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3月15日英国专家凯文·孟席斯发表惊世高论:郑和最先环绕地球,发现新大陆。孟氏所说在提高郑和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的同时,也是对中国郑和研究专家学者的挑战,因为大多数中国学者持郑和下西洋最远达非洲东岸说。后学大胆、冒昧,试图从中国历史文献中探讨郑和船队是否到过美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郑和研究》2006,(3):F0002-F0002
在江苏省硬南京市庆祝第二个“航海日”大会暨郑和下西洋学术论坛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从左至右是:陈显泗(南京政治学院教授、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注祝君(江苏省交通厅政治处处长)、郑凤翔(南京市人大原副主任、省郑和研究会顾问)、丁子纲(省交通厅原厅长、省郑和研究会执行理事长)、岳德旺(江苏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政委、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长)、王昌保(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庞顺根(南京市交通局局长)、单正薇(南京市白下区委副书记)、李健(省民政厅社团管理处处长)、郑一钧(郑和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3.
彭勇 《郑和研究》2010,(1):5-11
2009年的郑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研究史料的整理与分析,以期推进郑和研究;第二、就郑和下西洋若干事实展开广泛探讨与争鸣;第三,郑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稿约     
《郑和研究》是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太仓市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国内惟一以郑和下西洋史迹及相关专题研究为主的定期性专业学术刊物(内部季刊)。本刊创办20多年来,已经成为海内外郑和研究学者、关注郑和下西洋史实人士发表学术成果的主要阵地,进行学术交流的和谐平台,了解郑和研究信息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歌颂中华民族航海事业的先驱郑和的伟大业绩时,常习惯于将郑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较。我们比较的着眼点往往在:郑和航行的时间早于哥仑布与麦哲仑等人,郑和的船队的规模远远超过这些西方航海家等。今天我们展望新世纪郑和研究时,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现郑和与上述西方航海家既有一定的可比性,也有某些不可比性。笔者想就此人手,作一点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指正。  相似文献   

6.
郑办 《郑和研究》2002,(2):14-14,6
为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协办的2002年郑和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南京金汇大酒店举行。出席会议有中外研究郑和的著名专家学者80多人,提交论文及讲演报告70篇。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期间(1405—1433)曾立3个碑:通番事迹碑、天妃灵应碑和南京静海寺(残)碑。这三碑是郑和出使的第一手资料。本分析此三碑,并对照其他现存的出使随员马欢、费信及巩珍的作,发现郑和此三碑记录出使事迹之正确性很高。这三碑,加上马欢、费信及巩珍三作结合起来,给我们以确切的郑和出使总结,可用为进一步研究的准绳和基础。这是郑和研究必要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8.
《郑和研究》2005,(4):2-4
[本刊讯]日本中央电视台(NHK)编导若林千绘女士等三人,在我中央广电总局对外联络司刘庆云先生与本会荣誉常务理事马光汝先生陪同下,于2005年10月19日下午在南京郑和纪念馆,就郑和船队科学航海以及郑和精神、郑和下西洋及其终止是中国古代由盛而衰的分界线与郑和到日本等有关问题,专题采访了本会原副会长兼原《郑和研究》编委会主任、南京大学潘群教授。日本中央电视台并定于2006年元旦将此专题采访向全日本播出。  相似文献   

9.
彭勇 《郑和研究》2007,(1):14-21
2006年,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究之余热,借中国“航海日”确定一周年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机,郑和研究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本年度出版专著近10部,专业论文约百篇。本年度郑和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总结、争鸣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经历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系列纪念之后,郑和研究相对趋于平静。2007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与前几年相比都有大幅度减少,这也反映了目前郑和研究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1.
