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3年到1870年奥斯曼的巴黎改造构成了欧洲高速城市化时代的缩影。这主要是由于19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巴黎的城市建设也是中世纪后期以来就已进行而从未间断的改造的延续。奥斯曼对巴黎的改造是系统的、全面的,而且是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并非任意的破坏和扩建,也遵循了一定的审美法则,从而在极端开发改造的时代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新思路,上海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心城以三产为主、郊区以二产为主的大都市产业布局架构。在各类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上海又突出发展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基地。由此,上海产业布局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第二产业立足于城市功能重塑、提高工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聚焦",确立了空间发展的内环整合战略和"东西南北"发展战略,依托都市工业园区和城郊工业区,大大提高了产业聚集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长春市城郊关系的现状与发展,从郊区城市化特点与动力机制的分析入手,指出了长春市郊区城市化的适宜发展道路和时空演进过程,从而进一步演绎和揭示出了中国东部经济区域内陆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的走向和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与区域商贸中心的发展——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孔山 《人文地理》2005,20(2):101-104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商流规模的区域商贸中心的改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临沂批发市场闻名全国,是典型的区域商贸中心,但滞后的现代物流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当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整合商流与物流,促进临沂商贸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旧城区联动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两大基本任务,如何正确处理新旧城区的整合及协调发展关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首先分析了我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新旧城区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规划建设各自为政、可达性差、通勤成本高以及拆迁安置不尽合理等,并阐述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分析了驱动新旧城区联动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探讨了旧城改造、产业升级、经营城市、市场力等方面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新旧城区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了推进新旧城区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是规划联动;二是空间联动;三是经济联动;四是政策联动。  相似文献   

6.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21,36(4):44-52
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和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建立奥斯曼在19世纪巴黎“创造性破坏”的城市规划和空间生产,与第一波女权运动的知识联结,推导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史前史及其未来方向。研究发现,巴黎都市现代性的形成,使性别问题一开始就与阶级问题构成交叉关系;表现为“城-郊”二元结构及其在家庭私人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拱廊街为代表的阈限空间等展现出来的有关资产阶级沙龙女性、工人阶级贫困女性和都市漫游者的三种不同形态的性别地理,以及表征主义和革命行动的两种性别政治。都市现代性的性别地理研究,为反思生物本质主义的性别体制、关注“后人类”未来基于赛博格、数字媒介城市和星球城市化的人地关系的性别研究,提供了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耿明志  李豫 《世界》2004,(9):52-54
安宁之于兰州.犹如浦东之于上海。兰州市安宁区是甘肃省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同时也是兰州市城市建设第二中心新城区的重点建设区域.占兰州新城区规划面积的四分之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已经成为兰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城市发展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8.
精准识别城市功能区对于优化协调城市人地系统,完善城市规划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公众认知度和地物一般面积对行业POI数据核密度进行加权,构建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方法,以本溪为例,输出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并开展分析。结果表明:①考虑公众认识度与一般面积的核密度加权方法具有更高的实际性和准确性;②本溪市中心城区受地块大小、交通等因素影响,形成“多中心”组团、“单一-混合”功能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应进一步完善本溪新城区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旅游业产业链条,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9.
临清在明清时期是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碧霞元君信仰在该地区发展的历史较为久远。最早的碧霞宫创建于元代开凿的会通河旁边,随着临清城的营建以及城市的发展,位于砖城以西、运河以北的碧霞宫在明中叶以来得到复兴,成为当地的社区性祭祀中心。为了保障漕运安全,明王朝另置大批屯戍之兵于城郊运河两岸的乡村,加上地方乡绅耆老的主导作用,明后期万历年间在土城郊区发展出两处新的祭祀中心。明后期崇祯年间,临清城郊的歇马厅作为跨地域的仪式活动中心和宗教认同标志,吸引了来自华北各地的士绅、商人及香会组织,成为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信仰中心。歇马厅朝拜场域的最终形成,表明通过民间宗教的形式能够形成一种社会的基本联结。  相似文献   

10.
