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2年第7期《邾国故城陶量文字补正》一文,认为报道邾国故城出土陶量的简讯(刊《文物》1982年第3期)误将摹写之陶量铭文倒置,据拓本补足残划后字当释"(?)"。按简讯摹本未倒,实则是拓本倒置了,而拓本字迹基本清晰无"残划"。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两件同铭陶量,系解放初期邹县邾国故城(旧称纪王城)出土,形制、纹饰、铭文与此次报道之陶量全同。字迹清  相似文献   

2.
山东枣庄春秋时期小邾国墓地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山东枣庄春秋时期小邾国墓地的发掘、出土文物的概况,并对部分青铜器铭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贾一凡 《江汉考古》2020,(1):88-95,80
近年来追缴的小邾国青铜器中,邾寿父鼎、邾眉父匜被盗于距东江小邾国墓地仅1.5千米的横岭埠遗址,器主是小邾国宗室贵族。郳公戈被盗于大韩墓地,年代为春秋晚期偏晚,是小邾国君郳公克父的自作器,综合文献记载和郳公镈铭文,推知克父应即小邾国春秋末期的国君恭公或惠公。两件邾季簠是小邾国君之幼弟为其妻仲娸作的媵器。  相似文献   

4.
《文物》1982年第3期介绍邾国故城出土陶量简讯一则,未释陶量上的文字,文中又误将摹写之字倒置。据拓本,此字补足残划后当作(?),释"(?)"。春秋时有两个邾国:一为鲁之附庸,在今山东邹县,金文作"(?)";一为楚之与国,在今湖北黄冈,金文作"邾"(说详陈直《金文拾遗》)。此器出于邹县邾国故城,当是山东境内邾国之官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山东滕州大韩墓地M43出土4件铭有“郳大司马”的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并对其铭文内容进行释读,可知郳大司马器群年代为春秋晚期,器主名彊,记事采用周历,铭文“故寿其身”为金文初见。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小邾(郳)国君在春秋早期未受周王册命,应只有与职官系统相仿的家臣体系,至国君郳犁来受封子爵之后,小邾(郳)职官设置开始规范,出现了郳公戈、郳公克敦、郳大司马器群等国君称公、有六卿称谓的器物,表明小邾(郳)国的官制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小邾国与胙国是姻亲国,邾友父鬲是小邾君为其嫁为胙国夫人的女儿制的媵器,本应随其女儿陪嫁到胙国,而却随葬在小邾国贵族基地.邾友父鬲和1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胙国被灭也在春秋早期.二者年代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其原因应与胙国灭亡的重大变故有关.当时邾友父的女儿很可能未及出嫁胙国就灭亡了,也可能已经出嫁到胙国,在南燕兼并胙国时为避难而逃回到母国,同时也把媵器带到了娘家,或仅仅是把媵器转移到了小邾国,后因胙国灭亡,媵器便留在了母国,为其兄弟亦即第二代小邾君所得,到第二代小邾君或其夫人去世时,便把这些媵器随葬在墓中.如果此说不妄,则又可反证胙国灭亡的更为具体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夔膚簠一器应定名为夒膚瑚,铭文中被误释为"夔"的字,实为"夒"字,"夒"读为"鄾",指被楚所灭的鄾国。此器为鄾国后裔所作,是难得的鄾国史料。此外,铭文干支记日及瑚字写法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响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精辟,硕果累累。然而在某些问题上还需商榷,如铭文的释读,虽大部分见解一致,但在个别处尚存异议。其中中山王响铜鼎铭文中“至于今”的句读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9.
西周初青铜器叔■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0.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7,(5):25-30,44
西周初青铜器叔罐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辄后常驻軧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辄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1.
疏公簋续说     
2007年,在香港发现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疏公簋",铭文反映出很多信息。结合文献认为晋国之前的叔虞之唐存在的时间为37年,此后迁封至晋,都城由唐之鄂迁到了晋之翼,即今天马-曲村遗址一带。在疏公簋铭文的末尾有一个族氏铭文"五",表明疏公属于"五"族,疏是其中的一个国族。结合晚商和西周早期发现的30余件"五"族器及铭文信息,讨论了"五"族的发展变迁和"五"族的族姓等相关问题。西周早期以后,"五"族铭文青铜器基本不见,说明此"氏族"已被周文化的"姓族"所取代或同化,而不再使用其族氏铭文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随州文峰塔曾国墓地新出随大司马嘉有戈的年代、铭文有关文字进行了讨论,认为其时代应在春秋中期,人名首字应是"嘉"字。然后就戈铭所涉及到的过去历史、考古学界热议的"曾国之谜"问题简单谈了一点初步看法,认为从目前的材料和研究情况来看,曾、随一国的观点是较为合理的,而不应仓促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考古资料与青铜器铭文研究先秦时期的方国,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铸虽是小国,但目前所见的相关有铭铜器已达十余种,能够有效地补充传世文献记载之缺环与不足。同时,铸国史事仅零星记载于典籍,史料有限,且颇多相互矛盾抵牾之处。故以往综合研究铸国的专题论文比较少见。此文结合相关铜器铭文与考古资料,对铸国史事进行重新评判,材料比较丰富,为认识铸国历史提供了资料。本文除了直接引用史籍的相关记载,还注重利用《春秋》书例与《左传》辞例进行考证。如利用《左传》辞例"娶于某"皆是娶于某国之意,以证臧宣叔娶妻之时铸国尚存,进而证明今本《竹书纪年》对铸国于春秋初年为齐所灭的记载有误,弥补了直接史料记载不足的缺憾。由于资料所限,该文所讨论的铸国历史和相关制度还不够详细,比较细碎。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精辟,硕果累累。然而在某些问题上还需商榷,如铭文的释读,虽大部分见解一致,但在个别处尚存异议。其中中山王铜鼎铭文中“至于今”的句读即是一例。 “至于今”有连入上句和连入下句两种不同读法。连入上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近刊布的一组鄀国有铭铜器进行了讨论,进而对鄀国铜器铭文进行了重新系联,对有关铭文作了综合分析,厘清了过去一些错误和不准确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下鄀南迁及最终灭亡时间、上鄀地望及鄀何时分上下等三个问题。就新见东周鄀国铜器铭文结合西周金文及楚简,进一步证成上鄀应在今湖北宜城一带;据新见铭文资料,可确定下鄀南迁后居于汉晋鄀县今湖北钟祥古丽阳驿附近的鄀邑,楚灭下鄀当在楚昭王或楚惠王时;由铜器铭文来看,至迟在春秋初年,鄀已分上下。  相似文献   

