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4月8日星期二天气:晴转多云先前我说过"不喜欢台湾作家"这样的话,但也曾拥有席慕蓉诗选,也曾抄下张晓风的话送人,也曾在书店竭力凑齐"三毛全集",也曾托人代买刘墉的书,也曾因林清玄想要沿尼罗河走一遭,也曾在雨中重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也曾看完龙应台生气、伤感、好笑,也曾大赞李敖、柏杨,看蒋勋讲《红楼梦》。王鼎钧是我最喜欢的台湾作家,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2.
李敖——台湾文坛的独行侠,台湾独裁政治的放火者。他性格复杂,被喻为都市丛林中的稀有动物。他说过:“与知心朋友谈天,我很愉快的说很多话;与俗人相处,我就非常爱沉默了。”我肯定不是李敖的“知心朋友”,又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俗人”,所以从来没产生跟他聊天的念头。 其实,我认识李敖已有10年之久。早在1989年6月,李敖的小友苏荣泉来北京,约我编5本《鲁迅语录》,用以跟他推出的6本  相似文献   

3.
台湾学者李敖在大陆已出版了数十种著作,甚为畅销,这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青年时,曾深受他大学时代老师殷海光的影响。殷海光原系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辞职后到台湾大学任教,1949年11月,他与胡适、雷震、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了《自由中国》半月刊。《自由中国》创刊后,担任了主笔的殷海光如鱼得水,在《自由中国》上发表了大量抨击蒋介石黑暗政治的政论文章,在台湾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国民党政权造成巨大的冲击。刚刚步人台湾大学的李敖,对殷海光的政论文章及为人、气魄、学识佩服不已。1957年3月,李敖…  相似文献   

4.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独立完成了《通鉴》今译的巨大工程,实乃令人钦佩。柏杨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在大陆也已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陆续出版了二十二册,全书共计三十六册。近来因研究课题,读了其中的第十八册《三国鼎立》一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在《通鉴》今译的同时,还加有辅助性的注释,以及译者评论。此外,  相似文献   

5.
台北识李敖     
李敖,台湾怪才;魏明伦,四川鬼才。“四川鬼才碰上台湾怪才”,其情会如何呢?有人说,他们两人见面,是“鬼撞鬼”··。…1995年2月26日,星期日,台北六福客栈。今天,台北《民生报》、《联合报》分别以“两岸怪才相见欢”和“四川鬼才碰上台湾怪才”的醒目标题,刊出了我与李敖会见的消息及合影照片。李敖:台湾著名学者,杂文家。精通文史,学贯中西,谈古论今,惊世骇俗,反传统,反封建,骂暴政,骂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道人之未道,成一家之言。其书96种被查禁;其人多次入狱,坐牢7年。他公开自称:“50年来和SO…  相似文献   

6.
以《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享誉中外的台湾著名作家拍杨先生,在《柏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无辜被囚禁九年零二十六天的实况。此书成于1995年,当时拍杨已75岁,心脏病,视网膜出血,脊椎开刀.体力和视力都不允许他提笔写作。此书是由柏杨口述,周碧瑟(女)博士执笔完成。书中充满了血与泪,情与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很值得一读。山崩地裂倪明华主编《中华日报》妇女版,这当然是一个好工作,可是,她身兼三职,早上出门后,晚上回家总在十一点左右,疲惫不堪,但仍勉强支持。~九六七年夏天,(中华日报)向美国金氏社订购(大力水手)连…  相似文献   

7.
来信     
英雄迟暮的一丝苍凉在台湾一甲子岁月,成就了李敖笑傲江湖的地位。绝不是完人的李敖,毁誉参半是最适当的评价,死后千刀万剐的自言自语,说明他也深知,行走江湖树敌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不久前访问了北京。这位几十年未曾离开台湾的学者,小时候曾在北京居住过。他在对媒体谈到上个世纪40年代的北京时,提到那时他对北海公园的滑冰场面印象深刻,并说,那时他见过一位银须白发的滑冰老人,花样滑冰非常精彩,很吸引人,使他至今难忘。但他并未说出这位滑冰老人的名字。在这里我想告诉李敖先生,当年我也见过这位滑冰老人,而且知道他的名字叫吴桐轩。这幅老照片,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为滑冰老人吴桐轩拍摄的,他正和一位外国女士携手滑冰。说起吴桐轩的滑冰历史,可以上推到清代光绪年间。每逢严冬时节,慈禧太后就组织一些…  相似文献   

