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西斯德国集中营里,医生狠狠地压住朱敏的头,没有消毒,没有麻醉,一刀割下去……她是电影《红樱桃》中主人公的原型。作为开国元勋朱德的独生女,朱敏一生命运多舛。已81岁高龄的她,仍坚守着父亲的教诲。  相似文献   

2.
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的声音曾经引领我们走进译制影片中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追捕》、《希茜公主》、《廊桥遗梦》等经典影片中,女主人公那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生活中的丁建华是一位智慧母亲,女儿彭年在她的精心抚育下健康地成长。前不久,女儿的上司亲自给丁建华发来电子邮件,感谢她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信中说:“我相信您的女儿彭年是您除了配音电影之外的另一个杰作,而且是最大的杰作!”得到女儿上司如此的褒奖,丁建华欣慰地笑了。  相似文献   

3.
女儿婷婷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听我给她讲故事。我有时心不在焉地顺口把故事讲错了,没想到,这竟然成为调动女儿思维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好方式。那还是在女儿三岁多时,一天下午,女儿硬缠着让我给她讲故事。我一边翻看着手中的《人之初》杂志,一边心不在焉地给她讲故事:“从前,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群猴子在树上飞来飞去……”“妈妈,你说错了。”我的故事刚开始,女儿就打断了我的话,并一本正经地纠正道:“猴子是不会飞的呀!”  相似文献   

4.
刘建 《文史博览》2010,(7):15-17
<正>我是1953年出生,但我从小是在爷爷朱德身边长大的。妈妈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任教。为了让妈妈专心工作,爷爷决定把我留在身边抚养,他对妈妈说,"孩子就放在我这里,你安心地去工作好了!"  相似文献   

5.
1953年夏天,我的母亲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后,立即返回祖国。不久,我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降生了。为了让母亲尽快投身教育事业,为刚刚摆脱战乱的人民共和国培养师资力量,外公朱德有意把我留在身边。从孩提时代时到“文革”初期,我便一直生活在中南海。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外公和刘少奇两家是邻居,不仅大人相敬如宾,孩子们也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在一九四○年九月下旬曾写信给我父亲李根源谈到百团大战的问题。我父亲于一九三八年从西安回到昆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不断将《解放月刊》寄给我父亲,这两封信也是从西安寄来的。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三周年纪念日写了《“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五绝句寄慰前敌将帅诸公》,发表在重庆《大公报》上。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看到了我父亲的诗后,分别和诗五首,与信一并给我父亲。我父亲在编《永昌府文徵》中保存了这些极珍贵的史料。现加注发表。  相似文献   

7.
那次处理月经的时候意外让女儿撞见,9岁的她紧张地问:“妈妈,你出血了,是不是受伤了?”女儿是心肝宝贝,当然不能对她撒谎,我就笑着说:“妈妈没受伤,这是来月经了。”女儿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是月经?”处理完毕后,我没把这事敷衍过去,而是把女人来月经的事告诉了她。女儿听后仍不解地问:“每个女人都要来吗?”我点点头说是。她忙问:“那我怎么没来过呢?”我笑着说:“你还没到时候,到时候自然会来。”  相似文献   

8.
安琼 《南京史志》2009,(8):12-13
临出门时,女儿塞我一张纸条,因为要赶车,也没顾上看。上了车,我掏出纸条看,原以为,她会在粉红的纸条上写着:“妈妈,别忘了按时吃药”,或者是“妈妈,你放心地走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可是,女儿送给我的却是一首小诗:“轻轻地你走了,请不要回来,留下你的金钱,带走你的唠叨。”  相似文献   

9.
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的声音曾经引领我们走进译制影片中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追捕》、《希茜公主》、《廊桥遗梦》等经典影片中,女主人公那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生活中的丁建华是一位智慧母亲,女儿彭年在她的精心抚育下健康地成长。前不久,女儿的上司亲自给丁建华发来电子邮件,感谢她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信中说:"我相信您的女儿彭年是您除了配音电影之外的另一个杰作,而且是最大的杰作!"得到女儿上司如此的褒奖,丁建华欣慰地笑了。  相似文献   

10.
读女儿的书     
女儿进小学,我就给她一个书橱,声明:我们父女的书分开。同时我还把多年积累的儿童文学书籍全部送给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张天翼作品选》、《天方夜谭》全都摆上了女儿的书架。女儿念小学高年级了,开始在我的书橱中搜寻起来,把书一本本往她的书橱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也成了她的财产。女儿说:“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应归我保管。”我只好答应。女儿进了初中,又在我的几大书橱中寻寻觅觅。有天我下班回来碰见了,问她找什么书,她理  相似文献   

