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的张宏明《<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指出《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的标点有误,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应在“字伯时”下断句,“父”字当属下句,亦即谓《古器图》为李公麟的父亲所作。他认为虽然《宋史·艺文志》著录了李公麟《古器图》一卷,但“《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  相似文献   

2.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了张宏明先生的《〈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以下简称“张文”),摘引了拙著《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字伯时父”的“父”,应当“为下一句之首。即《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而非李公麟之作”。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提出两点反驳的意见,以就正于张宏明先生。一、《古器图》的著者绝不是李公麟父亲。张文认为“《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试问证据何在呢?查一下宋代的正史和野史、笔记,根本没有这种记载。如果李公麟父亲确曾写  相似文献   

3.
《江邨消夏录》卷一著录此卷,云: 赵文敏公《饮马图》卷(图一)。纸本,高八寸,长二尺。白描,作奚官汲水,马作就饮状,神骏可观,起止无迹,即伯时当为之俯首也。引首止庵篆书《饮马图》三字,隶书款。下录款“子昂”,钤“赵子昂氏”、“松雪斋”二印。 又录宋濂小楷书题,在画之左方,云:  相似文献   

4.
李公麟作为安徽省最早从事金石研究的人物在中国金石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由于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宋画第一”美称,致使人们忽视了他在金石考古等方面的成就.“然因画为累,故但以艺传云.”事实上.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关于是公麟在金石收藏、鉴定、著述方面的成就记载颇多,但零星而不系统.笔者试图根据这些材料,钩沉一下李公麟金石学上的成就,并恭请有关专家增广删正.  相似文献   

5.
<正> 《宋史·艺文志》著录“《两京道里记》三卷,不知作者”。今顾吉辰先生《宋史比事质疑》一书考证说:“《崇文总目》卷二云:‘《两京道里记》三卷。’注云:‘绎按唐志,韦述撰。’据此,当韦述撰《两京道里记》。宋志不著撰人,恐欠妥。”上文的“绎”是指清嘉庆时辑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前曾调查省境内现存的汉碑一文,在一九六四年《文物》五期刊载。其中有错误的,亦有须补充的,兹综述如下:李孟初碑原文云:“碑文隶书,文右题‘故宛令益州刺史□□字孟初神祠之碑。’”按:原文为“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下缺字孟初神祠之碑”(据《金石萃编》卷八)。现碑文益州刺史下模糊的两字为南郡,在原石上看得很清楚。原文又云:“碑文中‘劝农贼捕掾’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雕版印刷的发展,大量图书得以刊刻流行,故宋代不仅私人藏书大盛,而且还涌现了不少私人藏书目,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三种,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节录解题》。 (一)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晁公武字子止,《宋史》无传,但《宋史·艺文志》著录了他十一部著作,其中除《读书志》两种外,其它九种是:《易诂训传》十八卷、《尚书诂训传》四十三卷、《毛诗诂训传》二十卷、《中庸大传》一卷、《春秋故训传》三十卷、《稽古后录》三十五卷、《昭德堂稿》六十卷、《嵩高樵唱》四卷、《老子通述》二卷。足见晁公武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读书志》自序中说,他是文元公晁迴的后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绍  相似文献   

8.
处在祖国海防前线的海南岛,在我国历史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关于海南岛的书籍,《隋书经籍志》载有“伪燕聘晋使”盖泓《珠崖传》一卷,《宋史艺文志》说赵汝厦有《琼管图经》十六卷,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称蔡微撰有《琼海方舆志》。《明史艺文志》说黄佐有《琼台外纪》五卷、《珠崖录》五卷,这些书并不传,近日坊间流行的,除了地方志书,还有神州国光社的《海南岛志》和《海南岛事件面面观》(《半月文摘》三卷五期附册)。这些书大抵偏于概况的叙述而略于史事的阐  相似文献   

9.
1.第一册2页,卷1《太祖》:“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 按:《旧五代史》卷110《周太祖纪一》,周太祖所征者,乃李守贞。李守贞,《旧五代史》卷109与《新五代史》卷52均有传。故“真”字当改为“贞”。 2.第一册29页,卷2《太祖二》:“开宝二年五月癸未,韩仲贇败契丹於定州北。”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开宝二年五月所载,及《宋史》第二十五册8824页、卷250《韩重贇传》所载,在定州击败契丹者,乃韩重贇。故“仲”字当为“重”之误,应改正。  相似文献   

10.
《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所载李公麟画《李密迎秦王图》一卷,现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改名为《宋人画人物故事》(图一)。画上没有作者名款印记,人物多作宋代衣冠,其中长脚幞头,最为明显易辨。考南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3中一条云:"至刘汉祖始仕晋为并州衙校,裹幞头,左右长尺余,横直之,不复上翘,迄今不改。国初(北宋)  相似文献   

