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棍噶札拉参是喇嘛教中的转世喇嘛,俗称活佛,又译作固帑干札拉参、棍楚札拉参。蒙古族教众尊称察罕格根,意为白活佛。全称为棍噶札拉参呼图克图穆巴图多普,“系甘肃洮州蒙古”。清同治二年(1863),携带亲族到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土尔扈特部坐禅诵经,翌年至额鲁特喇嘛馆。他在蒙古族人民中颇著威望。清廷先后封他“呼图克图”与“伊师沙布咙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金代官印,为20世纪50年代旧藏,未见于相关著录。现介绍如下。此印为铜质,扁方体台,矩形板状纽,正方形印面。通高3.9厘米,纽高2.9、厚0.8厘米,台厚1厘米,印面边长5.3厘米(图一)。印背纽端右侧錾刻"上万"三字,均为汉文楷书(图二)。印面阳线边框内铸有两行汉文,属阳文九叠篆,右上起顺读,为"义军万户之印"(图三、四)。印  相似文献   

3.
1987年3月13日,金川县公安局干部何现孝等在县委宣传部保管室内,发现一枚清廷颁发的沃日安抚司印。印章铜质呈正方形,长宽各7.6匣米,厚约1.2厘米,印文为篆体,汉文和满文各占一半面积,汉文为“沃日安抚司印”,(图一)印侧刻有“乾字第一万一千八百八号”“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背面刻有“沃日安抚司印礼部造”。(图二)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河南省博物馆收集到不少金代铜官印,现分别介绍如下。一、"都统所听字印"一颗。1965年3月南阳县出土。正方形印面,长方形柄。印面宽7.1、厚1.5、通高4.7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都统所听字印"六字。背面右刻"兴定元年九月";左刻"□□礼部造";侧面刻"都统所听字印"(图一)。  相似文献   

5.
花原 《文物》1993,(12)
近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等地出土了一批金、元官印,这些官印很有价值,今编为一组,刊发于次。一、黑龙江北安市出土"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1987年6月29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长青村西南耕地中出土一方金代官印。印面6.1×6.2、印厚1.7、纽高3.4、通高5.1厘米。印文阳文,作"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图一)。印背右刻"大定十年七月"、左刻"少府监造"(图二)。印左侧刻"系蒲  相似文献   

6.
1982年7月,山东微山县昭阳乡南庄村民傅元成挖土时发现一方铜印,周围未见其他器物。印面宽7、厚1.2、通高4厘米。方纽,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之印"(见图),与河南省博物馆藏的金代都统印  相似文献   

7.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种元八思巴字印章及印文资料,现择其中几种介绍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官印和众县印铜质,橛纽,6厘米见方。印文为八思巴字篆体,朱文。印背有汉字款,右款蚀泐较重,从残存笔画及印文分析,应为"和众县印";左款为"中书礼部  相似文献   

8.
1988年1月,我们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临沂市九曲乡三官庙村收集到1方金代铜官印。据了解,此印出土于村东砖厂内。现将此印介绍如下。此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5、印厚1.8厘米。梯形纽高3、宽2.8~3、厚1.3~1.6厘米。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信阳盐场管勾之记"8字,直排,3行、(图一)。印背纽两侧刻款2行,右款为"泰和四年五月"6字,左款为"礼部造"3字。印上侧壁刻边款"信  相似文献   

9.
1987年4月中旬,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文物管理所在当地征集到清代杜文秀大理政权的一方官印。此印铜质。印面正方,边长7.9、印厚1.6厘米;圆柱形直纽高7.7厘米。印面边框宽1厘米,左方刻阳文篆书"都督之篆"4字,右方刻阳文曲形阿拉伯字,汉译为"苏莱曼"(图一)。印背纽两侧均刻阴文款,右款为"壬戌年造"4字;左款为小儿经文4字(图二)。  相似文献   

10.
1988年5月,吉林省蛟河市青背乡东升村黄地沟屯一农民在水田中拾得1方元印。后由蛟河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并提供给吉林市博物馆入藏。此印黄铜质。印面呈正方形,边长7.5、印厚1.5厘米。杙纽,高6厘米。印面为八思巴字阳文篆书:"辽阳等处打捕鹰房红花总管府印"14字(图一)。印背有较深的沙眼,磨光后在纽两侧刻阴文行书汉字;右侧款为印文的汉字对文;左侧款为"中书礼部造"、"至顺二年四月(?)日"。纽顶镌  相似文献   

11.
康熙朝瓷器中,有一些带“西园”印文的瓷器,多为文房用具。这些瓷器表面一侧以五彩绘纹饰,另一侧配有墨彩诗文,诗尾有“西园”署款或篆书“西园”印章,或两者皆有。这些瓷器画工精细,诗文笔法洒脱,字体遒劲有力,墨彩漆黑如墨,风格独特。以往观点认为这些瓷器上所用“西园”印款为高凤翰字、号,笔者通过对高凤翰的生平事迹、相关艺术作品及其“西园”印文流变的考证,提出瓷器上的“西园”印款非高凤翰字、号。  相似文献   

