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彦,字仲茅,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上。历官光禄寺少卿。词集亡佚,《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合计录其词一百几十首之多。俞彦还着有《爱园词话》一卷,存词论十五则。关于俞彦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2.
赵翼(1727—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他与钱大听、王鸣盛齐名,同被视为乾嘉考据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甘二史札记》也与《甘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同样,被推为考据史学的代表作。但事实上,赵翼的史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考据,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首先,赵翼治史详今略占。《甘一二史札记})是赵翼史学的代表作品,以三十六卷(不计补遗一卷)的篇幅对自《史记》以下二一一卜四部正史均加以评论,我们统计一下各书所占卷数如下:前四史六卷,南朝五史四卷,北朝五史三卷,两《唐书》…  相似文献   

3.
日僧圆仁(公元794—864年)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即公元838年,随遣唐使藤原常嗣一行入唐,留中国9年余。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归国,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下简称《行记》)、《金刚顶经疏》,建常行三昧堂,成为延历寺座主。死后,日本朝廷赠以慈觉大师的称号。 《行记》共四卷。其第一卷的前一部分记录了他从日本到扬州的一段旅程,留下了当时江苏江北地区建置、山川、物产(特别是产)、交通、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兹录之于下以供参考。 一、圆仁入唐的海上航路 圆仁参加的这支遣唐队伍,先后于日本仁明天皇承和三年、四年两次试航,都因起程不久遭逆风或暴风袭击而告失败。仁明承和五年(唐文宗开成三年)六月十三日,第三次出航,大使藤原常嗣先率一、四舶启程,第二舶改由藤原丰率领,后十余日出发。  相似文献   

4.
5月,《江苏省志简编》(以下简称《简编》)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60多万字。精装印刷。为充分发挥首轮《江苏省志》的教化作用,提高地方志的社会效益,在省志全面完成之时,省地方志办公室即着手编写《简编》。该书根据首轮《江苏省志》92卷118册的内容进行缩编.共分8个部分.分别从环境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事记以及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等方面辑录了自有史以来至20世纪末的江苏历史与现状,全面、准确地记录了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5.
唐代科举制的施行,尤其是进士科的出现,使得行卷成为一种风尚。传世文献多有关于行卷的记载,然无完整且明确的概念表述。今人程千帆先生《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对行卷予以专门阐述,并将其与省卷区别开来,其后傅璇琮、俞钢、王佺诸位先生多有补充论证,然诸家阐释仍有可商榷之处。指陈牴牾,考辨诸说,并对《郡斋读书志·附志》记卢肇行卷事及其《上王仆射书》加以考察与解读,于明确界定行、省卷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李军 《收藏家》2016,(8):11-18
至于传世宋刻佛经,馆藏有宋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137,图18),经折装,版框尺寸24.4×11.3厘米,半页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边。原册有磁青纸书衣,上墨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七"。卷端天头有"圆觉藏司自纸板",右下钤"三圣寺"朱文圆印,为日本回流之物。宋元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刻《碛砂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361,  相似文献   

7.
张国华,字蔚斋,清兴义府城(今安龙县)人。道光五年(1825)第六名副贡。以教读为业,以文学著称于时,是张之洞随父(张锳,兴义知府)宦黔时的受业老师。(见民国《南笼续志》和许同华所编《张文襄公年谱》)张国华著述颇富,素负才名,著有《易源约编》二卷、《读书求间录》二卷、《诵诗多识录》一卷、《贵州竹枝词》一卷、《蔚斋诗钞》三卷、《咏雪诗》一卷。《红叶诗》一卷、《咏物诗》一卷、《春秋试律》二卷、《蔚斋试律》一卷、《蔚斋赋钞》二卷。(见《兴义府志》卷39艺文志)咸同年间,兴义爆发了回民起义,同治时,张国…  相似文献   

8.
评赵翼论《南史》与南朝四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沈约著《宋书》100卷、萧子显著《南齐书》60卷(今存59卷)、唐姚思廉著《梁书》56卷与《陈书》36卷,以及李延寿著《南史》80卷,是记述南朝史事的5部“正史”。由于宋、齐、梁、陈四史成书在先,《南史》在其基础上撰述于后,故其间颇多增删、歧异之处。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史家对于史事之认识上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历史编纂上的迥异。而其中长短是非,对于人们尽可能正确地认识南朝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学者在以《南史》与宋、齐、梁、陈四史作比较研究,以《北史》与魏、齐、周、隋四史作比较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果。常州籍史家赵翼《陔余丛考》卷6至卷9,就这两个问题作了广泛的考察。其后,他在《廿二史札记》卷10至卷15中,各以3卷的篇幅阐述了“宋、齐、梁、陈书并《南史》”、“魏、齐、周、隋书并《北史》”。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3至卷68,亦以十几卷的篇幅考察了“《南史》合宋、齐、梁、陈  相似文献   

