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入秦,在李俚《法经》基础上,修缮秦律,以法治秦,史称其“事皆决于法”。秦法中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刑罚之一是“连坐”法。关于连坐法,由于文献资料的短缺,很长时间以来都无从探究。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问世,为秦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得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所谓“连坐”,就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人及与该行为人有某种程度联系的人员并行坐罪的刑罚。从秦简中看,秦连坐法的适刑原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0,(1):37-37
“株连法”亦称“连坐法”,即一人犯罪,全家人甚至亲友都被一起惩罚,是封建帝王借以镇压反对者,巩固统治地位的专政手段。株连法源于奴隶社会末期。  相似文献   

3.
周勇  王磊 《文史春秋》2004,(1):21-23
李明扬这个名字,对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苏皖战区副总司令”,他的形象曾在影片《东进序曲》中出现过。他与陈毅、粟裕“不打不相识”,在郭村之战后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4.
季音 《炎黄春秋》2006,(4):42-45
一、任光的路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任光是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著名作曲家。他的一曲“渔光曲”,曾经唱遍祖国大地。他的抗日歌曲,曾经激励了广大的爱国者。今年1月,是皖南事变65周年,我不禁又想起了在那场震惊中外的不幸事件里,被国民党军队和特务枪杀的人民音乐家任光夫妇。  相似文献   

5.
覃异之,广西宜山(今都安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团长、旅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加入共产党,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就脱离了共产党组织,不久又到国民党军队任职。他曾参加过围剿红军的战斗,当过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大”代表。在抗日战争中战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在号称将军之县的广西容县。众多将领中。何柱国上将可谓熠熠生辉。名声显赫的一员虎将:他是陈诚等众多国民党名将的保定军校教官;张学良视其为左右手。他在东北军大乱之际活捉了反叛的郭松龄、帮张学良稳定了东北军;在蒋介石“不抵抗”主义高压下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在红军长征到陕北遭受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困难之际。他给红军让道;“西安事变”中忠心拥护张学良实现和平解决事变。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4,(5):72-72
贵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原国民党军队士兵王鼎钧的文章《解放军何以席卷江山》,文章中称“解放军的一位营指导员坐在校长办公室里管理我们”。据我所知,我军自建军以来,无论是红军时代、八路军和新四军时代,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代,都没有“营指导员”这一职,而只有“营教导员”或“营政委”这一职。我以为,由于作者当时在我军队当“俘虏”仅15天的时间,他是不可能弄清楚我军“连指导员”与“营教导员”其中区别的。我作为曾经的一名军人和贵刊的忠实读者想说明这个问题,即我军不存在“营指导员”这一职。  相似文献   

8.
1934年 11月,国民党军队在江西红区“围剿”得胜时,在他们的后方江浙地区,却爆出了一大新闻: 中国最大报纸《申报》主人史量才先生,在从杭州返回上海途中,突遭暗杀身亡…… 史量才是个什么人?为什么遭到暗杀?到底是谁怎么杀了他? 从江南学子 到报业巨手 史量才本名家修,1880年1月2日生于上海青浦县。1899年赶考,也算是个秀才。但却放弃科举,学习日文和自然科学。1901年秋,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回到上海,先后在育才学堂、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自己创办了后来的苏州女子蚕桑学校。1905年,他联合一些朋友发起江苏学…  相似文献   

9.
一、阿垅两次进入国民党军队,但却有着质的不同:第一次只是一腔报国热情,而第二次是人生观有了根本的转变……“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建国初期最大的冤案,直到1980年9月,党中央才对此进行了平反。在这件冤案中被无辜牵连的人员达2100余人,其中有胡风“七月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阿垅,他是“胡风反革命集团”中最后被判刑的三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美金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  相似文献   

