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隆国 《历史研究》2020,(2):127-147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考察"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术语的词源时,往往聚焦于"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而忽略了中古早期流行的"sacra respublica"。后一种形式源自古代罗马帝国,而为拜占庭帝国所沿用。从东西部欧洲的统一性来考察可以发现,不仅拜占庭帝国是神圣的罗马帝国,而且西部欧洲是查理曼统治时期对东部神圣的罗马帝国的自觉模仿,其中罗马教宗发挥了辅助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中古早期欧洲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成为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向中古神圣的罗马帝国演化的过程。东西部欧洲在独立发展和彼此互动中体现出中古早期欧洲政治神圣化的共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苏克拉底斯是拜占庭帝国5世纪时期著名史学家,其所著《教会史》涵盖了自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时代到塞奥多西二世统治前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苏克拉底斯生活在罗马帝国向帝国过渡的初期阶段,长期居住于地中海世界东部地区,这一时代背景与地域因素既决定了他的著史心态,也影响了他的写作特点.苏克拉底斯的《教会史》之价值不仅在于它是有关这段历史时期的最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认识教会史发展的不同路径,对它进行研究也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把握当时地中海世界知识界的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3.
自16世纪拜占庭学产生之日起,学们就开始了对帝国衰亡原因的研究,以期能从这个大帝国的衰亡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拜占庭学研究是从19世纪开始的。而中国学对拜占庭帝国衰亡原因这一问题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中叶,在以后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基本与国际拜占庭学研究接轨,尤其是近20年内中国学们广泛地吸纳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拜占庭学研究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令国际拜占庭学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4.
公元408年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去世前立下遗嘱,把其幼子提奥多西乌斯二世托付给自己的宿敌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阿卡狄乌斯"托孤"于宿敌,一方面是由于罗马帝国东西部分裂离心严重、关系紧张,帝国东部不会把帝国西部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由于此时的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的关系较为缓和,使阿卡狄乌斯有可能把幼子和帝国托付给萨珊国王。对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而言,此前萨珊波斯在与罗马的较量过程中,其领土和经济诉求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萨珊波斯自身也面临着内外矛盾,他没有理由主动打破和平局面。阿卡狄乌斯"托孤"事件的完美结局,不仅使罗马帝国东部的统治实现了平稳过渡,也对晚期古代基督教在东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晚期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晚期古代国家关系的改变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1500-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改革是1495年沃尔姆斯帝国议会所确立的"帝国改革"的继续。"帝国改革"实质上是权力妥协的结果,特别是作为"帝国基本法"的1519年《选举让步协议》,使得帝国皇帝的统治契约化和帝国阶层的政治参与扩大化,促进了帝国权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1521年发布的"沃尔姆斯敕令"使更多的宗教因素混入"帝国改革"和帝国宪法的发展。从契约观念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制度状况以及其"帝国改革"。由于帝国阶层和皇帝都低估了对方的实力,这一时期的"帝国改革"并未取得较多的成果,但是通过"帝国改革",神圣罗马帝国在制度形式上具有了更多的"近代性"。  相似文献   

6.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曼在罗马加冕称帝,在欧洲西部复兴了罗马帝国。如何选择帝号、如何获得合法性,是时隔三百余年之后复兴的西部帝国所必须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查理曼如此,他的后代们也是如此。因为分割继承的传统,帝国的疆域变动不居,总体趋势则是越来越小。至9世纪中叶,皇帝路易二世实际上仅仅控制意大利中部和北部,此后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控制罗马城的加洛林王室成员即可称帝。在这个过程中,对罗马教宗的控制与依赖,携手并进,使得加洛林帝国实际上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即依靠加洛林统治者在罗马被罗马教宗加冕,成为名副其实的正宗皇帝。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复兴的西罗马帝国还属于自4世纪末开始的罗马帝国基督教化的漫长进程中一个独特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罗马在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成果是帝国伟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城伊始到帝国晚期,罗马城内都有着持续建设项目,但是纵观整个罗马城的建城史,在帝国前期罗马的城市建设达到了顶峰。帝国前期罗马城市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与当时罗马帝国的国家稳定繁荣、军事实力强大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除了亚历山大东征外,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有三个繁荣阶段: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隋唐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时期以及蒙古帝国时期.因此研究中古时代的中西关系,必须重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脱胎于4世纪上半叶的罗马帝国,于5世纪末6世纪初走向强盛.此时的隋唐帝国是中国的一大辉煌期,这为双方的频繁交流提供了条件.随着7世纪中叶阿拉伯的兴起,拜占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被切断,因此,双方的交流以六七世纪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9.
两个多世纪来,西方学者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根据莫蒂默·钱伯斯的《罗马的衰亡》等著作提供的材料,对他们的有关论点作一简要评介。 一 偶然事件论 近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所著《罗马帝国的衰退和灭亡的历史》一书(共6卷,第1卷1776年出版,最后3卷1788年出版)中说,罗马的衰退是过度扩张的自然结果。繁荣孕育着衰退的种子,随着征服的扩张,毁灭的因素也跟着增  相似文献   