12.
收到《文物》1985年第5期,对其中《山东沂水县荆山西汉墓》报告(马玺伦氏执笔)提及的一枚印章,有几点疑问,愿提请研究。 (1)报告介绍印章为"阳篆刻",从图二一影印印文看,应为"阴篆刻"之误。 (2)印文"徐术之印"似读作"徐之术印"为妥。印文的顺序,一般为_(42)~(31),也有回文作_(34)~(21)但未见_(43)~(21)这样读法的。(3)报告介绍印边长4厘米,从图二一所注原大尺寸,  相似文献   

13.
<正>宁夏博物馆藏有一方金代铜质印章,印文为"得胜寨印"(见图1、图2),是"文革"前从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征集的。印为正方形,边长5.3厘米,长方形扁柱钮,钮两侧刻有"大定四年""少府监造"字样,钮顶部刻有一个"上"字。印文为九叠篆书,清晰秀丽,布局合理。从印文书体而言。"得胜寨印"四字为"九叠篆",这是一种特别的篆书,又称上方大篆,自宋以来作为常用的"国朝官印"文体。其显著特点就是集中在笔画处,直观感觉是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布局呈正方形,填满印面。之所以称为"九叠",是因"九"是数之终,形容折叠之多,实际上,每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也有  相似文献   

14.
(一) "管军上百户之印"一方湖南省博物馆藏,系收集品。铜质,正方形。边长6.7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2.15、边厚2厘米。有柄,通高6.85厘米。重900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右一行为"管军上百户之印";左两行为"中书礼部造","大德元年十一月日"(图二)。按元代官制,上百户从六品。 (二) "管军下百户之印"两方湖南省博物馆藏。一方系收集品,另一方在1980年出土于资兴县厚玉公社。收集的一方,铜质,正方形。边长6.1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1.6、边厚1.5厘米。有长方条形直柄,通高6.3厘米。重675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  相似文献   

15.
吉林市博物馆,于十年动乱前收购一方"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百户印"(见图)。此印为八思巴文(篆体字母),印背右侧刻有与印文相应的汉字,左侧刻有造印机关及年月:"中书礼部造至正六年三月日"。印为黄铜质地,长宽各6.5、厚1.5、纽高5.7、纽根宽3.8、纽顶宽3、纽厚1厘米。纽顶有铸造时的砂眼疤痕。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右阿速卫亲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1月,甘肃省民乐县新天乡许树村一农民在锄田时发现一方西夏官印,后送交张掖市博物馆,现为该馆收藏。该印为铜质,方形,长方形纽(图一)。长宽5.5、通高2.8厘米。印面高1、印纽高1.8、长2、宽1.7厘米。印文为西夏文九叠篆字,笔画工整,字迹清晰(图二)。印背上刻有两行西夏文字,行四字。纽顶刻一西夏文字(图三)。据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一书辑录西夏官印及其对甘肃省天祝县发现的西夏官印的考证,该印印文汉译应为“首领”。背款文字一行为铸印、颁印纪年,一行为持印者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80年第12期发表了《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一文,所刊布的文物中有扶风县图博馆征集的6方出土私印,其中两方汉印的姓氏一方未释,另一方误释。笔者试补释如下。 1.原释第1方"□延年印"(图一)。原文称"第一个字锈蚀不清"。细审印文,第1字基本可辨,右半部作邑,左半部作(?),当释为"郭"字。按《说文》:"郭,齐之郭氏虚。……从邑,(?)声。"此字右半部从邑无疑,左半部就是"郭"字之左半部。汉印中郭字如此篆法的还见于"郭偃之印"、"南郭族印"(《汉印文字征》第六·二十五)、"郭博德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河曲县博物馆藏有四方金代铜质官印,现分别简介如下。尚书户部之印 1985年夏出土于河曲县旧县城东南约1公里处的砖场。印正方形,边长7厘米,矩形直柄,印文为阳文九叠篆(图一)。都统之印与前印同出。印正方形,边长7厘米,矩形柄,印文为阳文九叠篆(图二)。  相似文献   

19.
1976年,蛟河县天岗公社前进大队社员在农田中发现元代八思巴文铜印一方。铜印现藏吉林市博物馆。铜印正方形,每边长6、厚1.2厘米,中间略凸起。印钮高5.4、厚0.8—1.4、宽3—3.2厘米,呈板状梯形。印正面刻八思巴字篆书五行。印背右侧刻有与印文一致的汉字:"海西辽东道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照磨印";印背左侧刻"中书礼部造至正元年十月"(见图一、二)。  相似文献   

20.
札萨克银印是清朝统治者赐予蒙古旗主的重要信物,也是旗主权力和地位合法性的凭证。近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引起了博物馆界的较多关注,也使得原藏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博物馆的同款银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本文对两方印章的印文、边款、背题的满蒙文进行了释读,并通过递藏状况的追溯和实地调研,以及与其他札萨克印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系赝品,是对四子王旗博物馆真印的仿制。此外,本文也对札萨克银印所反映的清代礼部在维持满蒙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