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的8位总统中,黎元洪(1864-1928)任两届总统、三届副总统.这在世界史上恐怕是罕见的.张之洞赏识黎元洪黎元洪,又称黎黄陂.其实,湖北黄陂只是他的祖籍,出生地在汉阳.仅读过天津水师学堂的黎元洪,24岁毕业后到北洋水师服务,混了10年才干上一个管带.1894年甲午海战,一败涂地,几乎葬身鱼腹.然而他福大命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日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采取内阁制,实权在行政院,总统虽位居元首,但只是"虚位".蒋介石追求实际权力,对"虚位"不感兴趣,曾拟退出竞选,推荐胡适参选总统,自己改任参谋总长或行政院长,从而改变政府形象,赢取美国好感,以利于争取美援.蒋的提议受到国民党高层的普遍反对,以增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办法扩大总统权力,蒋介石遂接受提名,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此举与美国政府的期望相反,国民党政权仍然是"独裁的政权",司徒雷登批评蒋介石"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国家".  相似文献   

3.
2004年所谓台湾“总统”选举在即,然而许多人对其中的方方面面知之不多。 “总统”在台湾地区被称为最高行政长官。所谓《中华民国宪法》第35条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50多年来,台湾当局的“总统”在职权和选举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总统”职权由介于内阁制和总统制之间向总统制转化;“总统”选举由“国民大会”间接选举向“全体人民直接选举”转化。这些变化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台湾所谓“宪政改革”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台湾政治人物的言论虽然不能全信,但仍是其执政趋向的重要指标。3月22日,在台湾选举中胜出的马英九,通过台湾《联合报》向外界表示:"我当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可以说是中华民国台湾的总统,也可以说是台湾总统,但不是台湾国的总统。"此外,在马英九参选和就职前公开发表的言论中,这样一些词语频繁出现:"九二共识"、"直航","恢复台美信赖"等等。这些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马英九的施政理念与政策趋向,因而受到岛内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蒋介石于1948年4月19日登上了所谓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的宝座,本想激励士气,使这场"勘乱"战争转败为胜,至少能稳住脚跟,不想却是接连丧师失地,每况愈下。他当选上总统的当月就丢了洛阳,5月丢了老河口,6月丢了开封,7月丢了兖州、襄阳;9月丢了  相似文献   

6.
略论孙中山与民国初年的银行建设袁新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银行建设思想和实践,是孙中山从事中国近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l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虽然辞去了总统职位,但他利用自己的影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大力宣传银行建...  相似文献   

7.
王丰 《湖南文史》2011,(12):43-43
20世纪60年代,蒋经国大力网罗台湾人进入接班团队时,李登辉不过是一名平凡的公务员。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李登辉成为蒋经国拔擢的对象,此后一路顺风顺水,并在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一跃为中华民国“总统”,成为在台湾政坛呼风唤雨的人物。很少人知道,他当年是靠种树,种出了一条升官发财之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蒋经国大力网罗台湾人进入接班团队时,李登辉不过是一名平凡的公务员。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李登辉成为蒋经国拔擢的对象,此后一路顺风顺水,并在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一跃为中华民国“总统”,成为在台湾政坛呼风唤雨的人物。很少人知道,他当年是靠种树,种出了一条升官发财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1972年1月,尼克松连任美国第47届总统,和台湾关系进一步冷淡,相反,和大陆的关系进一步热络。这对蒋介石来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除了在日记中称尼克松为"尼丑",指责他出卖"中华民国"以外,蒋介石不得不思考原因何在。蒋介石认为,其原因出在孔令侃和宋美龄身上。孔令侃和宋美龄与尼克松外交政策的转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侵入中国。北洋的军阀头目便成了他们争取的主要对象。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这些中国军人面前, 他们都碰了壁。徐世昌的名字现在许多人已经很陌生了,但他确实当过几年中华民国的总统。“七七事变”后, 汉奸王克敏曾以师生之谊前去拜会,企图拖徐世昌下水。徐闭门  相似文献   

