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后,乘“洛阳”舰溯江而上去武汉视察途中路过安庆,中共安庆地、市委负责同志向他汇报工作时,专门讲了1952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表演大会上,著名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生活小戏《打猪草》《、补背褡》等深受好评,轰动了上海,一炮打响了黄梅戏。毛主席听了连连点头赞许,并希望安庆地、市委同志关心黄梅戏这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同时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把黄梅戏搞好,向全国发展,争取晋京演出。毛主席对黄梅戏的关心,极大地促进了黄梅戏的发展,安庆市成立了黄梅戏一团、二…  相似文献   

2.
32年前,1968年4月8日清晨,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含冤而逝。她还没有度完第三十八个春天,就惨死在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病房里。噩耗传出,即使处在文化大革命的红色恐怖之下,各界人士也都义愤填膺,纷纷以各种方式向高喊“继续革命”的所谓“红色政  相似文献   

3.
风光奇特、别具韵味的小龙山风景群,位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县城以南50公里,明、清两代曾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乡邦”闻名遐迩,现代又以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故里而蜚声中外。 小龙山盘踞于扬子江北岸,脉气回龙,峰危山媚,壑暗谷深,石怪洞险,林幽林翠。其腹地为龙窝,龙窝周围遍布景点达50余处。东有龙门峡,南有倒桅岗,西有月亮峰,北有游龙峪。竹海、枫林、杜鹃谷、玉兰山、双株柏、进士第、严凤英故居……错落有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擅一邑之胜。  相似文献   

4.
方族文 《江淮文史》2020,(4):129-138
正1956年安徽省举行首届戏曲会演,由太湖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巨流》获优秀演出奖,主演王鲁明一鸣惊人,荣获演员个人一等奖。他凭此成为最早调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之一。王鲁明同严凤英大师等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一样,出身草根,没进过科班,也没多少文  相似文献   

5.
长沙中山路口的石柱上,挂着一位红军师长的首级……1934年12月14日,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过往的行人悲伤而恐怖,人们把视线投向那根有数百年历史的大石柱。视野中的大石柱,已在寒风中倾斜、摇摆、颤抖,顿时,观望者一个个头昏眼花,只觉得天旋地转……那情那景令人毛骨使然。高高石柱项挂着一竹笼,笼里装着一颗血迹斑斑的人头。人们虽不敢高声谈论,却少不了窃窃私语。“人都死了,还把人家的头割下来。”“那是朱毛红军手下的一个师长,听说是受了重伤后才抓住他的,后来他自杀了……”“挂哪不行,为什么偏要挂到我长沙小吴门?”…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从明代万历年间萌芽起,到解放后的50年代止,在300多年中,它大约有20多个名称。这些名称既体现了它的历史沿革,又反映了它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现简介如下:一、以地名或行政区简称命名的有:黄梅采茶戏、黄梅戏、黄梅调、黄梅腔、下河调、北河调、怀腔、皖剧、弥胶等。1.黄梅采茶戏。据1959年出版的《黄梅采茶戏唱腔集》中馨洁的《黄海采茶戏简介》:“黄海采茶戏……是我省优秀地方剧种之一。”之所以叫黄梅采茶戏,是因它起源于黄梅县紫云、城坪等山区的采茶歌,经过与黄梅的道情、连厢、旱龙船、弹词等说唱文学结合而逐步形…  相似文献   

7.
让花儿自己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有次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十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五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小声地央告他的母亲:“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这位母亲瞬间被感动了。她后来说,孩子那一句简单的话里,也许包含着成人需要追求一生的真理。他们给善以最真的形式,给真以最美的形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月亮花,也许你急于让它开放,但是请等一等,它自己会静静地努力开放。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的传统艺术积累极为丰富,在表演艺术上角色分行,也较有特色。前辈艺人根据所演的不同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了黄梅戏的行当。黄梅戏的行当,是由一行(小旦)唱“独角色”,到增加了小丑的“两小戏”,而“三小”戏的产生,又增加了小生。随着正本戏的出现,行当分工就较为细致和规范了,虽然不象汉剧分一末到十杂,京剧生、旦、净、末、丑那么严格,但它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出需要分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下角是从剧中人的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上的人物(不包括正旦),由“上四角”来扮演,35岁…  相似文献   

9.
路草边     
我伫立于那一片碧青色的草地旁,俯下身去,既不是为了嗅一嗅绰约的野玫瑰的清芬,也不是流连金盏菊灿烂的笑靥。我钟爱身旁的白色的路边草花。我想,在田野里,道路旁,我身旁的白花,将如一条白玉带向远处延伸,微风轻拂,宛若微波戏琼瑶,逐浪向天际;那一脉纯纯的、幽幽的馨香,始终萦绕着我,漾不开去。多美啊! 我不愿意践踏柔软的绿色,哪怕只留下一串浅浅的足印。我俯下身来,为的是——与我心中这“白玉带”、“雪琼瑶”进行一次“亲密接触”。手指轻轻拨弄着一簇簇雪白的花。那白色真是好看,温润得像雨后的白玉兰,纯洁、朴实、可亲,一点儿霸气都没有。“这花叫什么名字?”我问同来的邻家姆妈。“路边草。”姆妈遍布皱纹的脸上笑盈盈的。“哦。”我有一点儿不懂,明明是花,为何叫草呢?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期,兖州城西嵫山发现刻字砖一件。该砖已残,最高处15、最宽处16、厚3.5厘米。上有阴刻隶书9字,其中一字仅存上半,字径约4厘米。文曰:“永元十……日具[享]……作壁日……”(图一)。“永元十……日”应为纪年;“具享”为备祭祀之物,“作壁”应指营建,故该砖当是营造墓室或享堂的纪事之砖。  相似文献   