11.
姚里军 《炎黄春秋》2003,(12):44-49
“打长工,还是打短工?”1950年11月,广西解放一年了,但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利用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四处流窜,冒出了很多“番号”,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自封“司令”什么的。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十分猖獗。当时在广西主持工作的是张云逸(后授衔大将),年事已高,毛泽东主席便指派时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的陶铸前去接替,领导那里的剿匪斗争。记得是一个下午,各部门派出的随从工作人员一共20多人齐集在军区政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等候陶铸的到来。此前,听说他因患肺结核病住院疗养,不等完全康复便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陶铸是我们南下…  相似文献   

12.
智华 《贵阳文史》2008,(6):16-19
在第二次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军队对江西工农红军组织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正准备反“围剿”前夕,在中国的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却发生了一起“神秘”的重大事件——它就是“AB团事件”。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此事并非当时“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所为,而是根据地内部自己的肃反扩大化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14.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老资格”,他的名字为国民党军队黄埔系将领所熟悉,他那传奇式的战斗经历也曾在黄埔军校军人中广泛流传。全国解放后,陈赓在北京定居,虽然工作异常繁忙,晚年身患重病,但他还念念不忘往日的同窗旧友,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热情地接待他们。  相似文献   

15.
黄少群 《百年潮》2011,(3):69-74
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军事“围剿”,开始于1930年底,结束于1931年初,具体战斗时间仅5天,以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和红一方面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本文不想对其战斗过程进行论述,只想就下列几个问题作一些新的探讨。 蒋介石为何迟至1930年底才开始对“朱毛红军”发动第一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16.
1925年5月,我第一次见到恽代英。当时,我在上海江湾蕴草浜中国铁工厂做工,一个休假日偶然的机会,在临近的立达学园,我顺道参加了一次听讲会,主讲人是恽代英。他为学生群众演说时政问题。会后,同济大学学生尹景伊(他也听过演讲)问我:“你听恽先生的演说有什么感想?”我说:“我觉得恽先生分析时政,剀切透彻,发人深省,使我懂得了不少问题,很受启发。可惜,他引证的马克思、列宁理论我不大懂……我认为他是个大学问家,是个不修边幅的名士。”“为什么?”“因为我看他滔滔不绝的口才,满脸的汗,而他就扯着衣衿擦……还有,他的皮鞋带子是一白一黑。…  相似文献   

17.
“英大学问”者,何许人也?他的雅号又是从何而来?说来也简单,这是老北京人对有学问人的一种尊称,什么“张大学问”、“李大学问”等等。英若诚之所以被称为“英大学问”就是因为他是北京人艺大学问中的佼佼者,那么,他的学问大在何处?来自何方?又用在哪里?且听作者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8.
●赛题1.那些大人就喜欢数字。你跟他们讲起一个新朋友,他们总爱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们不会问你:“他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他喜欢玩哪些游戏?他是不是收集蝴蝶标本?”他们问的是“他几岁?他有多重?他父亲挣多少钱?”这样问过以后,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你要是对大人说:“我看见一幢漂亮的房子,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屋顶上停着鸽子……”他们想像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这是《小王子》中的一段话。晶莹的童心,可笑的大人,有趣的描写,温和的嘲讽。你…  相似文献   

19.
吴平 《文史天地》2005,(3):27-28
贵州省天柱县偏处西南边陲一隅,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却不乏仁人志士,其中,吴绍周就是被誉为”常胜将军”的一名抗日名将。吴绍周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苗族将军,他一生戎马倥偬,在国民党军队里历任排、连、营、团长、师参谋长、旅长、师长、军长、中将司令。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率部赴汤蹈火,与日寇浴血奋战,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天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被外国人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一代伟人 ,他在戎马倥偬之中留下的许多雄奇壮丽的诗词 ,证明他是无愧于这一赞誉的。《沁园春·雪》不仅是他的代表作 ,而且围绕此词的发表 ,还有一串串鲜为人知的故事。现代屈原喜“折腰”1945年8月15日 ,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 ,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时 ,时刻想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要从峨嵋跑下山来摘桃子 ,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但是国民党军队大部分在远离战场的西南后方 ,要到抗日前线接受日伪军的投降需要时间。蒋介石为了欺骗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