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美国和英国之间爆发过两次战争,即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812-1815年第二次英美战争。其实,在美国内战期间,两国差点爆发第三次战争。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北方联邦和南方联盟打得不可开交。11月8日,两名南方联盟特使詹姆士·梅森和约翰·史莱德乘坐一艘英国蒸汽游轮"特伦特"号,前往伦敦进行游说,企图说服英国政府承认南方联盟,中途被美国海军"圣哈辛托"号扣留。  相似文献   

2.
美国内战时期,联邦政府对南方同盟采用连续航行、监控中立港口,捕获来往被封锁港口的中立国船只和扩大禁运品清单等封锁政策,这对北方取得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联邦的海上封锁政策却违背了其传统的海洋自由主张,文章对其原因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超  高春常 《世界历史》2020,(2):140-159,I0007
书写内战史有助于美国人内战记忆的形成,记忆的调整又推动着内战叙事的演变。通过南部老兵与妇女的努力,“失去的事业”从一种地方记忆上升为民族记忆。从20世纪开始,这种南部记忆主导了美国史学界对内战史的书写。直到越战后期,学界才从社会文化与政治需要的角度剖析“失去的事业”记忆的兴起及其影响,其研究对象主要为群体记忆、英雄记忆,以战场旧址、军事公墓及其纪念碑为中心的有形记忆场。因服务于国家重聚与民族和解之需,存在多种面相的“联邦事业”记忆被美国人长时期遗忘。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突出黑人对美国历史的贡献,学界开始重新评析这一强调联邦统一与解放黑人的内战记忆。总之,美国学界对内战记忆的探究总体遵循“失去的事业”与“联邦事业”这两种叙事路径,但其研究并未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从21世纪开始,内战记忆史的研究逐步走向了多元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内战史的研究中,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内战的性质属于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根据在于:(1)南北冲突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发展的产物,战争的结果是消灭了奴隶制度;(2)人民群众在内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南方种植园经济及南方政治制度缺乏全面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关键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以期对这场战争的性质作出更全面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以北方打败南方,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奴隶制度而结束。关于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史学界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而林肯外交策略在内战中的作用,迄今尚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一谨慎行事,挫败南部同盟的“棉花外交”内战爆发前,北方不管是在人力上、物力上、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占绝对优势,但是南方奴隶主为什么还敢于挑起内战?其中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南方奴隶主认为手中有一张王牌——“棉花王”,利用它来开展“棉花  相似文献   

6.
佚名 《文史博览》2010,(1):67-68
<正>1862年2月美国北方联邦军队攻克了南方邦联在田纳西的纳什维尔要塞,拿下要塞后打算歇口气的联邦指挥官发现南方居然还留下了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继续杀伤他的军队。这武器  相似文献   

7.
冯明好 《沧桑》2010,(3):120-121
莫里尔关税法的出台和1860年大选是分不开的。林肯的当选,促成了南方的分裂和莫里尔税法的通过,而税法又给了南方诸州挑起内战的借口和英国的同情。莫里尔税法及随后的战时关税政策也构建了美国近代关税保护体系的基础,为美国在19世纪末期成为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联邦海军在美国内战中担负着打击叛乱势力和防范外来干涉的双重任务。尤其是在内战初期陆上战局不利、存在明显外来干涉危险的形势下,联邦海军有效地发挥了其国防屏障作用和战略威慑功能,在遏制英国干涉图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把握住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以技术创新弥补整体实力的差距,是联邦海军反干涉战略得以成功的前提,战略的内核则体现为立足本国国情、实施积极防御和有限威慑的务实路线。  相似文献   

9.
南部蓄奴州脱离联邦运动是美国内战前夕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南部蓄奴州脱离联邦的过程中,白人奴隶主是决定性的社会力量。非奴隶主白人在脱离联邦问题上则表现出地区性差异:在奴隶制不发达地区,非奴隶主白人的多数反对脱离联邦;在奴隶制发达地区,非奴隶主白人的多数则接受了脱离联邦的选择。造成这种地区性差异的原因,在于非奴隶主白人民众并不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而行动,因此,在奴隶制发达地区,他们在政治上只能顺从奴隶主的领导,而在奴隶制不发达地区,他们就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美国内战自爆发之初就引起人们的极大争论。伴随着内战的结束,内战史学随之兴起。此后,受不同时期美国社会变迁和史学思潮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美国史学家在内战起因、性质及历史意义等问题上对内战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美国内战史学中的地区主义学派、民族主义学派、进步主义学派、修正主义学派、新民族主义学派、新修正主义学派、多元社会史学派等依次勃兴于美国史坛。这些学派的出现,一方面构成150年来美国内战史研究发展变迁的完整轨迹,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展示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整体史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相似文献   