赵聪 《沧桑》2011,(1):192-19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我国正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新城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城市房屋拆迁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拆迁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都是由政府来完成的,因此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行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周晋 《旅游纵览》2015,(1):75-76
城郊的经济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在全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城郊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城市和农村有机结合、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切入点。因此,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旅游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和城郊旅游的关系,根据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旅游的经验借鉴和我国城郊旅游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城郊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希望为改善城郊旅游的发展状况有所帮助,对政府的决策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郊区化背景下北京市民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利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洁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5):113-116,123
通过微观层面上对北京市居民中心商业中心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郊区化背景下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现状,通过市民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利用特征及其所反映的中心商业区发展问题来认识城市商业空间的变化。虽然城市中心传统商业区仍然在北京市居民消费中保持着重要地位,但是其购物空间已经表现出逐渐向迅速发展的近郊商业区转移的趋势;同时,随着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和私家车的普及,中心商业区将面临越发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杨青生  黎夏 《人文地理》2007,22(2):87-91
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中心镇的城市化对揭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市域内1988-2004年的城市扩张过程,分析中心镇城市化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1988-1993年,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城市主要沿道路扩张,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相对松散;1993-1997年,中心镇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增强,城市以中心镇为中心的扩张非常明显,城市空间沿道路的扩张,基本形成了渐进扩散式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沿道路和中心镇扩展的格局;1997年以后,中心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点-轴-集聚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城市空间扩展区在空间上更集中于中心镇。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发展的新背景、新趋势及其规划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俊菲 《人文地理》2008,23(3):35-3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大都市成为了世界城市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新背景之下,都市圈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中心性进一步强化并出现多中心的新形式,空间扩散广域化并日趋连绵成片,区域进一步融合并且跨界发展明显。世界各主要都市圈的规划纷纷对这些新形势做出了响应,即以全球性、整体性的视角来审视都市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致力于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促进产业扩散与转移,对交通进行网络化整合,并建立类似都市圈政府的机构对都市圈规划进行管理。这些良好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都市圈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皋兰县城郊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郊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过程,其与土地利用密不可分。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并基于建立城郊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评判指标体系,探讨皋兰县在兰州市城市发展影响下其县域城郊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而且通过指标评判,将全县的土地进行了不同城郊化程度的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6.
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 ,苏州城市有显著扩大。这个扩大同时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展与城市人口的增加。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 ,是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 ,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 ,并非单纯的府城工业向外转移 ,而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合理的地域分工。经过这三个世纪的发展 ,到了清代中期 ,城市工业在苏州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城市化是指少数民族从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化为城市社会的过程,也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相互交融互动、全面整合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东北地区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联系的“点“和“线“的结合处,是中原汉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中心点。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文化进程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对形成和巩固区域民族共同体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成为民族融合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刘红梅 《攀登》2009,28(6):90-9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西宁城市建设由过去的老城局部改造、综合开发转向骨架拓展、环境整治、功能完善、特色塑造的一体化发展,城市在系统性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功能日趋强化。本文对西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梳理,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推动西宁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奥斯曼早期国家的历史阐释尚未达成共识。维特克在质疑奥斯曼帝国"部落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齐起源说"的解释架构,即认为奥斯曼帝国起源于一个"边疆社会"中的"加齐团体",奥斯曼早期国家在地理上位于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区域,占领这里极为困难,"加齐战争"得以长期延续,因而最终形成帝国。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加齐起源说"的诠释路径进行批判和否定。"加齐起源说"反映了奥斯曼早期国家起源的某一维度与思考命题的不同层面。13世纪末的比提尼亚地区具有多元文化并存,多文明杂糅的地缘政治特征,诞生于此的奥斯曼早期国家亦具有这种多元文化特性,这种特性有助于奥斯曼早期国家在小亚细亚与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并最终在15世纪形成横跨亚欧的世界性帝国。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骑楼为南方地区许多城市开展市政建设时所采纳,后被广泛运用于城市规划及道路建设中。20世纪20年代,汕头市政当局根据现代市政理念,制订了包括道路系统的城市规划方案。骑楼在解决城市改造所面临的辟筑道路及割拆民业等普遍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行骑楼及骑楼地的承领,既是政府在推动城市建设中减少赔补成本的有效手段,也是民间在割拆土地和铺屋中争取利益的重要策略。汕头市政当局虽然通过正规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的市政运行机制,掌握了改造城市空间的主导权,但在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市政建设时,民间各方力量并非唯命是从,而是以一套符合当时市政运行机制的话语体系,与政府展开博弈或进行协作。汕头大规模骑楼街区的形成,不仅反映了城市空间在平面格局和立体景观上的演变,也折射出中国城市在近代转型中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