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有"日本的东印度公司"之称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组织并推动日本史学界对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大规模的地理和历史调查,为日本以"学术研究"的形式实施大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1908年,在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的大力支持下,"历史地理调查部"吸纳白鸟库吉和其他东洋史学者研究"满洲"与朝鲜的历史地理,出版了《满洲历史地理》、《朝鲜历史地理》、《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等一系列调查报告和研究专著,构筑了一整套完整的殖民主义理论体系和东亚历史叙事方法。其中的"满鲜史观"强调"满洲"和朝鲜的不可分割性,试图从史学角度证明"满鲜一体",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提供"合法"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姿多彩的欧洲历史在这个岛上留下了太多璀璨的标识,让人寻着不同的建筑风情领略到各种文化的荟萃和相得益彰.西西里岛在公元前先后经历过希腊人的殖民,罗马帝国、拜占庭和诺曼人的统治,1442年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后又陆续被西班牙和意大利所吞并.长久的附属感并没有剥夺西西里岛民的自由意识,却使它在多国文化的融合下,成为地中海上一个别致而美丽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沈林 《满族研究》2006,(2):85-96
“沈”姓满洲族的老姓说法不一,“老姓”中没有“沈”字,还有朝鲜族沈姓和“沈氏”汉军八旗融入满洲族。事实上,辽金女真有“沈”的姓氏即“沈谷”,尽管可能是音译,但是其他姓氏如“童”也存在,《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记载后金女真有大量汉姓“沈”和女真名字者的记录。因为民族生存战争、土地的争夺与保卫,因为女真族、满洲族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一般女真族没有连续家谱的记录,女真到满洲的姓氏从来不连续,满洲族的家谱绝大多数的撰写始于多尔衮进关。从“沈”姓在后金女真中存在的举证,往前到辽金时代、往后到清代,“沈”姓都是以不同表现形式存在着,说明从辽金女真、后金女真、以及到辛亥革命前后满洲族都有“沈”姓氏,和这个族群一样,“沈”姓氏是变化演绎的,女真到满洲族姓氏同样是变化演绎的。  相似文献   

4.
埃塞俄比亚,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作为国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除了20世纪30-40年代被意大利占领了几年以外,它历经多少世纪,一直保持着自已原有的特征。公元前后建立了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  相似文献   

5.
清朝在处理与朝鲜关系问题上,一方面继续坚持复杂而严谨的礼仪程序,遵循可以远溯至春秋时代的典范;另一方面坚持由旗人作为礼仪的执行者,强调朝鲜对满洲的效忠。在这种背景下,朝廷非常重视使臣的选择,出使朝鲜的使臣为皇帝从候选人中钦点,满、蒙、汉旗均有,以满人为主,多为熟习经典的文臣。朝廷不仅重视使臣的选择,还很重视对于使臣的管理,看重自身的国家形象。作为少数走出国门的满洲大臣,他们的所见所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满洲、清王朝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五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琏瑰 《百年潮》2001,(1):64-71
二次大战后朝鲜分裂的出现朝鲜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自从公元7世纪新罗王国联合唐朝军队克灭高句丽、百济,结束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统一半岛以后,朝鲜便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衰落,西方势力开始侵蚀朝鲜。特别是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  相似文献   

7.
《满洲历史地理》是日本历史学家白鸟库吉于1908-1914年间主持编纂的著作。该书重视历史地理与疆域范围的考证,重视实地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设置的行政机构的疆域做了细致考证,并梳理出基本的疆域演变脉络。但在该书的叙事框架上,白鸟库吉立足于将"满洲"与朝鲜的历史合并为"满鲜史",并提出"间空地"理论与"南北二元对抗"理论,试图诠释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是"无主之地",在历史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并突出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对抗性关系,从而使其研究结论无法脱离为即将开始的侵略战争服务的政治性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印塞与后印希王国之存废及其年代学问题 从公元前180年开始,印度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了诸多希腊化国家,史称印度一希腊王国(Indo-Greek Kingdom,简称印希王国),有时又称希腊一印度王国。约公元前130年以降,塞种逐渐南侵诸印希王国,约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00年,塞种首领毛乌斯(Maues)以罽宾为中心建立了印度一塞种王国(Indo-Scythian,简称印塞王国)。  相似文献   