罗宗真 《郑和研究》2006,(4):7-9,64
二十年前的今天,1985年的7月11日。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与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自此我国的郑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大会精神鼓舞下,1986年3月3日南京郑和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也是国际上第—个以研究郑和为主旨的专业学术团体。该年4月5日研究会主办的《郑和研究》创刊。1996年12月20日经上级批准,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二十年来郑和研究会始终坚持学术民主、集体办会,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一手抓学术研究,一手抓科普教育,以宣传和研究郑和航海业绩,贯彻“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十二字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中外人士的好评。值此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回顾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关“郑和航海中Vc来源”的问题,笔者已有《试论郑和航海中Vc来源》和《关于“郑和航海中Vc来源”一文的补充》分别刊发于《郑和研究》1998年第一期和2000年第一期。就郑和率领的数万名人员长期航行于茫茫大海,为什么没有像阿拉伯和欧洲海员一样得坏血症的问题,笔者对流行比较广泛的说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600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探询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7月我在南京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时候,请教郑和研究领域资深专家,但是对此都十分谨慎。他们看了我新出的一本《郑和七下西洋》,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新意,鼓励我的研究,我深受鼓舞,便将一点想法展示于众,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春节期间,南京郑和第二十代后裔郑宽涛与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郑和第二十代后裔郑宽菽在北京首次相逢,相谈甚欢,郑宽涛以自编的《咸阳世家宗谱》一书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新编出版的《郑和研究之路》作为礼物相赠,郑宽菽以一套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发行纪念封回赠,两人相约,今后加强联系,共同为郑和研究事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事件的郑和下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作为经验的郑和下西洋,特别是作为知识积累重要里程碑的郑和下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间。从知识的视野来看郑和下西洋,规模宏大的远航正是中国人海外知识累积与递进的重要历程。这一认识有必要从郑和研究的兴起谈起。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3日上午,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四届三次理事会在南京西康宾馆隆重举行。9时许,6号楼一楼会议大厅喜气洋洋,应邀出席会议的海军原政委魏金山、江苏省原人大副主任张耀华等老领导,李先友、苏根华、刘国华、俞明、汪宏生、焦勇等省市暨白下区有关方面的领导和省郑和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共75人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海内外第一个专门研究郑和的学术团体成立纪念日的到来。同时。反映研究会发展历程的《郑和研究之路》在大会上首发。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专门为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20周年发来贺信,梁省长在贺信中肯定了省郑和研究会20年来坚持正确的办会宗旨和方向。把郑和研究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了一系列郑和研究的活动。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海内外郑和研究和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希望郑和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郑和下西洋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力弘扬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不辱使命、忠诚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7.
《郑和研究》2006,(1):F0003-F0004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2005年会员代表大会在主席台就座领导,从左至右是:刘国华(南京市人走副主任.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理事长)、丁子纲(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执行理事长)、彭彰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江苏省部和研究会副理事长)、张耀华(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岳德旺(中共江苏省原常委,省军区原政委、中将.江苏省郑和研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郑和是云南人,但江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郑和研究起于百年前的梁启超先生,2005年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掀起高潮。江苏的郑和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成立研究会,创办会刊,组织和参与学术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时平 《郑和研究》2004,(3):68-70
近百年的郑和研究,学术界围绕着郑和及其下西洋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逐渐由历史领域中的专题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分学科和多学科的合作研究,使得郑和研究呈现学科不断融合及拓宽的趋势。随着郑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王景弘的研究也愈来愈重视,发掘并考证了一些新的材料,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可见,对王景弘的研究,是郑和研究深入发展的结果,已经成为郑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0.
在对建国以来郑和研究回顾与展望的过程中,发现民国九年蔡东藩《明史演义·郑中官出使外洋》(1920),长期以来被郑和研究学界所忽略。蔡文不仅是20世纪早期(1905-1920)郑和研究起步阶段初、寥若晨星的梁启超等三篇郑和传外被长期忽略了的一篇;而且实际上乃是20世纪我国第一篇直接以郑和下西洋为题的重要郑和研究资料;所述及的有些问题和观点实开近现代郑和研究有关领域之先河。蔡东藩实为我国近代郑和研究早期梁启超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和开拓者。《明史演义》不同于一般演义小说的历史真实性;论述了《郑中官出使外洋》中十九个方面问题和观点的开拓性,价值与意义;蔡文对现代郑和研究仍有启示作用,不少观点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