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辉 《名人传记》2022,(11):69-74
在汕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终于看到了萧乾的“梦之谷”。北方已是寒冷冬季,而南国汕头尚是深秋,海风不带多少凉意。我住的汕头迎宾馆,正对着海湾那边的岛屿。远远望去,葱翠山峦间,点缀着一幢幢白色、红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2.
杨宗和 《文史天地》2003,(12):14-18
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具有潜力而又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人们。成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一朵开在漫长崎岖道路尽头的鲜花,只有当你通过这条道路上所有考验的时候,才能将它捧在你的手上。成功是一枚勋章,它只奖励给那些真正为它付出过巨大劳动和汗水的人。陈汉彬教授无疑是应当获得这种奖赏的人。他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多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的人,在我们讲述他的故事之前,让我们对这位享有盛名的医学昆虫学专家作一个全息扫描吧!陈汉彬,男,汉族,福建惠安人,1937年11月生。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陈汉彬教授是属于那种通才型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满族陈汉军旗是八旗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与习俗,这是吉林省富有特色、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本文探讨吉林省陈汉军旗萨满文化旅游的当代价值及其发展对吉林旅游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陈汉军旗萨满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姚从吾先生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人,生于光绪二十年(1884)。1914年考入北京中华大学预科,1917年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事张相文、陈汉章、朱希祖等教授。同学有傅斯年、罗家伦、张傧生、田培林等。1919年随张相文办《地...  相似文献   

5.
满族陈汉军旗是八旗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最具特点的是萨满祭祀习俗。本文试从满族陈汉军旗建立的历史条件、建立及逐步完备写起,进一步分析满族陈汉军旗人的特点,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八旗史与民族关系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汕头这个经济特区迈人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特点。汕头城市老年妇女是汕头老年群体中极具特性的一部分。而且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汕头城市老年妇女在汕头整个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呈现出“高龄人口女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升腾岛国的蘑菇云──美国原子弹袭击日本广岛、长崎内幕文/陈汉忠叔木1945年8月6日8时6分,日本广岛上空,随着3架美国飞机掠过的炸雷般的轰鸣声.半空中爆起一个直径约150米的巨大火球,顷刻间,黑色蘑菇云冉冉升腾,飓风般的冲击波,将一排排高大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汕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有的从业格局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抛离了原有的就业轨道.而又未能顺利进入新的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到当前汕头城市化进程、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汕头农民生活水平。如何应对这一局势,解决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汕头市区位于韩江、榕江、练江汇合出海处,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为三江泥沙冲积而成小渔村。明嘉靖年间称为“沙汕”,万历时称为“沙汕坪”,清康熙时日“沙汕头”,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因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失败,与英法等侵略国家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汕头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至1921年设汕头市政厅,称汕头市。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14—16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广东华侨史》编委会共同举办的"广东华侨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汕头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张应龙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  相似文献   

11.
咸丰十年(1860),由于《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开放为正式通商口岸。西方各国相继在汕头设领事馆、开洋行、建教堂和办医院。洋人与中国商民之间的土地争夺,促使汕头的城市空间不断往西、南两个方向拓展,并形成了开埠早期的扇形空间形态。本文指出,汕头埠呈扇形放射状的空间形态,并非规划而成,而是由潮海关、洋行、耶士摩、会馆等团体和个人建设码头和填海造地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空间形态是民国时期汕头城市规划和改造的雏形,奠定了此后一百多年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对后来汕头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汕头华侨历史学会编印的《汕头侨史论丛》(第一辑)一书于九月正式出版。本书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汕头市出版的第一本侨史论著,也是汕头华侨历史学会自一九八四年十月成立以来的一项工作成果。《论丛》全书共约二十三万字,内容广泛,史料丰富,地方色彩突出。其中有汕头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林风写的《澄海樟林港和潮州早期移民》、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1917年至1920年间。孙中山先生曾三次亲临汕头,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护法斗争。孙中山莅临汕头的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他深入民间,访贫问苦,演说鼓动,在汕头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博斯年“弃旧从新” 傅斯年颇有家学渊源,自幼即植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1913年夏,考入北大预科,仍修文史,绩冠群伦。1916年秋,升本科,入国文门深造。当时国文门有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名师授课,他们发扬的是仪征学统与章氏(太炎)的学说。傅斯年常与他们相过从。 1917年,蔡元培出长北大,倡学术自由风气。胡适回国后,出任北大教授,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文学革命。许多青年人团结到了他们的周围,其中就有博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 博斯…  相似文献   

15.
正郭莽园,1942年生,广东汕头人。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顾问。1958年师从陈半醒先生,学习诗文、书法、篆刻、国画;1965年师从赵一鲁先生学习油画;1973年师从梁留生先生学习中国画;1969-1992年,在汕头工艺进出口公司、汕头土产进出口公司、茶叶进出口公司下属多家工厂从事平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西方的教会纷纷来汕头创办教会学校。特别是在1925—1939年间,也就是爆发非基运动到汕头沦陷这段时间,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汕头的青年学生响应全国的非基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反基督教和收回教育权的运动。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教会学校在转型后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沟通海外与整个韩江流域的枢纽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繁华的都市,吸引了海内外商民在此经营和居住,专门服务海外华侨和国内侨属的侨批业的发展引人瞩目。海外大量侨汇输入国内,对汕头埠及其腹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取近代日用类书《汕头指南》中商业名录等地理信息,以及房地产卡片中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地籍图和GIS技术,可展现并分析20世纪40年代汕头埠侨批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当时较多的侨批业机构聚集在"四永一升平"街区这一商业中心,这种分布整体上呈现了城区范围内的人居变化,反映了侨批业经营网络与汕头商民的籍贯、房地产投资以及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汕头红树林是生长在潮地的河川、海岸滩涂潮间带的乔灌木群落,是由汕头的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的湿地(沼泽)生态系统。汕头人把红树林湿地比喻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鸟的乐园”,而红树林则被誉为“海底森林”,保护好汕头红树林湿地,不仅是保护潮地珍惜异鸟,也是保护潮人自身。因此,保扩及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志》全面记述了汕头海洋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潮汕沿海城乡的人风情、潮汕港口经贸和外事活动,体现了鲜明的海洋化特色,并在汕头市实施“海洋活市”战略、把汕头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为建设高层次的海洋产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汕头作为港口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资讯服务,为造就港口城市的新型建设提供教化服务。志书的海洋化特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隗芾 《神州民俗》2010,(7):55-55
由陈汉初、陈杨平父子合著的《汕头埠图说》终于出版了,这是积两代人、几十年的功夫而成的杰作。这部书可以说是汕头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的一部专著,大开本600多页,2斤多重。读它,对于我这样的老年人简直是件体力劳动,只好将它放在身边,每天抽看一点。来了朋友也向他介绍:“赶紧去买几部,放在家里,一旦有海外的老汕头回来寻根送给他,比什么都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