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连初降之山即騩山,但并不是季连部族的居地,而是祖先神灵所居之地。其早期活动区域当在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范围内,晚期活动区域当在殷墟文化殷墟类型范围内,大致在嵩山山脉以南、伏牛山山脉以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夏商两代季连部族始终活动在传统的中原文化区。季连的最后一个居地京宗亦当在此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清华简《楚居》正式公布后,引起国内外楚史学界的极大关注,而"京宗"作为《楚居》中的重要名称,却一直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楚居》中与"京宗"相关的文字如下:季连初降于騩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陂。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由四方。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爰生郢伯、远仲,毓徜徉,先处于京宗。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载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生态学理论,对楚人的南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迁徙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自楚先季连族始,开始了南迁。商代前期,其活动地域在丹江流域;商代后期,其活动地域先在丹江与汉水交汇处,后在汉水中游的方山一带;商末至西周时期,其活动地域在湖北西北的荆山一带;东周以后,其中心地域在长江与汉水之间的宜城平原和江汉平原上。迁徙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楚文化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则是楚人对于生境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鬼方的考释与训诂 关于鬼方一名的涵义,检阅字书和古今学者的考释,可谓多余。王国维说:“鬼方之名当作畏方”,为春秋诸狄之祖的隗姓。而狄族,徐仲舒和厂山先生均认为是为晋献公所征伐的“翟祖”(《国语·晋语》)。无论是鬼方、畏方、还是狄或戎,诸家均未作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试说《楚居》“■■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安 《文物》2012,(1):75-76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楚居》有下面一段文字:季连初降于■山,氐(抵)于空(穴)穷,前出于乔山,尾(宅)尻(处)爰波。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尻(处)于方山。女曰比(妣)隹,秉兹率相,詈冑四方。季连闻亓(其)又(有)■(聘),从及之盘。爰生絰白(伯)、远申(仲),锍裳羊。先尻(处)于京宗。(第1-2简)其中酈山、乔山、汌水、京宗等已有很好的考释。酈山是《山海经·中山经》内《中次三经》的■山,也即《中次七经》  相似文献   

6.
当阳赵家湖楚墓头向的两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学者认为楚国的公族是来自中原东部的姓季连的后人,楚国庶人的主体是江汉地区的土著。可是,这些来自中原东部的楚人,除公族外,是否还有庶人─—甚至比江汉地区一般土著贫困的庶人?在我所读过的论著中,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楚文化是在春秋中期正式形成的,这在楚学界已成共识。至于楚文化是谁创造的,是江汉地区的土著创造的?是姓李连的后人创造的?还是他们双方共同创造的?对此,我所读到的论着都语焉不详。近日,细读了《当阳赵家湖楚墓》一书[1],觉得可以就上述两个问题试作探析,因而草为此文。当阳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春秋左传》中的史料为切入点,首先探讨赤狄、白狄的族姓,得出其部落主体姓氏为隗姓、姮姓,进而通过对这些姓氏的分析,试图说明赤狄、白狄的来源为商代的鬼方与亘方闹幸惨蚵劬菪枰蛞壑?了长狄的名义,并从基本史料出发,指出长狄实为赤狄部落集团成员,其族性亦隗姓,鬼方之后。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献和商周古文字资料中的缯地、曾国,历来争议颇大。文献和考古学资料更加支持《夏本纪》所记缯氏早期居地在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春秋》经传所记今山东兰陵之姒姓之鄫与《夏本纪》所记缯氏东迁有关。卜辞之曾地望待考,但大体可以推断,其不大可能位于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湖北随州叶家山M65所出青铜器铭文可以证明位于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姬姓曾国似至迟于西周康王时期即已存在,西周晚期联合申国召犬戎伐周的缯,可能就在今湖北随州一带。  相似文献   

9.
隗仁,其姓"隗",系胡姓。敕勒高车族,祖籍陇西天水。西晋时期隗氏迁居高昌,逐步成为当地豪族。隗仁早年曾任沮渠氏北凉湟河郡司马,因忠于职守被沮渠蒙逊誉为"苏武",并于北凉玄始九年(420)任高昌太守,任期十六年。隗仁对高昌的治理为沮渠氏北凉统治西域,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西迁高昌重建"大凉"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原昊 《民俗研究》2020,(2):131-145
《世本》是主体编纂于战国的谱牒类史书,该书楚世系史料,对《史记·楚世家》的编纂影响较大,清华简、安大简等出土战国文献有助于对该书的深入探研。《世本》楚世系远追颛顼,得到印证。据楚简可知老童之名,曾讹"卷章",其位列"三楚先",其所生四子为重、黎、吴及回。"陆终六子"中存在感生神话的编排,该说实质是将六个族姓始祖有意整合并依附于陆终,实现由族姓整合而成的帝系。陆终与祝融为一人,生季连者为祝融吴或祝融回。季连、鬻熊与穴熊为一人,"穴熊"得名及"熊某"命氏细节中潜存楚人的图腾意识。"熊渠封三子"说,在熊挚世系及熊康即位问题上有误。《世本》楚康王、考烈王世系名号也得到出土文献印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青铜器铭文,勾勒出曾国贵族的婚姻关系状况,西周早期姬姓南公从周朝都城被封到曾国,曾侯谏的夫人为媿姓,媿姓女子来自北方狄人或者胡国。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的婚姻关系逐渐本土化,北与黄国通婚,西与邓国联姻,结成政治联盟,曾、楚虽然冲突激烈,仍然保持通婚关系。春秋早期晚段,曾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春秋中晚期,两国的婚姻关系密切,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曾姬无卹是楚声王的王后,联姻是维持曾、楚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楚人(族)的起源地及其迁徙路线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楚史研究者的艰难研究课题。清华简《楚居》的面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既有楚人源于关中平原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楚居》12个早期地名皆在今陕西省境内:"畏阝山"即蒉山,在蓝田县境;"穴穷"即镐京,在西安市西;"乔山"即峣山,在蓝田县与商州区之间;"爰陂"即原陂,在蓝田县境;"汌水"即灌水,今赤水河;"方山"即华山,今华山山脉;"盘"即蕃,"京宗"即郑荆,皆在华县境;"哉水"即兹水,今灞河;"屈"即冢,今商州区境;"鄀"即上鄀,在洛河、丹江上游;"夷屯"即丹阳,今商州区境。这些地名位置的落实,为楚人源于关中平原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楚文化之谜的破译奠定了新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讲述了晋文公重耳被逼离国又回国的经历,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晋献公(名诡诸)的次子。因骊姬姊妹得宠献公,杀了太子申生,祸及重耳和弟夷吾。重耳逃到狄国(今山西省长治,潞城一带)。狄人给了两个女子(叔隗,季隗),照现代语可叫隗三姐、隗四姐。重耳妻季隗,把叔隗给了赵衰(名子余)。  相似文献   