9.
面孔     
《南方人物周刊》2008,(13):10-11
作家李敖情色不改73岁的台湾前"立委"李敖,发行一本作风非常大胆的情色小说《虚拟的17岁》。这本600页厚、36万字的长篇小说,故事内容叙述17岁美少女脑部被植入智能芯片,在67岁的智慧大师(李敖自己的化身)启发下,展开灵性与哲学的追寻。这个故事李敖前前后后写了5、6年,从67岁写到73岁,故事情节除了谈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台湾学者柏杨在其《中国人史纲》指出:“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此言可谓精辟.探究唐太宗李世民之美德,和其母亲窦氏知书达理,家风谨严,悉心教育培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曹 《世界》2005,(10):26-27
9月19日,中秋节次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祝福声尚在耳边,台湾作家、学者李敖飞抵阔别56年的北京,开始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从北京到上海,从故宫到法源寺,从北大到清华,李敖行走在神州大地上,行走在他年少的记忆中,也行走在文化旅途中。“与大陆契阔四十载。今印此书以归故国,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在《北京法源寺》后记中,李敖如是  相似文献   

12.
原以为李敖不会回大陆的,毕竟还是回来了;不但坐了飞机回来,落地后前呼后拥,到处作秀,在追捧热潮中找到了在台湾失落的感觉。那几天,看到衣锦还乡的李先生春风得意,就想起提携他的萧孟能来了。去年萧孟能先生在上海去世,坊间没有动静,是意料中的。大陆知识界知道萧孟能的人并不多,只有极少数研究李敖的人能知一二。想到李敖也许会说点什么,于是去看凤凰”的论坛,果然看到李先生的言论,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与其说是悼念逝者,不如说借此自吹。不禁感叹李敖毕竟是俗,没有正视历史的勇气。对南京作家范泓采访萧孟能后写的《与李敖打官司》,曾有人…  相似文献   

13.
周瑞金 《世界》2005,(12):7-7
尽管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他在 中国大陆著名三学府(北大、清华、复旦)的演讲却依 然留香,时而引发人们一点议论,一点感慨。 用李敖自己的话说,他的三场演讲,在北大是“金刚 怒目”,在清华是“菩萨低眉”,在复旦是“尼姑思 凡”。三场演讲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我看来,贯穿的基线 却是一条:倡导思想自由、言论多元。 骂遍台湾政坛的李敖,到了大陆似乎把“骂“收起来 了。但他秉性难移,依然处处刺刀见红,言语犀利,不 留情面,痛快淋漓。尽管他在不同场合不断变换演说的技 巧,其中有顺风话,有玩笑话,有狂话黄话…  相似文献   

14.
有天张香华(诗人,柏杨妻子)给我一封信。那是30年前我写给柏杨的,他还保存着。她说,你拿回去作纪念吧。那封信里写了些爱国、互勉的话。今天看来,我不会说好笑,倒自省是否还抱持当年的想法。当年柏杨就是今天我这个年纪,他在"国父纪念馆"地下室"匪情研究中心"养着。那是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党产",负责人是中统的老特务,一个像电影《色,戒》  相似文献   

15.
李敖爷爷:我现在是在北京大学校医院的病床上给您写的这封信。早在今年3月末,我就准备动手写它,那时我还是14岁。五十六年前的今天,你也是一个14岁的少年,正奔波在逃难去台湾的路上。4月10日的生日一过,我就15岁了。前几个月发烧发得昏天黑地,但我又是个不能没事干的人,就把妈妈刚买的《李敖回忆录》和《北京法源寺》看完了,觉得很不错。《李敖回忆录》看到写马占山一段,我觉得好,念给妈妈听,还没念完就哭了。您的文章字字都喊在我心里,所谓“五十年来五百年内白话文第一二三”之说看来是实事求是!后来又买了《李敖快意恩仇录》和《坐牢家爸…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我以特邀撰稿人的身份,再次随同辽宁电视台赴台湾采访。这里所说的再次,是指1999年6月,我曾以同样的身份,专程赴美接触了张学良将军并采访了众多知情者。 此行幸赖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廖伟凡鼎力相携,所以预定的采访如愿完成,柏杨先生  相似文献   

17.
这是4年多之后,本刊记者对李敖先生的第二次访问。4年前,刚刚就任台湾"立法委员"的李敖在"立法院"办公室里,生机勃勃地畅论天下美女人生,他的犀利机锋,他的放言不羁,在在喷射出一代文化英雄的锐利激情;4年后,在来台60年之际,仍然机锋犀利,仍然放言不羁,仍然  相似文献   

18.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他的文章、著作和电视节目中,谈到蒋氏父子当年在台打击的“台独”分子时,说真正被枪毙的只有1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8月上旬,凤凰卫视资讯台播放《李敖有话说》。李敖在连续几天的专题节目中,就毛泽东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论述,发表了一系列意见。李敖认为鲁迅不应享受如此高的评价。李敖还认为,如果这样评论鲁迅,这是“现代人的退步”。听了李敖这番评论,不禁也想发点杂议。当然,这仅是黄腔顶板而已。  相似文献   

20.
冯都 《文史春秋》2006,(1):50-53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曾是台湾政商两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不仅是个实业家、世界富豪,还是一位唱着“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吟着《论语》长大的中华化人。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因病在台北去世。此时此刻,当你了解到这位台湾“象征性人物”的传奇生涯时,会发出由衷的敬佩和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