16.
史墙盘铭文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墙盘是西周微国的器物。铭文历述西周诸王至穆王而止,其年代不为穆王即为共王。微国历史除《尚书》中有"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和"夷微纑烝"几句外,其它无从查考。庄白大队出土的这批铭文,讲明了微氏家族的七代世系和微周的一些关系,补充了史书的不足。史墙盘铭文二百八十四字,内容可分前后二段(见图一),前段颂扬周代文王至穆王的功德,与史书记载相合,特别是"寒祁,上下殛(犭臣犬)"(走亘)慕昊炤,亡斁上帝,司夔尢保"  相似文献   

17.
从两周金文探讨妇名"称国"规律——兼谈湖北随县曾国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的提出在先秦古文献和周代铜器铭文中,许多妇女的名字往往带有当时社会上的国名,《春秋左传》里这种妇名就有几十例.如宋伯姬,鄫季姬、向姜、邓曼、徐嬴之类;铜器铭文中这种名字也俯拾即是,如周姜、晋姬、邾曹、秦嬴、蔡姬等;称呼的第一个字都是国名,第二或第三字是该妇人之姓.《史记》《索隐》云称"礼,妇人称国及姓",认为古代妇女名字称国及姓是古礼的规定,很显然,这种妇女名字的特征应引起我们极大注意,人们如果把握了其"称国及姓"的规律,就会对研究我国古史、特别是探讨一些文献中不见记载或已佚的古国名、姓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些学者已意识到其中奥妙,他们曾据金文中的"称国"妇女名称,来推断某些古国的  相似文献   

18.
西周初青铜器叔(罐)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軧)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9.
《殷周金文集成》12023号、12024号著录两件车辖铭文拓本,其中12024号车辖原器为罗振玉旧藏。本文指出,车辖铭文在内容上与《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十分相近,对戈铭中"■"、"散"两形体的旧有释读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戈铭所表达的含义即此戈为齐国贵族"陈■"所有或由其督造的"杀伐之戈"。在厘清11036号戈铭文释读及含义的基础上,对车辖铭文的书写风格与内容进行了考察,指出铭文本身存在着很多疑点,并从辖铭"散"字书写方向、"月"讹作"夕"、文字笔画完整性及铭文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认为车辖铭文很可能是根据《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铭文伪作的。本文还讨论了《山东金文集成》著录的两件"陈散戈"及《殷周金文集成》11591号"陈■散造剑"铭文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士山盘铭文中的一段册命文字重新做出考释,重点探讨了"服"、"惩"和"宾"三字,认为"服"乃采服之"服","宾"是宾礼,其在金文中用于东道主一方;"惩"义为惩毖、惩戒,铭中与巡守有关。盘铭册命内容与以往册命类铭文均不相同,是一种新见册命形式。此盘的重要性在于:一,提供了关于册命铭文的新材料;二,提供了西周分封服制的新材料;三,提供了西周方国的新材料,尤其鄀和六子非常可贵,因为目前关于鄀国的材料都是迁都以后的,"六子"则是在铭文中首次出现;四,提供了有关巡守制度的新材料;五,提供了关于"宾"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