11.
“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香里迎新春。”我们又迎来一年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户户开始祭灶、掸尘、做“十样菜”、写春联、贴“福”字……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多姿多彩、喜气洋洋的年俗风情画。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甘熙在《白下琐言》中记载了旧时南京过年的景象:“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新岁,人家更易春联自明初始。门神犹古郁垒、神荼之意。以纸镌钱,贴诸户牖,谓之黄钱。”其中均提及到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由此可见,题材广泛、寓意丰富的剪纸被用于节庆装饰的历史由来已久。南京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剪纸艺术表现出南北交融、秀丽粗犷的特点,被概括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见细,拙中见灵”。以喜花、斗香花、绣样花等为代表的装饰花样尤具地方特色。旧时每逢年节,南京人家有购买剪纸或者请剪纸艺人上门剪花装饰屋舍的习俗。窗花、墙花、门笺、顶棚花、灯笼花……造型各异。琳琅满目,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此,撷取几幅南京春节剪纸的代表作。为各位奉上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12.
一“黄梅戏的前身,是流行在鄂东黄梅县的采茶调。”“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条调。”(摘自1953年《华东戏曲剧种介绍》第一集《安徽省剧种分布说明》陆供非《关于黄梅戏》)“是许多年以前,湖北的黄梅县常闹水灾,难民扶老携幼,流离失所,无法生活,部分灾民,乃以云板、小锣或渔鼓、简板为节拍,沿家卖唱,换些谷物。这种曲调渐渐形成了戏曲,在安徽生报并得到发展,因为来自湖北黄梅,故称为‘黄梅调’,又称为‘化谷调’…··导年也有人称黄梅戏叫‘湖北花鼓’。”(摘自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王兆乾《黄梅戏音乐》)“黄梅调…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黄梅戏来源的传說 黄梅戏原名黄梅調,是安徽的主要剧种之一。它发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調;成熟于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徽安庆地区,因此黄梅戏又有一个别名,叫“怀腔”或“怀調”。黄梅戏是在劳动人民哺育之下,成长起来的。从采茶調与其他民間艺术形式相結合,发展到現在的黄梅戏,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黄梅戏經过了艰难而曲折的途徑。旧社会里,它每  相似文献   

14.
林昉 《岭南文史》2005,(1):22-24
熟悉中华佛教禅宗史的人都知道,一代高僧、佛禅第六代祖、广东惠能,以八阅月求佛于黄梅东山寺得其师五祖弘忍所传衣钵,即夙夜过江越岭南返隐遁于百粤大地间,时过十数年后才露真面目于广州法性寺剃度出家,坐正其位而大开“顿悟”法门、广弘“心即是佛”之法,最终成为百世之师,最近更有人尊惠能为珠江文化哲圣,  相似文献   

15.
她,聪颖,美丽,16岁那年,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为实现自己的治彝方略,把她打扮成“文成公主”,做了沪沽湖的土司夫人。十年含辛,终于握持了那片王国的权力。她品赏了人世间情欲和权欲的无尽欢悦,也领略了那13年劳动改造苦涩的滋味。……──编者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第12回,落魄的杨志对梁山好汉讲了他的来历—“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少侯杨令公子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至于落魄原因,杨志说是:“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相似文献   

17.
柏龙驹 《江淮文史》2007,(2):128-133
谈论黄梅戏的文章逐渐多起来了,这是好事。说明黄梅戏在社会上和人们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然而,有些忆及黄梅戏发展历史的文章,可能作者并非亲历,或所据资料不太周全,失误也就在所难免了。2006年3月号《纵横》杂志所载吴晓先生的《毛泽东情系黄梅戏》一文,就有一些不实之处。“文章千古事”,而且事关史实,为免以讹传讹,有必要做一些澄清。一方面和吴晓先生切磋,一方面也想引起诸多朋友(特别是亲历者、研究者和评论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文南词     
《文史月刊》2013,(10):2-F0002
文南词又称文词戏、文词腔,是一种流行于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安庆市宿松县等地的古老的戏曲剧种,素有黄梅戏姐妹腔之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原系湖北黄梅一带的渔鼓小调,清末民初由逃荒卖唱人传入安徽。在发展中曾受“饶河调”影响,吸收并融合了皖南山歌、民歌、十番锣鼓,唱腔有南词、文词、正板、平板、四板、快板等几十种,故取“南词、文词”合二为一,统称为“文南词”一伴奏以四胡为主。  相似文献   

19.
南晨 《湖南文史》2013,(10):5-11
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十年,也是清朝的最后十年,堪称“暗杀时代”。但总体说来,在暗杀这种事上,革命党人才是真正的主角。百年前的那一批中国的“恐怖分子”,几乎囊括了20世纪中国的所有名人: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章太炎、陈独秀、汪精卫、徐锡麟、秋瑾、陈其美、陈炯明……在他们的策划和实施下,“暗杀”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因为暗杀,清朝加快了倒台的步伐;因为暗杀,它在民国开创后得到了延续,成为解决政敌的手段;因为暗杀,我们再看百年前那场革命时,对革命党人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初期,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一度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原抗战的摇篮,革命的“小延安”。几十年过去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竹沟以及在这里发生的英雄故事。1988年,以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为主的竹沟革命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竹沟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那遍布镇内外的一处处革命旧址,就像一座座耸立在中原大地上的历史丰碑,永远记录着竹沟的荣耀和辉煌。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32公里处,地处确山、泌阳、桐柏三县结合部的盆地之中。这里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只有几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