11.
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间,美国蓄奴制的南部和工业发达的北部发生的一次内战,史称南北战争。这是美国人民在一七七六年从英属北美殖民地获得独立后的一次重要战争。列宁认为美国内战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列宁全集》第28卷,第50页)内战的结果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代素娟 《史学月刊》2023,(4):130-136
<正>美国内战爆发前夕,面对下南部蓄奴州脱离联邦造成的联邦分裂危机,在妥协派国会议员的呼吁下,第36届国会第2次会议闭幕前一周,联邦国会匆忙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承诺永久维护蓄奴州的奴隶制。该条修正案规定:禁止未来制定任何宪法修正案授权国会废除或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奴隶制度[《国会议事录,第36届国会第2次会议》(CONG.GLOBE,36TH CONG.,2D SESS),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会议事录办公室1861年版,第1236页]。这种规定意味着这条修正案永远不得撤销。  相似文献   

13.
州在美国联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制是美国国家权力结构的纵向分配形式,是美国的一项创举,因此受到研究美国政治制度的各国学者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多从联邦的视角来研究美国的联邦制,而较少从州的角度进行观察。本文试图对州在联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美国联邦制的历史演变探讨州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先了解美国联邦制的历史演变,分析联邦与州的分权及彼此间的权力消长。美国联邦制自确立以来,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前后大致可分为二元联邦主义和合作联邦主义两个时期。所谓二元联邦主义,是指国家权力在联邦…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关税问题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探讨的,诸如1828年关税之争以及杰克逊总统在这一冲突中维护联邦统一的作用、美国内战前夕的关税争执及其在南北矛盾中所占的历史地位等,本文将概略地加以考察,并得出自己的分析,顺便还将就有关学者的有关见解加以介绍、评论和商榷。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将军1946至1948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是在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反对美国军事援蒋的斗争中度过的。周恩来在冯玉祥逝世1周年追悼会上说:“冯先生生前曾进行反蒋,尤其最后在美国与美帝国主义曾进行了正面的斗争。”被迫出国抗战胜利后,由于冯玉祥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与蒋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冯玉祥与国民党内民  相似文献   

16.
邵声 《史学集刊》2013,(5):120-126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死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内战的意义和含义。该书从"死亡"的物理表现、人性心理、文化内涵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个人和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在战争中经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思考"战争与人性"、"宗教和世俗"等问题,提升内战研究的人文情怀。在新文化史风靡学界的时代,史家通过新题材写出新文章并不罕见,但从"死亡"这个冷僻的角度,研究内战这个饱和的领域,且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不多见,反映了美国内战史学的新水准和趋向。  相似文献   

17.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一鼓作气,于6月28日解放了汉城,眼看南方指日可下,南北朝鲜统一胜利在望。然而,美国唯恐他扶植的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垮台,在亚洲引起连锁反应,于6月27日,出动海、空军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独立、民主、和平,而国民党政府却与人民愿望背道而驰,一味强化独裁统治。1946年6月底,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11月,又与美国签订了出卖国家主权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片面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2月底,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学生事件,国民党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的真面目完全暴露。再加之到了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国民党急需支出庞大的军费来维持内战,就更对国统区人民加强了控制,苛捐杂税日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国统区的广大学生首先喊出了“要生存、要饭吃”的口号。1947年5月4日,上海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反内战、反饥饿、要民主、要和平”口号,一时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得到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44万字,89元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从内战到国际冷战的转变过程。作者认为,冷战是内战的继续,内战是二战的继续;而二战又是一战的继续,一战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权力争斗的继续。全书资料丰富,不仅有美国对华外交官员的报告、电文,还有中苏联系的俄文原始电文。全书用史料呈  相似文献   

20.
丁林 《炎黄春秋》2003,(8):74-76
2001年4月24日,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法庭上气氛凝重肃穆。本地的联邦检察官德格·琼斯面对12位陪审员,强压激动,深深地长吁一口气,“女士们先生们,很久很久了!37年前,差不多38年了!”对托玛斯·伊·布兰顿涉嫌参与38年前的黑人教堂爆炸案的刑事审判,终于开始了。那是1963年。那时候,美国几个落后的南方州,仍然依据历史上形成的法律,实行学校和公共设施的种族隔离。这一区域性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最终在60年代被联邦政府和美国北方的精神主流以及南方黑人的觉醒反抗所打破。可是,那里旧有的保守势力在竭力抵御这样的反抗,尤其是他们中的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