10.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其衰亡原因一直备受关注。中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人口下降论,土壤枯竭论等不下几十种主流观点,但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与社会风尚的沦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究社会风尚的沦丧与罗马帝国的灭亡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罗马帝国灭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正在做《古中亚币》的编写准备工作,贵霜币当然是其中一个重点。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三世纪的贵霜帝国在当时是和罗马帝国、帕提亚(安息)帝国,中华帝国(东汉王朝)并驾齐驱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并非如后世学者所断定的那般全面昌盛。吉本称这一时期为"黄金时代"。其实,这种说法略有不妥。从彼时罗马人的视角去考察,可以看到帝国更加真实的面貌。琉善这位2世纪帝国的重要学者,敏锐地观察到繁华背后的衰败因子。深入分析解读琉善的作品,总结其眼中的罗马社会风貌,探索罗马帝国衰落的起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从琉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2世纪的罗马社会业已沉醉于浮华生活,失去了以往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罗马帝国精神层面的衰退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李隆国 《世界历史》2012,(3):113-126
20世纪中叶以来,由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进行经典性表述、延续了200年的"罗马帝国衰亡"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力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悄然兴起。本文在梳理这一学术转型,重点介绍这两种解释模式的同时,发现它们都起源于晚期罗马帝国,尤其是410年前后围绕西哥特人攻陷罗马而引发的大规模舆论冲突。由于各有庞大的史料作为支撑,昔日互不相容的两种交锋理论,在今天转化为观察晚期罗马史的两个互补竞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罗马帝国自三九五年分为东西两部以后,西部称西罗马帝国;东部称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原名拜占庭,也叫做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晚期因为阶级剥削的严重,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奴隶怠工、逃亡或暴动,以致生产萎缩,并削弱了国家的统治权力。在经济危机一天天步入严重阶段的情况下,统治阶级卷入乱战的漩涡,各地方统治者互相掠夺,发动事变,或乘着奴隶暴动出兵镇压的机会,夺取中央政权,来达到经济上掠夺的目的;更进一步摧毁了国家的军事和治力量。因此日耳曼人南侵,  相似文献   

15.
赵阳 《史学集刊》2020,(4):107-114
公元43年至410年,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进行统治,并在不列颠岛东南沿海及对岸特定地区构筑了一套史称"撒克逊海岸"的沿海防御体系。撒克逊海岸是罗马帝国在帝国西部展现其统治力量及海洋权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除具有军事防御的一般性功能外,还在帝国统一与分裂、集权与割据的政治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对促进罗马不列颠的经济发展、保障帝国西部与不列颠进行跨海贸易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史学界中,一种占优势的传统观点认为: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379—395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阿喀丢(Arcadius)与和挪留(Hono-rius)分别管理帝国东西两部;一为东帝,一为西帝。此后帝国永未再合。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两个国家。公元476年,“蛮族”将领奥多亚克(Odoacer)废罗马皇帝罗慕路·  相似文献   

17.
施华辉 《世界历史》2022,(1):11-27+152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的英帝国问题讨论中,基于古典历史诠释的古今比较介入其中,为论证英帝国统治合理性及构想英帝国发展方向提供新的依据。其中,罗马帝国与古希腊殖民化的历史被用来支持两种帝国观念。约翰·西利和爱德华·弗里曼分别是两种帝国观念的代表:前者通过使用“罗马类比”,证明了英属印度存在的合理性,并认为未来的英帝国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国家;后者基于类比古希腊殖民化的历史,强调英帝国应当发展成松散的联盟体系。历史观念的差异,尤其是对古今关系的不同认识是两位历史学家在思考英帝国问题时运用不同历史类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  依新近统计,中国发现波斯萨珊银币目前共计40多批,总数在1900枚以上,其中卑路斯银币468枚④。已公布的宁夏固原发现的两枚卑路斯银币,一枚为固原东郊雷祖庙村北魏漆棺墓(AD486年左右)出土;一枚出自固原南郊小马庄村隋代史射勿墓(AD609)。波斯萨珊朝通使中国第一次见于记载是在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AD455),此为卑路斯即位的前二年,其后卑路斯在位时期于461、466、468、476各年都曾通使中国。该枚卑路斯银币出土于固原南塬唐墓中,使我们对5—9世纪途经原州的“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⑤。宁夏固原唐墓出土一枚萨珊卑路斯银币@余军…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以来,特别是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美国政界和学界关于美国是否是"帝国"的争论再起。参与争论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流派,他们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广泛争论:"美利坚帝国"的界定、"美利坚帝国"存在的基础、"美利坚帝国"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毫无疑问,从军事和经济势力上看,美国是个无与伦比的"帝国"。然而,当今的"美利坚帝国"与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殖民帝国相比,拥有完全不同的物质基础、文化观念和思想体系。在研究"美利坚帝国"这一课题时,除了要关注美国硬实力、软实力方面的优势,更有必要研究和构建一个与"美利坚帝国"影响力微观基础相关的理论框架,通过多种案例的比较研究,来考察"美利坚帝国"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产生的具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161年,罗马帝国有两个皇帝同时登上皇位。当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身披紫袍、头戴檞叶金冠、手执象牙鹰杖而被宣布为帝国皇帝之后,他提议元老院也将卢修斯·维鲁斯(Lucius Verus)加冕为皇帝。这是罗马帝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两个皇帝共享皇权,后来最多同时出现过四个皇帝,不过是分疆而治。一、出类拔萃天才得志以中国古代"天无二日"的观念,很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