9.
希罗多德著《历史》卷首冠有一段开宗明义的序言,其核心概念“探究”(historia)与其他几个相关联的概念构成一个特殊的、意蕴深厚的语义场,对于读者领会整部《历史》的旨趣至为关键。本文将该序言置于早期希腊思想史的语境(主要是荷马史诗传统与新兴的伊奥尼亚思想)之中加以考察,旨在提出《历史》序言的结构、内容和功能与荷马史诗的序诗,尤其是与《伊利亚特》的序诗存在着多重的互应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希罗多德的“探究”虽然是一种新的认知方式,但更多地沿袭着荷马史诗的传统。通过“叙事”(logos)来展示自己的“探究”的希罗多德,就实现保存荣耀的目的而言,既是史诗诗人的竞争者,亦是他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0.
洪小斌 《丝绸之路》2011,(24):77-79
在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中,顾炎武有开创之功。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后来古韵研究的基础。顾炎武的音韵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全书凡38卷,分为《音论》(3卷)、《诗本音》(10卷)、《易音》(3卷)、《唐韵正》(20卷)、《古音表》(2卷)。《唐韵正》是《音学五书》中顾炎武用功最勤、卷帙最大的一部,与五书之《音论》、《诗本音》、《易音》、《古音表》一脉相承,密切关联。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对一些韵部的历史演变作了考证,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为主要以顾炎武古韵阳部庚韵字为例,探讨了顾炎武古韵研究的方法、成果与得失。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史学研究中,元史向以艰深难治著称,它不仅内容庞杂,资料亦复零散。年轻的史学研究者田虎先生,却在此领域进行了艰辛的耕耘,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这一切都体现在他的近著《元史译文证补校注》中。 《元史译文证补》系清代著名学者洪钧所撰。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1868)廷对第一。”(《碑传集补》卷五)曾历任湖北学政、江西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光绪十三年(1887),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出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十六年(1890)升为兵部左侍郎,归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位,年五十有五。”(《清史列传》)《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清史列传》  相似文献   

12.
郭嵩素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任驻外使节,他的洋务思想及其政治观点,近年来已有不少人撰书论述。湖南出版部门已先后出版了《郭嵩煮奏稿》、《郭嵩焘日记》(四卷)和《郭嵩焘诗文集》(包括文集二十八卷·诗集十五卷)为我们研究他的政治思想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然而,他本入由于生前曾遭到各方面的攻汗,因而在修订自己的文稿时,更删不少。他殁后,其好友王先谦及郭的侄子郭庆藩在厘定其稿时,亦删去若干简。《上恭邻书》是未辑入其《奏稿》和文集的快搞,现见于郭之生前友好、客寓长沙的皋兰(今甘肃兰州市)人朱克敬所撰…  相似文献   

13.
李世愉《清代科举制度考辩(续)》2012年9月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1999年,李世愉出版了《清代科举制度考辩》一书,在此基础上,他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一些前人未曾涉及的课题做了专题研究,并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他将陆续发表的14篇文章重新进行校订、修改和补充,结集成《清代科举制度考辩(续)》一书。该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本《元史》李鲁、塔思、霸突鲁、塔塔儿台、博而术、玉昔贴木儿、博而忽请人传记史实多有讹误,兹订证如次。一、薨于戊子夏三月页2937行10卷—一九《字音传》:“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按:苏天爵《国朝文类》卷二十四《丞相东平忠宪王碑》:“戊子(1228)三月竟于雁山。”或是。二、武仙军佯退诱敌页2938行2卷—一九《塔思传》:“大兵未至,塔思率十余骑砚贼形势,仙恐有伏,不敢犯。塔思日:‘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刺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按:《蒙兀儿史记》(以下简称《蒙史》)卷二十七《塔思…  相似文献   

15.
王厚宇 《收藏家》2008,(10):49-50
陈潮(1801—1835年),字宗海,别字东之,江苏泰兴县霞幕圩(今泰州曲霞镇)人。他幼承家学,勤奋苦读,治学广泛,于经学、文字学、音韵学、算学都有深入独到研究,著有《四元细草》二卷。陈潮先以廪生游太学,道光十一年(1835年)中举,由于学识才华而显名都下,当时,京城有十二子,陈潮为其中之一。同时代的龚自珍、魏源、包世臣对他都很推崇。但由于勤奋治学,积劳成疾,撰《缀术辑补》未成而卒于北京寓所,享年34岁。  相似文献   

16.
萧光远年谱     
萧光远(1804~1885),贵州遵义人,清道光至光绪时期比较重要的教育家、学者、诗人。著《周易属辞》十二卷,《周易通例》五卷,《周易通说》二卷,《易字便蒙韵语》一卷,《禹贡拣注》二卷,《毛诗异同》四卷,《汉书汇钞》二卷,《六行家谱》三卷,《鹿山杂著续编》一卷,《鹿山诗草》四卷,但学术界对他关注甚少。本文根据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对他的生平事迹进行钩稽,并扼要介绍其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17.
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国地方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选择了三千余种实用价值高、记事涵盖时间较长、收录资料较多的方志,总共十一万卷。这对方志的保护、流传、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松平 《福建史志》2006,(3):44-46,43
王棻(1828-1899年),字子庄,号耘轩,浙江黄岩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清末著名经史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一生未入仕途,专以讲学、著述为务,共著书734卷,著述之多,在台州首推第一,主要有:《经说偶存》6卷、《六书古训》64卷、《史记补正》3卷、《汉书补正》3卷、《台献疑年绿》1卷、《柔桥文钞》46卷等。  相似文献   

19.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古史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早年就以编著《古史辨》而蜚声史学界。《古史辨》第一卷出版于1926年,虽然离开现在已达半个多世纪,但至今仍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这部书是应该占有相当地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把《古史辨》七卷九册影印出版,并准备续出新编的第八卷,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古史辨》是以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一套古史论文总集。在第一卷中,顾颉刚先生就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他说,这个观点包含了三个意思: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中国出版通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全书近400万字,共分九卷,分别是:《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上)》、《清代卷(下)》、《中华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优秀成果,《中国出版通史》全面阐述古今出版业的兴衰及发展规律,在面世后获得了各界的共同关注,并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