9.
16、17世纪之际,东亚地区的历史环境给满洲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满洲统治集团成功地把握了这次机遇,并依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与明朝、蒙古、朝鲜的关系。上述诸关系中,满蒙关系,尤其是入关前满蒙关系至关重要。努尔哈赤因势利导地对蒙古各部采取联姻科尔沁,争取、招抚喀尔喀,孤立、打击察哈尔的策略,最终使满洲成功崛起。  相似文献   

10.
<正>巴克特里亚王国(Kingdom of Bactria)是公元前3世纪中叶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来的东方希腊化王国。它位于中亚腹地,其核心区域位于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以及南亚的巴基斯坦,处于亚洲大陆交通的十字要冲之地。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亚地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区,它不仅保留了古希腊文化,还创造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同时融合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因素的多元文化,成为犍陀罗文化的始祖之一[1]。巴克特里亚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承担着中转站的重要作用,探究巴克特里亚历史,对中亚历史、丝绸之路和古代文明交流等相关历史议题,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朝鲜的学者主张古朝鲜的建国年代应该在公元前30世纪。一部分韩国学者也极力主张公元前2千年以前,古朝鲜就已经具有了国家形态。目前学界对古朝鲜国家建立的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不等,其差异竟有800年之多,处于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朝鲜(英文简称DPRK),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熟悉的是我们年轻时的回忆,陌生的是它现实的生活。朝鲜专辑将为我们展现这个邻居的真实生活。特殊而平淡,但这就是朝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白人言 《中华遗产》2014,(11):30-33
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传说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洪水,这场洪水将许多上古的历史淹没为传说,但是它也开启了中华文明的信史时代…… 繁星何去?  相似文献   

14.
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萨那是一座有2000多年的历史的古城,历史上是宗教和贸易中心,现为也门共和国首都。公元前六世纪是赫米叶尔王朝首府。萨那在阿拉伯语中译为"工艺品"。公元前5世纪曾是希巴也门王国的要塞、商路交通的枢纽。公元4世纪开始开始建城。7世纪成为伊斯兰教城市。  相似文献   

15.
张丽霞 《沧桑》2009,(2):43-44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希腊化文化异常繁荣,亚历山大里亚则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当时地中海区域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它的繁荣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托勒密王朝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及王国内部政局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不丹、泥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大约公元前2500年起,印度河流域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创造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灿烂辉煌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一般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朝鲜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朝鲜以宋时烈为代表的性理学家,以朱熹的思想为基准,形成了以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华夷观作为他们处理与清朝外交关系的准则。他们对于正统论的论述,依从朱熹的思想,且只关心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而不关心其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这是朝鲜后期儒家性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古格王朝是西藏历史上一个神秘的王朝,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习和翻译佛经,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然而,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给人类留下不解之谜。随着不断发掘的雕刻、造像及壁画,让我们得以一睹这个神秘王国曾经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向外扩张的指导思想,是日本妄图侵占台湾、吞并朝鲜、经营满洲、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策。它的形成对日本、对朝鲜、对中国、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大陆政策的发展过程,希望能够以史为鉴,共谋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20.
朝鲜的骨气     
一凡 《文史月刊》2010,(6):61-61
<正>后金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后金汗皇太极于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族名满洲。崇德元年二月,皇太极称帝之前,派出数百人组成的异乎寻常的庞大使团,前往朝鲜。使团携带致"朝鲜国王之书",书信中说,满洲与蒙古共举大汗皇太极为皇帝,朝鲜国王应亲来称贺,背弃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