11.
《炎黄春秋》2008,(5):79-80
关于“人定胜天”、“自作孽,不可逭”及其他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转载《炎黄春秋》第2期杨慎的文章:《人是不能胜天的——任仲夷同志的一幅墨宝》,文中引用了任仲夷写给作者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我生长在满族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祖母认为“官宦人家”的子弟,不能到外边去上学,就在家里设了3个书房,分教国文、算术和英文。祖母的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只准我上国文课,读些《女儿经》、《女诫》、《烈女传》一类的书,而我偏要学英...  相似文献   

13.
晚饭过后,我跟女儿各得其乐。女儿斐斐守着电视机津津乐道,我敲打着键盘徜徉网络。“啪”地一声,突然停电了。斐斐走到窗口一看:“妈妈,后面的大楼也停电了!”“怎么搞的?一般晚上是不会停电的。”我随声附和。我和斐斐在客厅、书房、卧室兜了几圈,电还是没来。时间不早了,天早已黑了,出去也不太方便。“斐斐,妈妈跟你上床吧!”屋子里黑漆漆的,我们母女俩呆愣愣地躺在床上,眼睁睁地望着天花板。“妈妈,我们来做‘脑筋急转弯’吧!”斐斐提议,我欣然接受。一连几个,我都没有答对。女儿一本正经地开导我:“妈妈,我告诉你一个诀窍吧!你不能按常规考虑,思维要有创意。”女儿言之有理,我自愧不如,连连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4.
1967年,面对纷乱的局势,朱德陷入深深的困惑。亲人们被远隔于中南海的红墙外,随着“运动”的升级,亦遭受冲击。林彪的一号紧急命令,朱德与其他老帅成了“疏散人员”……《朱德和他的一家在“文革”中》讲述了发生在元帅家中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5.
眨眼间,女儿已经上四年级了,除了一堆一堆的作业外,女儿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妻子说,让女儿写作文简直就是受罪。可不是,翻开女儿的作文本,老师拟定的题目,不是《记一件小事》、《记一次有意义的课外劳动》,就是《我爱祖国》、《我爱首都北京》,这是我们几代人都吃过的“老剩饭”了。何况,在10岁的儿童心中,祖国不过是些红花绿草的简单概念,尤其在我们这些偏僻的山村,孩子们去省城的机会都微乎其微,更别说首都北京了,但却要费尽心思地写北京,这实在是让孩子勉为其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我在《武汉晚报》的副刊“夜明珠”上,发表了题为《留下》的新诗一首,当时有一位女读看了以后。她约我到汉口民生路口的工艺美术陈列馆一叙,见面后。她赞扬了我写的这首新诗,接着又说:“你要有一位名家指点指点,那就更好了。”我问:“你  相似文献   

17.
我妈妈对我很慈爱,家里自从有了我,她对爸爸都冷落了。爸爸有时很嫉妒,说妈妈“喜新厌旧”。妈妈反唇相讥说:“女儿是我的‘小棉袄’,你是我的什么?只能算我的‘老棉鞋’!”妈妈给我买花衣裳,把我打扮得像洋娃娃;她冒着酷暑严寒带我去公园玩,为我开阔视野,北京所有的公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她给我念童话,让我陶醉在《拇指姑娘》和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在为编写《中共塔城地区党史大事记》查阅档案时,我从自治区党委关于“拜城事件”的通报里,看到过有关“拜城事件”的资料。从此,在脑子里留下了有关拜城县的“一叶”。、20年后,在拜读新出版的《拜城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后,才真正看到了拜城县的“森林”。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4,(6)
笔者最近有幸拜读了《沧桑》1994年第2期刊登的题为《“慈禧是长治人一说”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的文章,读后不经思考,觉得该文作者讲的一些问题似乎还有点道理;但稍经思考之后,就觉得不可置信。读罢那篇文章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该文的作者喜欢凭主观“假定”下断语。 “质疑”一文认为,收王小慊作女儿者是惠征。“这只要查一查《潞安府志》,看清代有无名叫惠征的知府便知”。而实际上,《潞安府志》的下限是乾隆年间,它不可能写三十多年以后发生在潞安府的事情。既然如此,怎么能“只要查一查《潞安府志》,“便知”“清代有无名叫惠征的知府”呢?该文还说,“笔者所知,惠征死时不过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知县,  相似文献   

20.
余玮 《湖南文史》2013,(12):5-11
中央党校历史上有两度辉煌。一是延安整风,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二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留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后者既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起步,也是改革开放的发端。鲜为人知的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起源于胡耀邦当总书记前指导创办的一本内刊《理论动态魏对于这本刊物,胡耀邦曾动情地说:“我死后,你们要写上一笔,生前办过《理论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