11.
黎元洪是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有三次显著的身份转变。在武昌革命期间,黎元洪从封建主义旧官僚转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者;在继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期,他从一个表面的革命者内化成一个民主共和的拥护者;在其晚年,黎元洪则从一个活跃于政府舞台的政治家转变成一位民族资本主义实业家。黎元洪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我们应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09,(12):32-34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袁世凯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他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俯从“民意”,接受帝位,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举国一致的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洪宪帝制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可耻地破灭了。  相似文献   

13.
1912年元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武昌起义,南方17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而北方一些省份还在清朝政府势力之下,素以狡诈投机出名的袁世凯,却在那些清朝王公大臣束手无策的时候,他攫取了内阁总理的职位,一面派冯国璋统兵攻武汉,一面派出唐绍仪任和谈代表,与南方的和谈代表伍廷芳谈判。唐绍仪提的条件是君主立宪,伍廷芳提的条件是共和政体。双方还在往返未决之际,孙中山以临时总统名义致电袁世凯,表明临时总统,是暂时担任,只要你袁世凯赞成共和,就虚位以待。这也正中奸贼下怀,他假惺惺地复孙中山电:“君主共和问…  相似文献   

14.
龚赢  龚宇  龚政  龚麟 《贵阳文史》2006,(4):33-34
龚植三(1880~1934)字荫槐,生于贵州务川,弱冠游学贵阳,就读于贵山书院。1905年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科,同年于东京参加同盟会,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11年返国后入孙中山总统府参理机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中央政府秘书,从事国家法规的拟定和建制工作。根据南北协议,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总统职务,龚植三也在其时离职。袁世凯在接任总统后,曾提名挽留龚植三拟委以重任,但他以志在教育无意从政而拒绝,遂赴上海创办民国法政大学并任校长。龚植三在任中央政府秘书时就提出:“应把民主、进步的革命思想寓之教育,普及全民,…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民社党人追求和平民主,希望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宪政制度。为此,他们在参加制宪国大前后,积极促进国共和谈,努力阻止内战的爆发和进行。他们批评国民党坚持采用的《五五宪草》,是以贯彻孙中山提出的五院分权制度为名建立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他们所草拟的改良的宪法草案,吸收了各党派的意见,成为1946年底制宪国大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的底稿,这是他们对中国宪政制度的极大贡献。在《中华民国宪法》中,作为人民代议机构的立法院权力较大,能代表人民对于掌握行政权的总统和行政院进行比较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与总统并立的国家权力机构,且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的权力基本上保持独立。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基本上是一部民主宪法,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5月May     
<正>1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颁布。袁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增加总统权力内容。约法会议根据袁世凯的意见,通过《中华民国约法》,即所谓"新约法"。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后,被废弃。21994年5月中国银行正式发行港币,当日起在香港流通。钞票面值分别为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中国银行也成为1895年以来第四家可以在香港发钞的银行。  相似文献   

17.
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节节胜利下,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国不再有世袭的君主,取而代之的是选举产业的总统,故名曰“共和”。中国迎来宪法、国会、内阁等新事物。欧风美雨如急风暴雨,清洗,改造着旧社会。  相似文献   

18.
汪烈九 《文史春秋》2002,(9):60-64,44
抗日烽火遍地的1939年6月6日.曾由“安福会”选举而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的徐世昌.以寓公身份病逝天津.享年84岁。受时局影响。这位过期政要.没有事受到死后哀荣.凄凉地去到天国。但由天津迁去香港的《大公报》仍以关注的目光看待旧时总统.给徐以足够的面子。载文:“对于前总统徐世昌.可以盖棺论定了.他终不失为一个中国的读书人。”在中国.读书人之称是美好的。正如有一首被普遍接受的小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相似文献   

19.
余岸竹 《文史精华》2007,(10):26-29
中华民国历史上,蒋介石任过诸多要职。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等。然而唯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是其最爱。蒋任此职20余载,门生众多,一期生无疑是其最为倚重、寄情最深者的群体。这个群体,既令其欣喜、骄傲,也令其无奈、愤懑,还令其遗憾、痛心。个中真味,如鸭凫水,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首都、陪都与行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国时期,出现了首都、陪都和行都。 1911年12月4日(宣统三年十月十四日),起义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汉口集会,议决《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一条。《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只是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并没明定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孙中山在《自传》中说:“各省代表乃开选举会于南京,选举予为临时总统,予于基督降生一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一日就职,乃申令颁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