有《历史研究》这种综合性的刊物,古今中外历史的各个方向的文章都登;《世界历史》也是综合性的刊物,从古至今各个方向(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文章都登。我们还有断代史方向的刊物,例如《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等。专门登载某一类历史问题的刊物比较少,只有《史学理论研究》一两种。  相似文献   

5.
《每周评论》与五四运动翟俊涛《每周评论》刨刊于1918年12月22日,其发起者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它是五四时期政治指导刊物之一,对五四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在五四运动爆发前,《每周评论》一至二十期主要宣传了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初...  相似文献   

6.
重评《现代评论》李子文长期以来,学术界始终把《现代评论》视为大革命时期"代表资产阶级右翼势力"的反动刊物,并把时人对《现代评论》某些言论的批评视为思想界的一场论战、革命势力对反革命势力的一次批判。这种观点,似有讨论的必要。评价任何历史事物,都不应以时...  相似文献   

7.
1938年初,我跟随农工党的一些领导同志到了武汉.这时,武汉已成为中国抗日运动中心.国民党政府的首脑们大都在武汉.八路军在武汉设有办事处.《新华日报》、《解放》周刊公开发行.各民主党派的中央也在武汉,全国性的各种群众抗日团体也都在武汉.群众抗日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中共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很活跃.我们农工党也组织了自己的青年组织——武汉青年抗敌工作团,出了自己的报纸——《前进报》,自己的刊物——《抗战行  相似文献   

8.
《独立评论》是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一份有很大影响的政治思想文化刊物,一批思想文化大家主导参与其中,一批思想文化新秀从这里走出. 这份著名刊物的创办经过如何?创办动议人是谁?这一直是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于《独立评论》的创办过程,现在只有胡适先生在纪念丁文江先生文章中的“说明”:“丁文江先生是《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最初我们一班人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时时聚餐,谈论国家问题,后来有人发起办一个刊物.在君(丁文江字在君——编者注)和我都有过创办《努力周报》的经验,知道这件事不是容易的,所以都不很热心.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共产党宣言》的六个中文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0年,《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出版,到1949年该书有6个完整的中文版本陆续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收序言不断增加,发行数量日益扩大,并从地下逐渐走向公开。正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所说:“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销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一)陈望道译本: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1920年,在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的一间小柴屋内,留日归来的陈望道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翻译了影响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那时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应上海《星期评论》杂志的约稿,所依据的日文本和英文本《共产党宣言》分别由《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和  相似文献   

10.
《武汉文史资料》自1980年创刊,至今已出版100辑。20年来,由于刊物坚持统战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已成为湖北武汉地区别具特色的文史期刊,被社会公论为“武汉史林中的一枝独秀”。 我于 1980年初从《光明日报》社调到市政协,具体经手《武汉文史资料》的开办和编务工作,到1995年初退休,又继续留任了近3年,于1997年底换届,整整干了18年。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经历。今天特撰写创刊及其发展历程,以作为对《武汉文史资料》出版100辑的祝贺。 来之不易的出版权 《武汉文史资料》是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  相似文献   

11.
蒋建辉  文治广  胡万开 《纵横》2012,(10):34-36
初露锋芒 何宝珍,又名葆贞,1902年5月出生在湖南道县城内沈公祠旁的两间破屋里。1918年秋,何宝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立女三师,并有机会看到《新青年》、《湘江评论》、《女界》等进步刊物。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八个月,胡适等人创办了一个时事政论性刊物——《独立评论》。该刊前后五年,出版200余期,发表文章千余篇,发行遍及国统区。《独立评论》标榜“独立精神”,就当时时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而的重要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在当时国统区有较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政治态度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刊对胡适此时的政治态度有系统的、真实的记录。本文着重就胡适与《独立评论》政治倾向的两重性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中国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已经很久,五四运动之际,《新青年》及《星期评论》等杂志,风起云涌地介绍马克思的理论。甚至于李汉俊、戴季陶、胡汉民、朱执信之流,都算是中国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现在他们都早已公开的抛弃了唯物史观,这难道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4.
《中州评论》(以下简称《评论》)是中国共产党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主办的刊物。由革命先烈、当时豫陕区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肖楚女同志主编。它创刊于一九二五年九月一日,据所见到的最后一期——十二期,出版于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版时间前后不到五个月。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共八期,即一、三、四、七、八、九、十、十二期。《评论》出版于以“五卅”运动为起点的全国范  相似文献   

15.
《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论性刊物之一,它所关注的基本上是当时国家,社会所急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一些有识之士借《独立评论》猛烈抨击中国旧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教育改革建议,这些建议为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建立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何廉,最早是读胡适日记和.《独立评论》“编辑后记”了解的。胡适第一次和何廉会面是在1931年2月12日。《独立评论》创刊后,何廉也是撰稿人之一,他自己曾说:“我们两人(指和翁文灏)在该刊创刊初期,常为之写稿,募集资金以维持刊物的经营,该刊召开的双周会议常在胡适寓邸或清华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17.
彭进 《神州》2012,(4):6-6
《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政论性刊物之一,它所关注的基本上是当时国家、社会所急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一些有识之士借《独立评论》猛烈抨击中国旧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教育改革建议,这些建议为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建立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教育现状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群 《史学月刊》2004,(4):70-79
《美国历史评论》是美国主流的核心历史刊物,更是“第一份科学的美国历史杂志”。它是19世纪末西方史学职业化的产物,也是美国史学科学化、职业化的标志。100多年来,它坚持严肃的专业态度,坚持和发展了自己的栏目内容和形式,主旨是为了繁荣和发展美国的历史学术。它最初不是美国历史协会的机关刊物和出版物,但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评论》最终成为美国历史协会的“旗舰”。有人批判《评论》内容方面的保守,但细心考察会发现它是美国史学发展的晴雨表,尤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史学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广西开展修志的同时创办《广西地方志通讯》,发挥传达修志方针政策、探讨方志理论、研究修志方法、考证史志资料、交流修志信息的作用。1987年《广西地方志通讯》改名为《广西地方志》,至2000年底,刊物在第一轮修志期间增辟了新志评论、争鸣园地等栏目,为提高新编志书的质量服务。本文着重介绍广西广大修志者的学术探讨的成果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的重要进步刊物之一,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封闭,共出三十七号。它的发起者和主要编辑是陈独秀(隻眼)和李大钊(常、明明),经常撰稿者有胡适、周作人(仲蜜)、高一涵(涵庐)、王光祈(若愚)、张申府(张赤、赤)。它是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刊物。《每周评论》以小型报纸的形式,每周出四开一张,分四版,有时增刊“特则附录”。内容分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随感录、国内劳动状况等栏。它的特点是紧密配合着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