14.
试谈长张     
1978年8月石家庄市北郊发掘一座西汉古墓,在墓主人头部左侧发现一枚铜印。阴文篆刻“?且”二字(见《考古》1980年第1期)。对这两个字的考证,我们曾信访过故宫博物院罗福颐同志,他释为“长耳”,但长耳这个人名在历史上没有见过,我就联想到“长耳”是否就是秦汉之际一直在河北一带活动的张耳呢,是否当时假“长”为“张”呢?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不少古今文献资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内“长”与“张”二字都有,只是解释很简单,只说“长,久远也”,“张,施弓弦也。”既未谈到可以借用,也没有作为姓氏解。在另一些说文和字典之类的书籍中,未见“长”可以假借为“张”之说。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姓“长”的人名从古至今仅录五人,即长沮(春秋楚人)、长(片羊)(春秋魏人)、长息(战  相似文献   

15.
正《百家姓》是我国汉族姓氏总集,载有四百多个姓氏。四百多个姓为什么偏要把"赵钱孙李"放在前面呢?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钱塘一个老儒编的,宋朝的皇帝姓赵,赵便为国姓,钱塘属浙江,当时占据江浙一带的是吴王钱叔,孙是他正妃的姓,李是南唐李后主的姓,于是"赵钱孙李"便为头一句。  相似文献   

16.
一、古史传说中先楚与三苗的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徐炳昶先生已指出楚与三苗同属南方的"苗蛮集团"。如作进一步考察,又知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楚人的始祖,因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历来都只考虑是颛顼。但《国语·鲁语上》、《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又直  相似文献   

17.
<正>黄公望(1269-1354年)乃"元四家"之首,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其绘画宗法董源、巨然,浅绛山水自创一格,流传后世的画迹据说达数十件之多。除《富春山居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外,其它著名的还有《天池石壁图》(故宫博物院藏)、《溪山雨意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等重要作品。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少丧父母,中年皈依"全真教",后久浪迹于江浙一带山川江河,醉心林泉,有时对景写生  相似文献   

18.
论楚人入湘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至喜、熊传新合撰的《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介绍了楚人在湖南的活动概况,并就楚文化问题谈了几点意见,谈到了“至于春秋时期楚人的墓葬在湖南的分布就更多了,如澧县、益阳、长沙、湘乡、衡阳、郴州,从南到北,都有早期楚墓出土。”从而说明楚人进入湖南的时间还要早一些。高至喜同志在《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中发表了《试论湖南楚墓的分期与年代》,把湖南各地出鬲、钵、罐或鬲、钵、豆陶器组合的墓葬定为春秋中期或晚期,进一步说明楚人进入湖南的时代当在春秋中、晚期。这一理论,给湖南楚史研究者与考古研究者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他们把湖南早期楚墓的时代定在春秋中、晚期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9.
《春秋》所载伐邢之"狄"应为商人.在邢国墓葬考古中,发现有"毁墓"现象,由年代和情势判断,只能是对邢有"亡国"之恨的商人所为.狄也叫戎.戎在金文中写作" ",最初是商王小乙之子"子 "的氏族徽志.这个氏族一部分居于王畿北境,今河北新乐一带,负守土之责.周公东征后逃匿太行山中.狄也作翟.翟,《说文》云"山雉尾长者",《赵世家》云"子姓".图腾和族姓皆与商人相同.  相似文献   

20.
《左传》记载楚庄王的诸多事迹。其中,问鼎一事反映出楚人重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而其论"武德"则体现了楚人认同华夏文化,这可能与楚贵族逐渐接受华夏教育有关。《左传》中所载庄王的事迹,表明当时楚人认识到华夏认同对其争夺霸权意义重大,在认同华夏时重视政治、文化而非血缘的作用。结合《左传》中其他记载,可看到春秋时期所谓的"蛮夷"已经受到华夏观念的影响,并逐渐认同华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