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苏轼与砚     
朱思红  徐蕊 《文博》2004,(5):70-71
苏轼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化巨人。他精于策论诗赋,文字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后世所称颂。他又擅于书法绘画,以“不践古人”、“能自创新意”而自成一家。其丰实多彩的文事生涯,使他与文房四宝结下了特别的情缘,流下了不少千古佳话。然而在以往的苏轼研究中,人们更多地重视的是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他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有的甚至是空白。  相似文献   

3.
“阮元铭砚”虽在工艺上非惊世之作,但由于用砚之人,显得尤为珍贵,砚上所刻年款,使其文献价值更加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焦大明 《东南文化》2002,(11):71-73
“阮元铭砚”虽在工艺上非惊世之作,但由于用砚之人,显得尤为珍贵,砚上所刻年款,使其献价值更加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菊花石砚     
菊花石砚是我国石砚中别具风格的一种。菊花石砚,清以前未见于著录中,而清代内府中已藏有此种砚台,可见是作为贡品进献给清帝的。菊花石的开采和开始制砚的时间,无确切年代记载,可能在清代的下半叶。  相似文献   

6.
澄泥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台,作为研墨的工具,最基本的条件是耐磨、不渗水。如果一磨即穿,或遇水即渗,则不能研磨。因此,制砚的材料必须质地坚硬。中国的砚材种类繁多,大多具备这两个条件,而端、歙、洮石之所以著名,则不仅具备这两点,且兼有易发墨、不损笔、墨汁不易干涸、呵之即湿等优点。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澄泥砚,之所以能和端、歙、洮石相题并论,也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的优点,是一种优质砚材。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6,(2)
正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它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将墨色及颜料研磨至细,以利书写。汉代至两晋有圆形三足砚,北朝盛行方形四足砚,隋唐则多龟式、屐式、箕式及山峰多足式等各种式样的砚。济南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唐代龟形四足陶砚(图1),高8.3、长20厘米。其龟引颈回首,四足直立,情态生动。龟背巧作椭圆形砚池,池内残留墨迹。四足之上有阴刻的弦纹装饰,1976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相似文献   

8.
砚趣     
杨得鸿 《收藏家》2013,(3):71-74
中国历代文人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砚——古人称为研,俗称研台。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代的端州(今肇庆)而得名,其石质、石品及石纹与众不同,而因"发墨而不损"的特点位于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最早有资料记载应为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苏易简(957-995年)字太简,北宋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砚谱》对砚石的石性,其色泽、硬度、韧性、渗透性、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造型作了分析。还有宋代朱苇撰写的《砚史》,朱苇(1051-1107年),字之章,号襄阳漫士,祖籍太原,  相似文献   

9.
砚赏     
陆判  戴群 《东南文化》2000,(4):103-110
关于砚,我们先来看几个小故事。嘉道间江藩客羊城佐阮元督幕久,所得馆金尽易端溪石砚。归装压担,暴客疑其挟巨金,尾之兼旬,易舟发箧,乃嗤而去。宋时,婺源陆不通车水不舟,黄山谷欲获龙尾砚,步步穿云到龙尾,著《砚山行》以记此事。东坡先生亦对龙尾爱之甚笃,曾题《孔毅甫龙尾砚石铭》,铭曰:“涩不留毫,滑不拒墨”。北宋米南宫有砚癖,徽宗赐砚,喜极,墨汁溅染朝服亦不顾,徽宗嬉称其为“米颠”。砚与文人的不解之缘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说砚     
一、溯源千余年来,对于砚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如宋人米芾所著砚史、高似孙所著砚笺、唐积所著歙砚谱都能探讨入微,鉴别精密。自宋至清,这类著作不下五六十种。虽然米芾在他所著的砚史里,开头就说"器以用为功",形式工拙,在所不计。但事实上砚的美术价值有时甚至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流传有绪的名砚,被当作艺术品中的瓌宝。  相似文献   