11.
《国清百录》初为智者大师的门徒智寂编集的“先师遣迎信命”。后因智寂在“搜访未周’的情况下圆寂,智者的另一弟子灌顶有感于智寂“笔墨之功,与气俱弃”,乃续更撰次,以成定稿,据灌顶自己说:此书“合得一百条,呼为《国清百录》”,编集此书的目的意在“贻示后昆,知盛德之在兹”。故此书著作权一般皆归于灌顶。 《国清百录》的本子比较复杂,宋《崇文总目》“释氏类中”作一卷,宋释志磐之《佛祖统纪》“九祖纪”及“山家教典志”皆作五卷,而《宋史·艺文志四》“释氏类”既著录一卷本,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1167-1144年),四川井研人。他的代表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以下简称《要录》),上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专记南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1127-1162)。以其材料丰赡,考订精审,“集众说之长,酌繁简之中”而与《长编》相媲美。不仅饮誉当世,受到史馆编修们的青睐,而且为后代治宋史者所必读。因而与李焘齐名,有“四川二李”之称。李心传著作宏富,可惜几经沧桑,大多亡佚。《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乙两集各二十卷,《旧闻证误》四卷,经《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致恢复其本来面目存世。《道命录》五卷,淳祐十一年由新安朱申刻于九江郡,元至顺四年  相似文献   

13.
唐代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十卷,迭经《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中兴馆图书目辑考》、《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书全库总目提要》诸书著录,流传至今。《四库》评云:“是书述所见闻,极为赅备”,“非但鉴别之精,其资考证者亦不少矣。”近人余绍宋亦云:“是编为画史之祖,亦为画史中最良之书。后来作者虽多……未见有自出手眼,独具卓裁如是书者,真杰作也。”(《书画书录解题》卷一)尤为推崇备至。但亦不无疑误之处,该书卷四载:“封膜,周时人。善画。见《穆天子传》”。后来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一“叙历代能画人名”。予以引用。到了明代金贲(一作朱谋(覀土))在《画史会要》(引自《佩文斋书画谱》卷四十五)一书中已指出:“《穆天子传》云:‘封膜画於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郭(璞)注云:膜画,人名。”考  相似文献   

14.
读《壶关录》札记陈光崇韩昱《壶关录》三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中国丛书综录》诸书,并为《通鉴考异》所征引,是一种颇有价值的唐代传记资料。但是多年来为人们所忽视,《中国历史大词典·史学史》分卷甚...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以百衲本为底本,吸收了叶渭清《元椠宋史校记》及张元济《宋史校勘记》稿本成果,校勘颇为精审。然全书卷帙庞大,百密一疏,势所不免。近阅《宋史·艺文志》,于子部中得点校欠妥者二条,略加辨正,不敢自是,祁方家通人不吝教焉。1.始(一作“姑”)布子卿《相法(一作“书”)》一卷(第5251页下栏)按:作“姑布子卿”是。姑布子卿为春秋战国间相者。《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载:赵简子病而感梦,有代晋而立之征,故命人相其子可为后嗣者。其相者即姑布子卿。其文曰:“异日,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  相似文献   

16.
苏轼《偃松图》卷与《古柏图》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偃松图》卷(图一)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卷三二著录。纸本,短卷。墨笔画古松一树,左向横斜出盘石间。右边识:“眉山苏轼”行楷书四字,钤朱文“赵郡苏氏”大印一方。后纸明·张谦跋云:  相似文献   

17.
<正>晚唐时期,涌现出一批诗风独特,内容充实,展现自我特色的作品,于濆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关于濆的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濆诗》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濆《古风诗》一卷”,诗歌今存45首,《全唐诗》卷五九九有收录。内容涉及田园、时风、怀古、战争、边事等,大都是反映现实之作,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三原县存《陆让碑》,为唐初名碑。今人杨震方《碑帖敍录》称此碑“为唐碑中有数之作”,其文亦“可补史之逸”。明以前未着录此碑,至清初发现时,已残泐殆半,今存字更少,撰者官衔仅存“洗马”二字。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六所载此碑撰书人署衔为:“太子洗马艹陵囗囗撰,太原郭俨书。”  相似文献   

19.
《明史·艺文志》“史部职官类”①著录:“傅汉《风纪辑览》四卷。”然现存嘉靖刻本②《风纪辑览》一书前有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作者自序,作者为傅汉臣,这就证明《明史艺文志》著录的作者是错误的。关于傅汉臣的传记,仅以下三种。即《兰台法鉴录》卷一五记:“傅汉臣,字元功,山  相似文献   

20.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艹发)。”这是《诗经》中歌颂召伯的诗句。在“国风”的160篇诗歌中,“召伯”一词,仅此一见,是个孤证。召伯是谁?史无明文。汉儒都认为召伯就是召公。《诗序》云;“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于召公。”《史记·燕世家》云:“民人思召公之政,……作《甘棠》之诗。”郑氏《笺》云:“召伯,姬姓,名奭,食采于召。……此美其为伯之功,故言,‘伯’也。”意谓先为召伯,后晋为召公,这一说法,千古没有异辞,揆诸铜器的铭辞,却不符合历史的事实。一、从梁山七器谈起前清道·咸年间,在山东寿张县的梁山(今属梁山县),出土了七件铜器,它们的铭辞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