11.
汉砖砚     
汉砖,是万里长城楚国城墙砖。据汉砖铭文记载,出于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时期(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74年),至今二千多年历史。因汉砖被改作砚,故名汉砖砚。汉砖长0,345米、宽0.168米、厚0.046米,贡4.75公斤,粘土烧制而成。正面下方有一墨堂,长0.195米、宽0.13米、深0.004米。砖的六面,布满文字花纹:左侧面是砖胚文,秦小篆立体字:“大吉大多所宜工”。右侧面阴刻清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言题词:“铁锈防穿、玉琢阶碎,推兹汉砖,出于昭代,畅流答华,千七百载,作为砚田,文章小块。曾国藩诗并铭”。正面墨堂上方阴刻有贵州提督冯…  相似文献   

12.
菊花石砚     
张丽 《收藏家》2000,(2):17-25
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为端、歙、洮河、澄泥,除此之外,还有极其丰富的石品被用来制砚,亦各具特色,精美异常,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其中菊花石砚奇特美丽,堪称砚中一奇。菊花石砚基本砚式为自然随形,大部分利用天然形成的菊花石纹理,因材施艺略加琢磨而成。有的利用砚而空间雕刻松树、瓜果、残荷听雨、蝶恋霜菊、祥云龙凤等,有的雕成两个随形砚池,使宽大的砚面充实丰满,富有创意;还有的在墨池上加  相似文献   

13.
正砚台是中国传统的书写与绘画用具。唐代以降,伴随优质砚材的不断被发掘,实用性能逐渐不再是品评砚台优劣的唯一标准。文人气韵的充分展现、艺术魅力的飞跃提升成为收藏家们追求佳砚的不二选择。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可谓近代北方文物集散交流的中心。因此,数目众多的传世文物汇聚津门,许多佳作珍器也不断丰富了如今天津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4.
<正>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宋人曰:"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索取,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金、铜、玉、铁、石、陶泥、砖瓦皆可为砚材。《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以古代砖瓦磨作砚者,至清代竟成风气。传说中的铜雀台瓦当砚、秦汉砖铭文砚、唐砖砚都被文人雅士所称道。清代,随着金石考据学的中兴,一大批像阮元、张之洞、金农、  相似文献   

15.
洮河石砚洮河石砚,因砚石产于洮河而得名。洮河又名巴尔西河,其源出于今甘肃临潭县(古洮州)西北之西倾山,至县治东南折北流经岷县,临洮入黄河。  相似文献   

16.
陈敏 《文史月刊》2014,(5):74-74
北宋著名的“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当地盛产一种极为珍贵的特产——端砚,被列为朝廷贡品。当时许多官吏额外加征,或中饱私囊,或贿赂权贵。包拯不但一尘不染,还严格按贡额征收,余者由百姓自由买卖,砚工深为感激。  相似文献   

17.
松花石砚     
松花石又名松花江石(亦称松花玉)。松花江又称混同江,本名松阿哩乌拉。松花石砚为松花石所制。据《西清砚谱》记载:“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埒端歙。自明以前无有取为砚材者,  相似文献   

18.
松花石砚     
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砚中,有一种松花石砚,是清早期至中期"御用"石砚中重要之品。据了解,此砚材从清末以来即未开采,松花石砚已渐不为人所知,石的产地也失传。本文试就松花石砚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山西名砚     
《沧桑》1993,(4)
绛州澄泥砚绛州澄泥砚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砚”(绛州澄泥砚、广东高要县端溪石砚、安徽歙砚、甘肃临洮的洮石砚)之一。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为泥砚。绛州澄泥砚以汾河下流的澄泥为原料,经特殊焙烧工艺制成。生产澄泥砚要经过采泥、过滤、沉淀、制坯、烘干、雕刻、烧成、细腊、刨光等九道工序,每道工艺都有严格要求。泥要放在绢袋中,经漂洗淘澄,取沉淀的细泥。绛州澄泥砚图案美观,造型古朴大方,坚  相似文献   

20.
黄河澄泥砚     
水与泥的凝聚九曲黄河奔泻人海,一路上吸收众多支流。纵贯山西的汾河,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支。独特的汾水酿出耳熟能详的汾酒。然而,由于地形的缘故.无论是主干,还是支流,都一同在晋南松弛下来.滚滚黄泥骤然沉降.逐渐堆积成肥沃的晋南平原。哺育出最早的华夏文明。与此同时,另一种水与泥的神奇组合,也悄然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